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很冷,京城十二月的寒风刮在脸上跟小刀子似的。
孙承宗的心却热乎乎的,刚刚辞出乾清宫的时候,他很郑重的给皇帝施了礼。
走出乾清宫的孙承宗,腰杆如同标枪一样笔直。
御座上的这位皇帝,不但手腕了得,心机也是十分的可怕。
看起来,这是要对江南那些官绅们下刀子了。
自嘉靖年间起,历代皇帝不是不知道江南官绅的危害。只是碍于他们推出来代表朝廷利益的官员们!
嘉靖时代还不严重,可经历了顾宪成、赵南星的时代之后。靠着同年、座师、还有这样那样的关系,已经是盘根错节,如同乱麻一样理都理不清楚。
先帝任用了魏忠贤,本已经动摇了东林党的根本。
可惜,先帝爷英年早逝!
当皇帝干掉魏忠贤的时候,孙承宗曾经暗中叹息。以为这个皇帝,不过是个懵懂无知的少年郎。
却没想到,皇帝这么快就着手布置对付他们了。
心里想着事情,孙承宗回到文华殿。
“首辅大人,毛文龙说万岁爷吩咐的,今天见了您之后就得回东江去。
您见是不见?”
“见!呃……另外,刑部有个叫洪承畴的。你把他唤来,老夫有话对他说。”
“诺!”
李浩送走了孙承宗,迎来了徐光启。
这位老先生从银川出发,紧赶慢赶一个月便赶到了京城。据说昨天晚上回来的时候城门已经关了,在城外忍了一宿,今天城门刚刚开放便进了京,直奔紫禁城。
短短几个月不见,原本就不胖的徐光启更瘦了。身上的棉布袍子直逛荡,李浩甚至觉得这老家伙借的衣服穿。
头上的黑头发,比上一次见的时候少了不是一星半点儿,白头发却多了许多。连带着,眉毛胡子也是白了好多。
“参见万岁!”徐光启大礼参见,被李浩一把从地上捞起来。
“徐先生,怎么弄成这副样子。您这身子骨……!”
“万岁!老臣紧赶慢赶,就是想着快快进京来见陛下。”
“呃……徐先生您是有什么事情要跟朕说?”这下轮到李浩懵了,难道说老先生得了绝症,要跟自己交代遗言?
没有B超没心电图,没X光,更加不能验血验尿,这老先生怎么诊断的?不会是误诊吧……!
“万岁!老臣想跟您请辞皇家书院的山掌,老臣想要去关中,继续种土豆,种红薯,种玉米。
种出多多的粮食,不让大明百姓再受那饥饿之苦。”
说着话,徐光启挣脱了李浩的手,再次拜了下去。
“徐先生,有什么事情咱们坐下说。”李浩赶忙搀扶着徐光启,坐到了沙发上。
“万岁可知道菜人?”徐光启胡子哆嗦着看向李浩。
“菜人?姓菜的人?”李浩茫然的摇了摇头。
徐光启摇了摇头:“岁大饥,
有赘某家者,其妇忽持钱三千与夫,使速归。
已含泪而去,夫迹之,已断手臂,悬市中矣。
.......
李浩懵了,作为扑街历史作者,他是能够明白这诗词的意思。
满篇其实只有两个字,
“先生,您这是……”
“惨啊!
万岁,此种惨状频现关中啊。
尤其是陕北、延安、榆林一带,千里无鸡鸣有些过了,百里无鸡鸣肯定是没错的。
你知道,那里的孩子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只要一个看不好,就成了别人家锅里的一团肉。
老夫活了一甲子的岁数,也算是见识过人间惨剧。可……可关中的灾情,老夫实在是看不下去。
臣乞万岁,让老臣回关中去。老臣要种多多的粮食,再也不能让这种人间惨事发生在我大明了。”
徐光启老泪纵横,一边说眼泪一边顺着粗糙的脸颊流淌。
“关中都到这个地步了?”李浩感觉被徐光启盯得有些窒息。
“万岁!光秃秃的,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冬日里连柴炭都没得烧,别说草根树皮了。
连草和树都没得了!
一家子人都缩在土窑洞里面,万岁,您知道什么叫土棉么?”
李浩茫然的摇了摇头,两辈子也没听过这么多令人悲伤的词汇。
“就是麻袋里面装着一层土,晚上一家人盖着土睡觉。
不但盖着土,还有人吃观音土。
肚子涨得跟球一样,却拉不出屎来,最后活活憋死了。
万岁,您没见憋死的人。自己硬是把谷道抠烂了,肠子都流了出来。
那肠子里,如同一块一块的石头……”
李浩深深吸了一口凉气,以前只是在史书里面听说过灾年的惨景。
今天听徐光启说起来……
乾清宫里面温暖如春,可李浩的身子却像是坠入了冰窖。
“幸好,老臣在蓝田还有万年种了几千顷土豆。
这算是救了命了!
可这些土豆,只能解一时之难。到了明年开春二三月份,恐怕又要闹春荒。
老臣想着,请朝廷调拨一些粮食。
只要渡过了来年的春荒,臣就有办法让关中再次富足起来。
万岁!
土豆、红薯、还有玉米可都是好粮食啊。
那土豆,一亩地能产千斤。红薯,比土豆产量还要高一些。
玉米产量没有那么高,但却是耐旱作物。最适合陕北闹旱灾的地方种植!
只要把这些粮食种好,关中就不会再饿死人。
万岁,请准老臣所请。”
“徐先生,朕会调拨粮食给关中,绝对不会让关中闹春荒。
但您,也得留在京城做皇家书院的山掌。
朕说句不该说的话,您也是上了春秋的人。
就算是把您累死在关中,又能救得了多少人?
不若把您的一身所学,教授给万千学子。我大明有了万千徐光启,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可每个县都安排人去推广这些好粮食。
我大明,也可以做到灾年不让一个人饿死。
您说,这不比您亲自守在关中种粮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