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但陈汤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他的才华和抱负始终在心中燃烧。

几年后,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

陈汤的才能终于被人重新发现并大力举荐。

这一次,他被任命为郎官,重新踏入了官场。

不久,国家征召出使西域的人员,

陈汤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展示自己才能、建立功业的绝佳机会,

于是他主动请缨,要求前往西域。

最终,他以西域都护副使的身份,

与正使校尉甘延寿一同出使西域。

命运似乎又为他打开了一道通往功业之路的大门。

当时的西域局势极为复杂。

在与匈奴的长期博弈中,

大汉的影响力在西域部分地区被匈奴单于郅支完全掩盖。

自汉宣帝时期以来,匈奴内部陷入混乱,

五个单于争夺王位,内战不断。

在这种混乱中,郅支单于凭借其强大的武力,逐渐崭露头角。

他兼并了呼偈、坚昆、丁令三国,

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日益强盛,成为西域地区的一大威胁。

郅支单于的野心和狂妄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他不仅在军事上不断扩张,还公然挑衅汉朝的权威。

他曾囚禁了汉朝的使者江乃始,

这一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两国之间的外交礼仪。

然而,郅支单于并未因此收敛,

反而变本加厉,后来又残忍地杀害了使者谷吉。

这一系列行径,不仅是对汉朝的公然挑衅,

也严重破坏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和平与稳定,

使得西域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和危险。

面对这样的局势,陈汤深知此行西域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外交使命,

更是一次关乎国家尊严和边疆安宁的军事行动。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西域建立不朽的功业,

为汉朝的荣耀而战。

而他的命运,也将在西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迎来新的转折。

充满野心的郅支单于在兼并三国、囚禁和杀害汉使之后,

势力愈发强盛,野心也愈发膨胀。

他不再满足于匈奴传统的势力范围,

而是继续向西扩张,最终来到了康居国。

康居是西域的一个强国,

地处中亚地区,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郅支单于在这里建立了新的根据地,

并以此为跳板,频繁地对周边国家发动袭击。

其中,乌孙国是郅支单于的主要攻击目标之一。

乌孙是汉朝在西域的重要盟友,

与汉朝有着密切的政治和军事联系。

郅支单于对乌孙的多次袭击,

不仅是对乌孙的挑衅,更是对汉朝权威的间接挑战。

同时,郅支单于还派遣使者前往阖苏、大宛等国,

以武力胁迫这些国家年年向他进贡。

他的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千里之地,

几乎涵盖了整个西域北部地区。

在西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郅支单于完全以大国之主自居,

他的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汉朝在西域苦心经营多年的政治格局。

他口出狂言,对前来交涉的汉朝使臣极为不敬,

甚至流露出取代汉朝皇帝的野心。

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严重威胁到汉朝在西域的权威和利益,

也让整个西域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岌岌可危。

甘延寿与陈汤作为汉王朝西域都护府的正副使,

肩负着维护汉朝在西域统治和稳定的重任。

他们深知郅支单于的威胁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必须采取果断行动来消除这一隐患。

于是,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

甘延寿与陈汤于公元前36年出兵西域,

踏上了讨伐郅支单于的征程。

这次出兵,不仅是对郅支单于的军事打击,

更是汉朝在西域权威的一次重要捍卫。

甘延寿与陈汤深知,

此行关系到汉朝在西域的长远利益,

也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功名与荣耀。

他们决心以雷霆之势,一举消灭郅支单于的势力,

恢复汉朝在西域的威望,

为汉朝的边疆安全和西域的和平稳定开辟新的局面。

陈汤为人沉着勇敢,心思深沉,

富有远见,善于谋划,且喜欢立下奇功。

他的性格和才能使他成为一位极具战略眼光的军事家。

在这次出使西域的行动中,

他和甘延寿只带领了一支护卫军队,

而非大规模的征讨部队,兵力明显不足。

然而,陈汤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吓倒,

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战机。

当他们走出国境,踏上西域的土地时,陈汤便对甘延寿说:

“郅支单于剽悍残暴,称雄于西域,

如果任由他继续发展下去,

必定会成为西域的巨大祸患。

现在他虽然势力强盛,但居地偏远,

没有坚固的城池可供防守,

也没有善于使用强弩的精锐将士。

如果我们能够召集起屯田戍边的兵卒,

再调用乌孙等属国的兵力,直接去攻击郅支,

他既守不住,也无处可逃。”

甘延寿听后,认为陈汤的分析很有道理,

但他谨慎地表示,

这样的军事行动必须先奏请朝廷同意后才能实施。

然而,陈汤深知战机稍纵即逝,

如果先请示朝廷,一旦不能得到同意,

就会失去最佳的进攻机会。

他认为可以采取“先行后奏”的方式,

先发制人,再向朝廷禀报。

但甘延寿作为正使,仍然坚持要履行奏请朝廷的手续。

就在两人僵持不下之时,

甘延寿突然得病,无法正常处理事务。

陈汤在万分焦急中等了一天又一天,时间不等人,战机也在不断流逝。

最终,陈汤果断地采取了假传圣旨的措施,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调集了汉朝屯田的士兵以及属国车师国的兵员,

向匈奴郅支单于的势力范围进发。

无奈之下,甘延寿只好依从陈汤的决定。

于是,两人带领着由各路、各族军士组成的四万多人的大军,

浩浩荡荡地向北进发。

为了提高行军效率和隐蔽性,甘延寿与陈汤将大军分为六校,

其中三校走南道,越过葱岭,经过大宛;

另外三校走北道,进入赤谷,

穿过乌孙与康居的边境,直逼郅支单于的所在地。

经过长途跋涉,大军最终直抵郅支城附近的都赖水边。

此时,郅支单于或许还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

未曾料到汉朝的军队已经兵临城下。

陈汤和甘延寿的这次大胆行动,不仅展现了陈汤的果断和智慧,

也体现了甘延寿对国家利益的忠诚和担当。

他们即将在西域这片土地上,

书写一段传奇般的军事篇章,

为汉朝的荣耀而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