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七海帝皇 第103章 皇帝的理财秘术,后宫小事

作者:命运榴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18 04:16:15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开拓令一经颁布,两座城市里的居民纷纷动心,都在期待着投入这个庞大的工程。

大量的借贷申请堆积在两座城市的户部房,光凭户部官吏一时间都没法处理完这些申请。

在调集了六房书吏一同整理汇总后,总算是得出了数据。

户部尚书卓玉明直接进宫向皇帝汇报此事。

........

“陛下,共计有2763份开拓令低息贷款申请文书,预计符合资格的不少于300人,最终确定的只会有100人以内。但需要借贷金额庞大,国库根本无力支付。”

卓玉明露出一脸苦色,作为户部尚书,他太难了。

朱文奎是理解他的。

如今的官府开支已经严重赤字,如果没有新的财政收入来源,运河开发计划根本就实施不下去。

他记忆中未来的苏伊士运河,是法国主导,埃及英国参与,耗费的资金有 4.6亿法郎。

那是多少价值?

19世纪末的法国用的是金本位,1法郎相当于0.3克黄金。

差不多138吨黄金。

折合阿什拉菲金币要上千万枚。

虽然不同时代的价值体系换算并非这么简单,可这也能体现了修建运河的耗费巨大。

难怪隋炀帝在修建完运河后,就导致了整个皇朝的崩溃。

法国在修建苏伊士运河过程中也负债累累,最终让英国人占了大便宜。

而古埃及之后的那些王国,乃至于马穆鲁克王国,都没有实力去建造它。

那自己该如何解决这个大问题呢?

朱文奎出声道:“卓爱卿,你先回去,让朕想想。”

“陛下........哎,臣告退”卓玉明不知该说什么,行礼退去。

......

卓玉明离去后,朱文奎陷入沉思,如此堪称世界级的工程,极具挑战性,就算是未来的世界首富,也不敢夸口能做好。

但自己也有优势。

未来人的思维和知识面,皇帝的身份,手下和各方势力都凝聚在自己身边。

想要解决这个大问题,还得从自己的这些优势出发。

他密目思索着。

牛旺德见此,命令旁边扇扇子的太监动作轻点,免得打扰了陛下思绪。

他则悄然离开御书房,前往后宫刘贵妃那里。

“贵妃托付我的事情,恐怕不行了。”

正在学女红的贵妇彩娥停下手中活计,问道:“陛下怎么呢?”

“陛下今天遇到一个大问题,恐怕要独处些时间。”

“这样啊。每每陛下如此,必有大事发生,我晓得厉害。今晚侍寝的事情就此做罢,谢谢牛公公了。”

“那杂家这就告辞了。”

牛旺德走后,后宫女官安碧霞出声道:“贵妃越发知书达理,成为皇后指日可待。”

“都是尚宫教的好,但我真的能做皇后吗?听说此地崇尚联姻,陛下如此雄才大略,必然会将国家带领的越来越强大,必然有无数王国想要与我们联姻的。”皇妃彩娥担心道。

“此事不用担心,为保皇家血统纯正,大臣们肯定会力主华夏血脉的女子为皇后的,那才能母仪天下,教化四方。你要担心的是那些从国内来的人,那些人中定有龙凤。”

安碧霞为皇妃彩娥分析起来,目前的小小后宫中,她已经和皇妃彩娥有了师徒情分,自然是站在一条线。

.......

