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这些试卷中经义题,大致不差。

公文习作题,也有固定格式。

唯一可以自由发挥的,就是朱文奎出的三道策论题。

他把每一位拥有进士资格考生的策论题都看了一遍。

其中在第一道策论题能让他满意的,一个都没有。

就连他看好的温知临都不过是形而上学。

但已经是最好的回答了。

测地脉,他答:详察地形,定基立准

‘学生以为,可仿郭守敬测黄河故道之例,遣钦天监官与水工老手,携罗盘、测绳、水准器,遍历地峡。先绘其走向:自红海之端至地中海之滨,量其长短、度其高低,标记沙碛厚度、掘井探地水、取土样观质。’

至于筹民力,备粮械,他却没有根据本地情况作答,而是用华夏典籍中的文字一概论之。

但就这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却比其他考生的要好上许多。

而第二道策论【如何立船舰之威,控海洋之利?】

一位叫做宋安方的考生,引起了朱文奎的注意。

这位考生的答卷,最让朱文奎满意。

他策论前半部分以‘造巨舰,练水师,设市舶,定商规’立意,倒也普通。

但后半部分剑走偏锋,‘分等差,施恩威’。

‘分诸国为“亲藩”、“友邦”、“化外”。亲藩可入贡,子弟入太学;友邦许通商,不得持武近运河;化外若来朝,待之以礼,若犯境,则“先檄责,再兵讨”。

更是在文中建议,舰队巡游海外,彰显威名,以威服人。

这就是朱文奎想要的宗主国外交,也和未来美利坚那套相似。

朱文奎在其卷子上批红画圈,选为前三甲。

三甲还有一个名额。

那就要从最后一个策论题选出了。

第三题【异邦立国,资源缺乏,如何弥补?】

有一篇文章,从开篇立意就引起了朱文奎注意。

该考生叫做沈衡。

‘学生曾闻:“天地之大,物产所生,有盈有绌。”异邦立国而资源匮乏,非力不能致,盖因囿于一隅,未得通变之道也。昔商汤乘舟,遍历四海而得珍货;汉武遣使,通西域而致天马、葡萄。可见,资源之补,在“通”不在“守”,在“拓”不在“困”。今欲弥异邦之缺,当行“探海疆、通远商、置屯戍”三策,以收“取之于外,补之于内”之效,而非坐守穷庐,空叹匮乏。’

好一个“取之于外,补之于内”,将殖民手段说的冠冕堂皇。

朱文奎就喜欢这种论调。

国与国之间,讲究什么礼义廉耻,只要拳头够大,自己缺什么从别国掠夺就是最直接简单的方法。

他在这张试卷上批红。

然后将三份试卷推出:“刘爱卿,朕觉得,这三人可为三甲。”

“是陛下,三人谁为状元,谁为探花,榜眼?”

朱文奎想了下,

温知临各方面都很优秀,是个大才,定为状元最合适。

宋安方思想偏激,却符合自己的外交和军事理念,可以培养。但其文采不够,就定为第二名榜眼。

那剩下的沈衡,就是第三名探花了。

等等,姓沈。

自己招来的人里面,有沈万三一脉。

难道他是这家的?

但考生上面只有名字籍贯,只有揭榜了后去官府报道,才知道他的身份。

也罢,到时候廷宴再问他吧。

是以,朱文奎定下了进士名额,20人数不变,让礼部去发榜。

.............

放榜之日。

苏伊士城北礼部官衙之外早已是人山人海。

大多都是明人,也有少数在官府当差的异族。

大家都想知道,这场恩科科举考试谁能上榜。

礼部衙门还没有开,拥挤的人流,吸引了更多城里人来关注。

这正好是宣扬政策的好时机,穿着便服的通译官们,借机向苏伊士城里的居民说明情况。

“这是我们王国选拔人才的方式,一旦考试通过,就能被选中做官。”

科举对于这里的人还是太陌生了。

很多本地人不理解这种行为。

在他们的追问下,通译官们继续解释。

“这叫做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经过考验,就能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不是世袭,或者通过交易和卑鄙手段获取。”

城里的平民们,富商们,还有那些刚从奴隶转变的自由民们,都被这种模式给吸引住了。

这就是公平,华夏千百年来,给予寒门的晋升渠道。

顿时就有人非常及时的问道。

“那么这种机会,对于我们来说也有吗?”

通译官提高音量,让声音尽可能传播到更远的地方。“皇帝陛下说了,以后会定期举行科举考试,只要是王国的臣民,就拥有同样的机会参加考试。但我必须提醒你,考试需要学习的东西,只有官府开设的学校才能学到,如果不学习的话,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一波,就是礼部在为华夏教化铺路之举。

通过科举的诱惑,让更多人学习华夏文化,从而实现教化。

看起来,效果很不错,很多本地人都在考虑将自家的孩子送进官府的学校学习,以期待成为官员中的一员。

等到宣传效果差不多了。

礼部衙门开启。

书吏带着衙役出来,在外面的告示亭上张贴公告。

等待已久的考生们,纷纷挤了过去。

他们仔细阅读公告上每一个字,生怕错漏一点。

有的一遍又一遍看过,失落离去。

有的虽然自己没有上榜,却为至交好友开心。

而那榜上有名的20人,个个都喜不自禁。

特别是名列三甲的温知临、宋安方,沈衡。

有专门的官员找到他们:“恭喜三位高中三甲。按规矩,是要夸街游行的。你们需要一些装扮,请跟我来。”

三人跟着官员进入礼部中,由人给他们换上夸街要穿的服饰。

状元要穿五品绯红色圆领官袍,腰间特许金玉带,头戴纱帽,帽顶簪花为牡丹。

榜眼和探花,穿绯色官袍,腰间犀带,同样头戴纱帽,帽顶簪花,榜眼用荷花,探花用芍药。

装扮好了后,三人上马,由衙役牵马出衙门,在城内主街道上夸街游行。

前有鸣锣放炮,左右衙役持官牌护持,更有沿途明人跟随欢呼。

景象盛大,让苏伊士城里的人更加深刻领会到科举考试上榜后带来的荣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