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对视着曹妙清,他笑了笑,反问道:
“曹妙清,你认为,为君者,何以取天下,何以治天下?”
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沉思,许多人交头接耳,低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会儿过后,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在了曹妙清的脸上。
曹妙清自幼家境殷实、饱读圣贤之书,她的父亲曾是掌控一方财税的大员,因此众人有理由相信,这曹妙清给出的答案,定然可以切中要害。
曹妙清不屑一笑。
她以为,但凡饱读诗书之人,皆能完美地回答李平的问题。
她道:
“荀子曾在《王制》之中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下之君若要取神器,做那九五之尊,当然是要得民意。”
“得民意者,得天下。”
“至于治天下,那便要重用天下贤才,顺应天下民意,便可开太平盛世,享万世永昌。”
“李平,我的回答如何?”
曹妙清盯着李平,面露傲然之色。
李平呵呵一笑。
他肯定了曹妙清的答案:
“你的回答不错。”
“取天下,靠的是民心。聚万众之力,可改天换地。”
“治天下,靠的是文武贤才,是要顺应民心。”
“所以,你刚才的问题,简直就是文不对题。”
“我是否能取天下,与我改换几次门庭并无关系。”
“只要善待天下百姓,取得民心,我便能改日月、换新天。”
“曹妙清,你觉得我李平,有负民心吗?”
李平的目光灼灼,他似笑非笑。
曹妙清一时语塞,她的脸蛋儿逐渐泛红。
这红晕,并非因为羞涩,而是因为气急。
倏尔,曹妙清咬了咬牙,她盯着李平,反驳道:
“你的确骗取了一些百姓的民心,但你却开罪了天下士绅大族!”
“这天下才子、有识之人,几人不是出自于士绅大族?”
“失去了才子们的拥戴,你何以治理辖地?何以为君?”
天下才子,大多出自于士绅大族。
诚然如此。
李平不可反驳。
曹妙清的话中之意,大约也是在说定远军强占江浙行省、而后向士绅大族强行征饷征粮之事。
刘伯温不自觉地露出一丝浅笑,他没有看曹妙清,也没有看李平,反而端起了一碗清茶,慢慢小啄了一口。
苏坦妹盯着李平,她等待着李平的回答。
在场所有的人,都在等待李平的回答。
李平眯起了双眼,一会儿过后,他沉声道:
“曹妙清,刚才你我对答之间,已经给出了答案。”
“天下士绅大族固然重要,我李平,的确需要竭力争取士绅大族的支持。”
“只是,在这民不聊生、改天换地之时,无数百姓的民心,比之士绅大族的态度,要重要十倍、百倍不止!”
“若是部分士绅大族不识大体,逆天下民心而行事,我李平,不介意先将其抹去。”
“士绅大族何其多,抹掉一些,是为天下百姓而为之。”
“待百姓有所居、有所食、有所衣之后,自然会有新的士绅大族产生。”
“我有何惧?”
冷冷的目光,投在了曹妙清的脸上。
曹妙清的面色微微一白。
她的目光躲闪了一下,有些不敢继续直视李平的眼睛。
园内一时鸦雀无声。
所有才子佳人的内心,不约而同地轻轻一颤:
这李平,似乎是在警告天下士绅,若有违民意、忤逆李平而为之,李平会毫不手软,将其抄家灭族。
……
刘伯温缓缓放下了手里的茶碗。
他站起了身子,解围道:
“李大帅果然名不虚传,既有爱民之心,又能杀伐果断。”
“我刘伯温倒是有一疑问,不知李大帅可否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