世间本无法 世间本无法 第55章 恒宏书院

作者:我是宅子 分类:修真 更新时间:2025-07-18 03:56:17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周先生呷了口茶道:“也可能是五小姐,他上月不还让咱们找会学人说话的八哥?结果收来二十多只,最后全送后厨炖汤了——说是吵得他睡不着觉。”

“管他哪位呢,”李秀才落了颗白子,“反正咱们跑江湖时多留意些便是。前儿我在城南见着个卖糖画的,能吹出长着翅膀的鱼,这算不算罕见?回头带过来换瓶养神丹也不错。”

养神丹是术士日常用来辅助修行的丹药之一,武者也可服用恢复精神,价值不算太高但永远稀缺,门客们完成任务的收入大半都要用在它上面。

王二噗嗤笑出声:“你那叫稀罕玩意儿?我上次在河边捡着块长了七个孔的石头,说不定能换两瓶。依我看呐,定是哪位主子闲得发慌,咱们就当顺手赚点小钱,犯不着较真。”

正说着,又有两个门客进来,瞧见任务便凑了句:“莫不是小王爷?听说小王爷最近总爱琢磨些稀奇古怪的物件……”

话没说完,便被周先生一脸严肃的摆手打断:“住嘴,小王爷可是尔等可以议论的?!”

之前谈论的公子小姐都是王府庶子庶女,虽然地位尊贵却不掌实权,这些有些本事的门客们嘴上尊敬,却不会太放在心上。

但赵煜可不一样,不仅是王府嫡子,而且现在更是站出来主掌着一部分王府实权,这可就不是门客们能随意谈论的了,否则一旦传出去惹得小王爷生气,哪怕没有明面上的处罚,但每年执行强制任务时稍微动一些手脚,也就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所以刚刚提到赵煜之人脸色一白,被同伴连忙拉走,其他人也没了继续谈话的兴致,散开各自去完成任务,不过却把那人的话记在心里,如果这任务是小王爷发布的,那寻得一些罕见之物献上去得到小王爷欢心,岂不是就进入小王爷眼中了?

想到这里,众人的步伐都快了些,心里纷纷打定主意要寻一些罕见之物带回王府,一下子,司务堂中便没有了几个身影······

门客们意外激发了任务热情赵煜暂且不知,而这时,他们一行人已经出了城外,来到了恒宏书院之前。

马车碾过青石板路的声响渐歇,赵煜掀开车帘的刹那,便被眼前的景象牵住了目光。

恒宏书院没有朱漆大门,也无石狮镇门,只一道丈余宽的木牌坊矗立道旁,坊上“恒宏书院”四字以古篆书写,笔锋沉凝如老松扎根,墨色中隐有微光流转,显然是沾染了文气的读书人亲手所书,历经风霜却不见褪色。

“这牌坊倒是有些意思。”

赵煜指尖轻叩车壁,天演玄象盘在识海中微微震颤,镜面浮现出牌坊木纹里交织的淡金色气流,“寻常书院的匾额讲究金玉点缀,李恒宏却用这等朴素木坊,倒像是在说‘大道至简’。”

素柳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轻声道:

“听闻这牌坊是李公亲手所立,木料取自楚山深处的百年青檀,未经半点雕饰。当年有人劝他换座石坊显气派,李公却说‘门墙之内见真章,何必在门面上费功夫’。”

赵煜笑了笑,抬腿下车时,鞋底踩在门前的碎石路上发出细碎声响。抬眼望去,书院确实如素柳所言,不见半分华丽。

院墙是夯土混合糯米汁筑成的,墙头上爬满了牵牛花,紫色的花瓣上还沾着晨露;往里望去,成片的屋舍皆是青瓦白墙,屋檐下连寻常富户爱挂的灯笼都没有,只在窗棂上糊着泛黄的窗纸,隐约可见里面晃动的人影。

可就是这样朴素的院落,却透着一股难言的气度。

远处的练武场上,数十个身着短打的少年正在练拳,拳脚破空之声整齐划一,却无半分喧嚣;西侧的田垄里,几个戴草帽的书生正弯腰除草,动作娴熟得不像读书人;而靠近主院的回廊下,十几个童子围坐成圈,捧着竹简朗读书文,声音清脆如莺啼,却字字清晰,不见半分嘈杂。

“公子你看,”素柳指向左侧一片屋舍,“那里就是外围的普通屋舍,住着的多是家境贫寒的学子。”

赵煜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片屋舍前的空地上,十几个书生正围着一块青石板争论。他们穿的粗布长衫洗得发白,有的袖口还打着补丁,却个个身姿挺拔,争论时面红耳赤,眼神却亮得惊人。

其中一个青衣书生猛地一拍石板:“《礼记》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李公说的‘修公德’,不正是要让每个位置都有合适的人吗?”

“可你忽略了‘礼’!”对面的蓝衫书生立刻反驳,“士农工商各有其责,若人人都想着往上爬,谁来耕种?谁来织布?”

两人争得不可开交,旁边却有人突然笑道:

“王兄、张兄莫急,不如去‘损益阁’试试?前日我进去时还是杂役,出来便成了书吏,那里的考核最是公允。”

赵煜听到“损益阁”三字,脚步顿了顿。

这便是素柳说的那座奇特阁楼?他抬眼望去,只见书院中央矗立着一座三层木楼,楼顶覆盖着铜瓦,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楼门前挂着块黑木匾,上书“损益”二字,笔锋灵动,与牌坊上的沉凝截然不同。

此刻正有几个书生从楼里走出:一个穿锦袍的公子哥出来时换了身粗布麻衣,脸上却带着释然的笑;一个灰衣书生进去时还背着药篓,出来时已换上了青色儒衫,腰间挂着书院的执事令牌。

最让人惊讶的是个梳双丫髻的少女,进去时穿着打补丁的布裙,出来时竟换上了绣着云纹的襦裙,手里还捧着一卷玉册,快步走向了东侧的精致小院。

“那是李公亲设的损益阁,”素柳低声解释,

“里面有七十二道考核,涉及农桑、算学、律法、兵法甚至匠艺,无论出身如何,只要能通过对应考核,就能更换身份。穿华丽衣衫的多是通过了上层考核的学子,住在内层小院;朴素些的则是尚未通过或自愿留在底层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