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七海帝皇 第130章 刘昆贪墨案,科举考试开始

作者:命运榴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0 21:33:21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听闻锦衣卫禀报运河工地因克扣粮饷引发械斗,朱文奎面色阴沉如铁。

如今根基未稳,贪污腐败一旦不严查严办,就会给其他人一个信号,会有更多的官员有样学样,从而让腐败滋生内部。

他可不想自己搭好的台子,被蛀虫咬断了地基。

天子一怒,非同小可,牛旺德都感觉到了寒意,不敢贸然出声。

房内的其他人更是胆战心惊。

“传旨!“朱文奎厉声道,“着吏部会同锦衣卫情报局彻查此案,明日朝会,朕要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

“是,陛下。”牛旺德亲自去传旨了。

锦衣卫情报局指挥使邢靖宇和刑部尚书钱伯阳立刻带人前往运河工地进行调查。

而皇帝也没了心情留在船厂,摆驾回皇宫。

........

一夜过后,凌晨时分,官员们纷纷来到皇宫外。

像往日一样,他们会在此吃完宫里送来的早餐,相互交流下,等到辰时进宫。

可今天,大臣们却都在闷头吃东西,不再交流。

特别是吏部尚书钱伯阳,非吏部的官员们都主动远离他。

大家都知道吏部接了个棘手的案子。

中军都督马文焕忍不住调侃:“恐怕今天有人要倒霉了。“

没人与他斗嘴,大家都在沉默。

辰时到了。

大臣们起身,进入皇宫,在勤政殿内分文武两列站好。

随后,皇帝上朝,坐在王座上。

“有本奏本,无本退朝。”牛旺德尖声道。

毫无意外的,锦衣卫情报局指挥使邢靖宇和刑部尚书钱伯阳出列。

由钱伯阳先行奏言:“陛下,昨日连夜核查账目,账目分毫不差,涉事粮官刘昆更有多名同僚作证其“清廉勤勉“。”

随后是邢靖宇:“陛下,运河各段监工联名担保,称械斗实因监工私藏粮食引发...“

怎么会这样?

朱文奎冷冷看着两名大臣。

邢靖宇心中坦荡,所言据实,倒是没有问题。

而钱伯阳却心中有事,明显言不由衷。

他的心声已经出卖了自己。

显然他是认为刘昆有问题的,但没有抓住其把柄。

两位大臣与刘昆并没有关联,让朱文奎松了口气,他要惩处贪污人员,却不想要将此事扩大化,要是钱伯阳和刘昆有关,他就要另行考虑了。

毕竟钱伯阳和其儿子钱泽安都是能干之人,他也想要继续重用。

随即,朱文奎出声道:“钱爱卿,1天时间确实太短,查不出来也情有可原,但你说的那些,可就不对了,他刘昆就这么清廉吗?”

钱伯阳回道:“陛下,我也有所怀疑,但苦于找不出线索。如果这些都是假的,那只能说刘昆善于经营,行事滴水不漏,是个经年老吏。”

“他在做粮官之前,是做什么的?”朱文奎问道。

“在吏部考功司做书吏,后来运河开工,工部急需人手,他便主动申请调去。”钱伯阳回道。

朱文奎顿时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考功司是个不错的部门,管理官员考核和升降的。

但目前,因为官僚体系不完整,考功司的职权还不完善。

而工部那边,因为负责苏伊士运河的修建,每月都有大量钱财物资经手,只要能在运河上谋个差事,定然是个肥差。

他出声道:“是个善于钻营的老吏,明面上滴水不漏,但经不起查的。朕再给你们2天,顺着那批不见的粮食去查,不管是他卖掉了,还是藏起来,都会有迹可循。”

“是,陛下。”钱伯阳和邢靖宇退回。

礼部尚书刘贞出列:“陛下,恩科科举考试已经准备妥当,明日辰时考生入场,臣请陛下将三题策论交给微臣。”

朱文奎却没有同意。

“明日朕会在开考前,将题目给你。”

“是陛下。”刘贞退回。

今日朝会再无上奏,朝会解散。

.........

浩拓元年十一月八日,恩科科举考试。

清晨,天还未亮透,苏伊士城北的民坊内已是一片忙碌。

一百多名士子早早起身,整理衣冠,带上笔墨纸砚,在各自住所出来,前往城门处等待。

城门刚开,士子们便三五成群地向城北锦衣卫训练基地赶去。

城外的道路上,有锦衣卫和飞沙卫的兵士在沿途巡逻,防止有人干扰士子科考。

二十分钟路程后,他们抵达了考场外,一座森严的营寨映入眼帘。

高耸的木栅栏上插着明军旗帜,寨门外锦衣卫持刀肃立,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每一个士子。

还没到入场的时候,士子们低声交谈,有的紧张地翻看随身携带的笔记,有的则故作镇定,但攥紧的拳头仍暴露了内心的忐忑。

队伍中,一名年轻士子低声问同伴:“你说这场恩科会不会很难,不知我等能否应对?”

另一人苦笑:“陛下重实务,不尚空谈,恐怕不是死读经书就能过关的。”

两人的话吸引了旁边的书生:“如此就好,在下不擅经义,倒是在杂学多有涉猎,说不得能高中哦。”

他的狂言引起士子们讥笑。

科举考试可不是光考策论的,经义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这时,一队宦官骑马而来,领头太监在寨门前高声道:“陛下派我等送题,速去通报刘尚书来接题。”

士子们纷纷注目,眼看着礼部尚书刘贞出来,从下马太监手里接过装有题目的包袱,当场验明其中火漆封口。

题目已经送达,刘贞示意手下侍郎宣讲。

侍郎高声道:“所有考生准备进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十一月八日、九日、十日进行,三天时间内,不得离开考场,吃喝拉撒不用你等担心,全部已经准备妥当。首场考七篇经义,其中四书义三篇,本经义四篇;第二场考诏、诰、表、判公文写作;第三场策论题三道。”

这些都是考生们熟知的规矩,不过重申一遍而已。

随后,考生开始入场。

侍郎严肃道:“陛下严令,舞弊者永不录用!我等此刻转身,计数10声,速速将夹带小抄丢掉。如果此后再被抓到,那就没机会后悔了。”

说完,他和锦衣卫一同转身,开始计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