御书房,朱文奎还在苦思。

单从财政收入赤字角度来说。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构建多元融资体系。

他提笔书写。

【金融工具】

【债券】

之前攻打苏伊士城时,弄过一次战争债,人民们已经了解了国家债券。

现在可以发行「运河债券」:以未来运河通行费、港口税收为抵押,向富有的商人阶层发行长期债券,承诺 5-10年内还本付息,利率可设定为10%左右。

这样应该能吸引阿拉伯,地中海,乃至欧洲和北非的富商投入。

【开辟新财源】

【关税】

如今苏伊士城和索赫纳城已经彻底被自己控制。

也就意味着苏伊士地峡南端连接红海的两个重要到岸港口城市被自己垄断了。

这个时候,已经无需再进行关税减免,只要恢复正常税收,就能获得一笔可观财政收入。

【物资中转集散地】

以往两座城市不过就是收取过路关税,还没有将这两座贸易城市的利益开发出来。

如果在苏伊士城建立大型批发市场,集散各种物资,可以吸引各方商人过来集中采购。

这样很多实力弱小的商人,就不需要承担货物运输风险,直接来这边购买即可。

但这样做需要投入一笔很大的资金,可以用皇财司为投资主体,吸引各方资金合股。

写到这里,算是他对解决财政赤字问题目前能想到的三个方案了。

等等,他想起另一件事。

如果用大量奴隶来建造运河,还需要耗费非常多的粮食。

这个时候不提前储备的话,一旦因为粮食缺乏导致的饥荒,恐怕会引起民乱,到时候麻烦就大了。

因此,粮食问题也是必须考虑的。

但粮食从哪来呢?

他准备在明日朝会上,交由群臣商议。

............

第二天清晨,朝会按时进行。

大臣们排成一排,鱼贯而入皇宫大殿。

因为马文焕不在,因此目前朝会只有文官一列,武官那边空空荡荡。

例行奏报过后,朱文奎出声道:“昨日听户部卓爱卿说及收支不平,再加上大量从官府借贷的申请,国库快空了。”

下面一片嘈杂。

钱财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就算奴隶制,也需要金钱流通。

官府更是一日不能缺钱,各种日常开销,军队开支,建设投入,文教投入,外交费用等等,都需要金钱来支撑。

如果国库空了,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可六部大臣,会理财的也不过就卓玉明和户部三位侍郎而已,其他大臣只能为此干着急。

朱文奎出声打断道:“先莫慌,朕昨日想了些法子,拿出来和诸位爱卿议上一议,看看是否可行。”

大臣们连忙噤声。

随后,牛旺德示意身后太监将抄好的折本送到大臣们手上。

看着陛下拟定的三条方案,臣子们觉得都不错。

但真正能看出门道的,要数户部那边,是以,大家都在等户部尚书卓玉明评价。

卓玉明出列。

“陛下这三招深谙生财之道,暗合聚财秘术,诚为妙策。昔管子治国,便知轻重权衡之术,今观此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拍皇帝马屁,卓尚书是有一套的。

礼部刘贞却有不同意见。

“陛下,臣单论「运河债券」。此债和战争债券不同,为期十年,是不是太长了。其以未来税赋为抵,向豪商巨贾募资,允以本息,恰似周赧王债台之举,要慎重考虑啊。”

对此,无需朱文奎说什么,卓玉明直接争辩道:“周赧王债无归期,致失信于诸侯;今之债券,以运河之利为凭,我国作保,定下每年付息,十年还本之诺言。只要我们按时付息,到期还本,既可解国库之急,又立官府信诺,比那周赧王强上百倍。”

牛旺德忍不住也插了句:“就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个头开得好啊,会有源源不断的钱流入国库。咱老家那边就有人这么做过,不过他人微言轻没做下去,可陛下来做肯定是可以成的。”

明初的宦官是不可以议政的,他说完就后怕,赶紧躬身告罪:“陛下,我心直口快,说了不该说的话,请陛下恕罪。”

朱文奎含笑道:“恕你无罪,但你说的确实是个道理。诸位爱卿,你们难道还不如牛旺德吗?”

这话,让群臣无言以对,不再对此争议。

而后,卓玉明继续道:“陛下第三招,建大型批发市场,聚四方奇货,恰似长安东市、洛阳南市之盛景。虽需巨金投入,然一旦市成,万商云集,百货骈阗,其利何止百倍?此非独眼前之利,更可立长久之基,使苏伊士地峡永为商贾辐辏、财货通衢之地。如此好生意,定然是要由皇财司为主的。但臣有一建议,皇城司占5成,户部占3成,民间占2成可否?”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