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晓朱棣在几年前就派人出使帖木儿汗国后,朱文奎就如鲠在喉。
这是一个不可控的因素,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他也想要避免掉。
起步阶段的王国最怕的就是多面树敌,一个马姆鲁克就已经足够了。
但要怎么才能避免帖木儿汗与朱棣联盟呢?
朱文奎想到了派往君士坦丁堡的密探,以及那位正按照东方谋略行事的小王子。
随即,他立即拟定电文发报过去。
...........
君士坦丁堡。
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半岛上最雄伟的城市。
其地处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是连接欧亚的重要通道。
浩拓元年,八月十七日,君士坦丁堡的港口——金角湾。
这里是整座城市的经济命脉所在,海湾内,桅杆林立,来自地中海各地的商船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港口入口处,那道巨大的浮动铁栏静静横卧,两端牢牢地锚定在岸边,虽历经岁月,却依旧能用,一旦有敌人船只进攻此港口,铁链就可以拉起,抵御来犯之敌船靠岸。
它在此地200多年,见证着无数船只的进出,一次次兴衰存亡。
而在铁栏外,拜占庭的双层桨战舰在海港外游弋巡逻。
战舰舰身的木板被擦拭得锃亮,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光泽,彰显着帝国昔日的辉煌。
小王子托马斯·帕里奥洛格斯在战船上,骄傲的向苏伊士来的明人周乐安讲述着这里的故事。
“200年前,我们的祖先和十字军一同出兵攻打了这里,最终打败了塞尔柱帝国,占领了这座城市。当时就是从这里登陆,为此,我的祖先才建造了这个浮动铁栏,防御入侵。”
周乐安是锦衣卫密探,对于任何情报都报以浓厚兴趣,对此,他询问道:“可为什么现在拜占庭会变成这样?”
托马斯并没有成年人那么放不下脸面,毫不在意揭开自家的伤疤。
“因为塞尔柱的一个分支,也就是奥斯曼王国,他们和我们有着无法磨灭的仇恨,最终的结局只会有一个胜利者,失败的将会灭亡。”
不满10岁的托马斯,熟悉历史,讲述了一个王国、宗教和民族之间长达数百年的纷争和兴衰。
拜占庭攻下了君士坦丁堡,从而兴盛,势力甚至延伸到亚洲,还与中亚那边唯一一个基督教王国亚美尼亚连成一片。
而盘踞在中亚的突厥人,最终死灰复燃,将拜占庭赶出中亚,并试图夺回巴尔干半岛。
周乐安将听到的内容,认真记录下来。
【二百年间,拜占庭克君士坦丁堡,国势炽盛,雄图西起,东及如今奥斯曼全境。然突厥遗族蛰伏日久,一朝复振,曰奥斯曼,驱拜占庭夺回失地,更觊觎巴尔干半岛,欲图故地。两国因宗教、疆土之争,烽火连年,不死不休。】
这时,港口码头上,一位明人在招手示意。
周乐安道:“王子殿下,南方来电,我要回去了。”
随即,战舰靠港,他下船先行离开。
沿着石阶道路,周乐安进入城门。
因为靠近港口,这边的城门内是一片商业区。
作为亚欧贸易最大的贸易城市,商人们是君士坦丁堡经济的重要推动者。
在繁华的集市上,各种摊位琳琅满目,摆满了来自亚欧各地的商品。丝绸、香料、珠宝、瓷器等奢侈品应有尽有,吸引着众多顾客的目光。
威尼斯商人和热那亚商人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商铺,他们与拜占庭商人激烈竞争,而其他民族的商人在此地也不少见。
商人们操着不同的语言,通过翻译交流,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穿过商业区,就是军营。
雇佣军在君士坦丁堡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拜占庭帝国的实力逐渐衰落,雇佣军成为了保卫城市的重要力量。
这些雇佣军大多来自欧洲各地,他们身着不同的服饰,配备各种武器。
来自瑞士的长枪兵,意大利的弩手,维京的战士,阿拉贡山区的游骑兵,都是以区域和民族组成的兵种。
这些雇佣兵为了金钱而战,君士坦丁堡控制着亚欧间巨额贸易,足够支付他们的工资。
但也正是因为大量的雇佣军,拜占庭的自身部队却越发没了战斗力。
周乐安不屑看了眼身旁而过的盛装拜占庭贵族骑士,继续前行。
再往前,就是城里的富贵区域,罗马式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着。
这一切,都是拜占庭为了继承罗马的荣誉,仿制建造而成。
经过两百年时间,君士坦丁广场,虽已不复往昔的繁华,但依然庄严肃穆。
巨大的石柱拔地而起,顶端的雕像在岁月的侵蚀下已有些斑驳,却依旧凝视着广场。
还有那宏伟的竞技场,曾经是民众欢呼、竞技的场所,如今虽已不再有往日的喧嚣,但椭圆形的赛道和观众席依旧保存完好,让人不禁想象当年战车飞驰、观众呐喊的热烈场景。
穿过竞技场,周乐安来到圣索菲亚大教堂,阳光透过彩色的玻璃窗洒在教堂内部,光影斑驳。
教堂内,牧师们穿着华丽的长袍,在祭坛前虔诚地祈祷。
锦衣卫密探的驻地就在教堂后面的一栋建筑中,他钻入巷道进入其中。
负责值守的密探,递给他电文纸:“陛下电喻:要我们抓紧行事。”
周乐安看完电文出声道:“可现在托马斯派出的人正在奥斯曼王国境内行事,按照计划,还没有到出使帖木儿汗国的时候。”
按照原计划,是先去奥斯曼王国境内,联络那几位争权失败的王子,资助他们重新招兵买马作战,从而引起奥斯曼内乱。
至于帖木儿汗国,应该距离比较远,需要等奥斯曼事情结束后,再寻机越过边境前往。
但现在,陛下要求提前与帖木儿汗建立联系,这要求有点难度啊。
“那怎么办?我等不可能一直什么都不做吧。要是那样,哪还有脸面回去述职。”
那名密探说着,转身取出一份之前发来的电报。
那是锦衣卫情报局的通电嘉奖,内容是关于派去开罗的密探,虽然开始有所挫折,却先抑后扬,把开罗城里局面搅得稀乱,制造了极好的机会。
相比之下,君士坦丁堡这边就差了很多。
这些密探们,也不想被同仁比下,再加上皇帝亲自下令,他们急中生智。
“要不我们自己派人去帖木儿汗,商业区那边有中亚来的商人,他们有办法穿过奥斯曼抵达帖木儿汗国。”
这个法子可行,就是难度大。
毕竟需要横穿奥斯曼,并且还要在帖木儿汗国与朱棣的使团面对面。
要是论外交手段,这些密探肯定是不如朱棣排出的使团人员,但他们有一个优势。
那就是无线电装置。
只要带无线电装置过去,通过远程联络汇报情况,皇帝和大臣们就能幕后指挥一切,倒是比朱棣的使团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