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刘彻即位之初,朝廷内外正经历着一场微妙的权力过渡。

太皇太后窦猗房与皇太后王娡,这两位来自显赫家族的女性,

以其深厚的家族背景和在先帝时期的积累,

成为了朝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左右着帝国的政治走向。

年轻的汉武帝刘彻,尽管已登九五之尊,但仍不得不遵循“奏事东宫”的传统,

将国家大事禀报于太后,显示出外戚集团在当时政局中的强势地位。

宫廷之中,权力的微妙博弈如同一场无声的风暴,

每个人都在暗中观察,等待着新君的下一步动作。

刘彻坐在龙椅上,目光坚定,他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着大汉的未来。

公元前140年,一场意义深远的人事变动悄然展开。

六月,刘彻果断罢免了丞相卫绾与御史大夫直不疑,

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外戚干政的一次直接回应,

也是他试图摆脱束缚、掌握实权的明确信号。

朝堂之上,群臣窃窃私语,他们感受到了新君的决断和力量。

紧接着,两位外戚重臣——魏其侯窦婴与武安侯田蚡分别被任命为丞相与太尉,

此举看似是对既有势力的一种安抚与妥协,实则暗含深意,

既利用了外戚的影响力以稳定政局,又巧妙地在其中植入了自己的棋子。

刘彻在朝会上宣布这一决定时,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权威。

与此同时,刘彻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代雄主的远见卓识,

大力提拔了一批儒家学者进入核心权力圈。

儒者赵绾与王臧分别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与郎中令,

他们的上任标志着儒学在汉朝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朝臣们对这一变化议论纷纷,有的赞赏新君的开明,有的则对儒学的崛起感到忧虑。

窦婴与田蚡虽为外戚,却同样倾向于儒家学说,

这无疑为刘彻推行崇儒政策提供了便利。

他进一步要求丞相等高级官员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在全国范围内搜罗人才,力求打破门第限制,广开言路。

这一举措让许多有才能的士人看到了希望,

他们纷纷上书自荐,希望能够为国家效力。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刘彻以极高的礼遇征召了鲁诗学与春秋谷梁学的大师——申公。

他派遣使者以安车蒲轮、束帛加璧的隆重仪式迎接申公入京,

足见其对儒家学术的重视与期待。

申公的到来,成为了京城中的一件大事,

人们都在讨论这位儒学大师会给朝廷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然而,当申公面见刘彻时,却提出了“力行”胜于“多言”的治国理念,

这与偏好文词华美的刘彻略有不合。

尽管如此,刘彻仍给予申公太中大夫的职位,

并着手筹备修明堂、改正朔、易服色及巡狩封禅等一系列儒家礼制的改革,

显示出他虽年轻却有着推进国家全面改革、实现文化复兴的决心。

太皇太后窦猗房,一位深谙黄老之学、崇尚无为而治的智者,

对于新兴的儒学改革持有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岁月沉淀的智慧,每一次闭目沉思,都仿佛在与天地对话。

这不仅仅源于学术理念上的差异,更触及到了宫廷内部权力分配的敏感神经。

黄老之学强调清静无为,与儒学积极入世、倡导礼制改革的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双方的冲突在所难免。

在宫廷的深处,窦太后静静地坐在她的宝座上,听着朝堂上的争论。

她的眼神平静,但内心却是波涛汹涌。

她知道,这场儒学与黄老之学的斗争,不仅仅是学术的较量,更是权力的博弈。

同年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勇敢地迈出了一步,

他请求汉武帝刘彻减少向太后汇报政务的频率,

试图削弱太皇太后对朝政的影响。

赵绾站在朝堂之上,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改革的渴望和决心。

这一举动无疑触动了窦太后的逆鳞。

窦太后震怒之下,将赵绾比作新垣平,指责他妄图改变祖制。

她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如同冬日里的寒风,刺骨而冷酷。

她利用搜集到的赵绾、王臧等人涉嫌非法牟利的证据,要求刘彻将二人下狱。

朝堂之上,群臣哗然,他们的目光在窦太后和赵绾之间来回游移,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最终,赵绾与王臧未能承受住狱中的严酷,双双命丧黄泉。

消息传出,朝中一片哀叹,儒学的支持者们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

但他们却敢怒不敢言。

这场风波不仅牺牲了两位儒臣的生命,

也导致了窦婴与田蚡这两位支持儒学的重臣被罢免。

取而代之的是开国功臣的后裔许昌与庄青翟,

他们分别担任丞相与御史大夫,标志着朝廷中力量对比的一次重大调整。

许昌与庄青翟的上任,让朝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复杂,

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权力的渴望和对局势的警惕。

随着这些人事变动,明堂等儒家礼制的建设计划也被搁置一旁,

儒学改革遭遇了严重的挫折。

朝堂之上,儒学的声音渐渐微弱,而黄老之学的地位却越发稳固。

刘彻坐在龙椅上,他的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焦虑。

馆陶大长公主,自恃在刘彻继位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居功自傲,

频繁地向汉武帝提出各种要求,这让年轻的帝王感到不悦与束缚。

而刘彻依照约定迎娶的馆陶大长公主之女——陈皇后,起初确实享受到了专宠的荣耀,

但她的“骄妒”性情加上多年无子,使得刘彻逐渐对她产生了疏远之情。

陈皇后在汉武帝面前,有时如春花般娇嗔,眼波流转,

声音柔软,让人心生怜爱;

有时却又飞扬跋扈,颐指气使,让刘彻感到压抑和不快。

一日,在御花园中,陈皇后身着华丽的服饰,

珠光宝气,她对刘彻撒娇道:

“陛下,听闻江南新进贡了一批丝绸,妾身想要一匹做新衣,不知陛下可否应允?”

刘彻微微一笑,点头应允,但心中却有一丝无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