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他出了三道策论题。

第一题

题名:【论凿通地峡之利与实操之策】

题干:【朕欲凿苏伊士之地峡,联红海与地中海,使舟楫可以通航东西,万里航程可省其半。昔古埃及王曾试其事而未竟,今我朝承天受命,当毕其功。然地峡多沙碛、少水源,民力凋敝,邻邦或有觊觎。问:如何测地脉、筹民力、备粮械,使工程可成?又如何防沙土溃决、水位不均之患?】

这个题目很专业,估计大部分考生都答不上来。

不要紧,还有另外两道策论。

第二题

题名:【如何立船舰之威,控海洋之利?】

题干:【海洋者,国朝之血路也。欲使运河成后,我朝舟楫可畅行东西,又要使欧罗巴亚细亚诸国不敢轻犯,地中海红海商旅皆附我朝。该如何行事。】

这是一道战略题,朱文奎想要看看有没有人和他一样的见地。

第三题

题名题干就一句话:【异邦立国,资源缺乏,如何弥补。】

这是朱文奎的殖民计划的前瞻引子,就算没有人答出他想要的答案,朱文奎也会在恩科科举考试后,将自己的殖民理念宣扬出去。

三题写完,他叠好,放入一个纸袋中,然后让牛旺德用火漆封口。

“里面有三道策论,由朕亲拟,开考之日朕会交给刘爱卿。至于经义和礼乐论题,由礼部自拟。“

顿了下,他继续说道:“再加一门算学,如果算学下等,便是前般成绩再好,也不得重用,更不能为进士。”

算学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科学,朱文奎有意发展科技这条路,自然不能允许自己的官员连算数都不会。

大臣们惊讶,议论声起。

明初一开始是有算学考试的。

洪武三年,太祖正式开科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共考三场。

第一场考《四书》义、《五经》本经义;

第二场试礼乐论,并作诏、诰、表等公文;

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

考完十天后,考生还需复试五事,分别为骑、射、书、算、律。

但洪武十七年颁行的《科举成式》中取消了复试,此后算学不再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这次重启算学,是朱文奎有违祖制的行为,臣子们有点惊讶,却因为皇帝的强势,而没有反对。

恩科科举考试的事情,就此定下了。

礼部尚书刘贞却没有回退,而是继续奏报:“陛下,臣还有一事。”

“说。”

“此事关于那批从国内来的老臣,他们都是先帝在位时的官员,如今投奔陛下,愿意重新发挥余热,臣建议重新启用他们。”

听完刘贞的奏言,朱文奎却没有得到人才那般开心。

都是些垂老之人,忠心是肯定有的,但思维已经固化,恐怕对自己的各种执政会有所偏颇。

他可不想要让一批老头子给自己添麻烦。

但不用的话,会寒了臣子们的心。

想到这里,他出声道:“那批老臣忠君爱国,朕很是感动,但他们都已垂老,可不能累着伤着,这样吧,命户部成立卿老司,召他们入职为官,统管官员致仕后的福利待遇。”

这个机构,相当于未来的老年办,正好给他们发挥余热的机会。

而且还不用担心这帮老臣干预朝政。

对此,臣子们也纷纷认同,谁也不想要多一批倚老卖老的老大人骑在自己头上指手画脚。

随即群臣山呼:“陛下英明。”

朱文奎微笑接受,招手示意牛旺德。

牛旺德尖声道:“有本奏本,无本退朝。”

在臣子们没有人出列后,他宣布:“退朝。”

朱文奎起身,先行离开,大臣们这才转身走出大殿。

今日朝会,定下了很多事情,他们没有像往日退朝那样交谈,而是急冲冲离去。

.............

十天后进行第一届科举考试,虽然是恩科,但在所有明人眼中都是头等大事。

明人之间的交谈,经常会提及此事。

而参加科举的一百多名士子中,不光有国内来的世家官宦子弟,还有跟随建文帝前往南洋的那批人的后代。

大家都在熬夜啃书本,生怕自己漏记了而在考试中失利。

有些士子,白天有动静读不进去,专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研读。

甚至有的人,为了清净,组队离开城市,在城外搭设凉棚苦读。

城外可没有城内安全,他们就选在了京观附近,那里可不是本地宵小盗贼敢来的地方。

而城北的锦衣卫情报局密探训练基地,也暂时停止训练,邢靖宇带着所有密探和礼部官员一起为10天后的监考做着准备。

而对于皇帝朱文奎来说,却有更多事情,让他不能专心关注科举这边。

蒸汽轮船的建造可不能耽搁,他命令皇家营造司司主鹤九山带着营造司的工匠与国内来的400名工匠一同在港口船厂集合,在那里开始了第一艘蒸汽大船的建造。

从欧洲运来的煤炭铁料通过骆驼商队运往船舱堆砌成小山。

古代炼铁炉在工匠们齐心合力下建造完成,工匠们将铁料倒入炉子中,在高温下融成铁水,然后倒入导沟中,进入模具形成一个个铁锭。

这些生铁锭,需要二次煅烧,经由铁匠们不断捶打,才能变成百锻精铁。

只有百锻精铁,才能用于蒸汽机的零部件和船体装甲的制造。

十天时间当然造不出蒸汽轮船。

可没等到恩科科举考试那天,又有事情发生了。

运河建造工地那边,出了乱子。

这次可不是明人与本地人的矛盾,而是更大的问题。

..........

船厂,牛旺德带着一名锦衣卫匆匆而来,向正在检查精铁零部件的朱文奎报道。

“陛下,出大事了,运河工地那边死了好多人?”

朱文奎转身问道:“怎么回事?”

牛旺德身旁锦衣卫单膝跪地:“陛下,运河甲字段五号区,发生械斗,死伤过百。原因已经查明,是两帮施工队为了粮食争斗而成。”

“他们的粮食不是每天足额发放吗?”朱文奎问道。

“这.......小人不知。”

锦衣卫低头,不敢乱说。

但从其心声,朱文奎发现,其中暗藏猫腻。

看来,自己的手下人中出了蛀虫了。

他的难色变冷,此事绝对不能姑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