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正十四年,四月十二。
青田县。
春风如沐,有一股清甜的味道,又有微微的凉意。
嫩绿的枝叶随风摇曳。
野草在风中起伏。
水洼之中波光粼粼。
大地欣欣向荣,令人心旷神怡。
一对年迈的夫妇,扛着镐头,佝偻着背脊,一起伫立于小径之旁。
他们望着西面。
西面有一队骑兵策马而来。
骑兵越来越近。
约莫一碗茶的时间之后,这一千人的骑兵队伍,便已来到了老头和老妪的身前。
二老小心翼翼地退让着,同时颤颤巍巍地打量着最前方的几人。
最前方之人,自然是李平、郭宁莲和李铮。
李铮只是瞥了一眼路旁的二老,没有做丝毫停顿。
当这支骑兵队伍远离了二老之后,队伍前方的李平,不由得扭头询问李铮:
“李铮,你的影卫军,目前已达一万人吧?”
李铮扭头看向李平,他只是微微点头,轻“嗯”了一声。
李平再问:
“咱们现在距离卧龙阁,还有多远?”
李铮答:“已不足五里。”
五里的距离对于骑兵而言,可谓近在咫尺。
一刻钟之内,李平便能到达卧龙阁。
想到这里的李平,突然勒住缰绳,开始减慢战马的速度,直到马儿完全停止了下来。
他回头看一眼身后的骑兵。
这些骑兵将士们略微不解,但无人喧哗。他们只需要谨遵命令,跟随李平,保护李平即可!
李平的目光,再次回到李铮的脸上。
他的目光之中有深意,缓慢问道:
“既如此,你可知方才的两位老辈是何人?”
这个问题令得郭宁莲摸不着头脑。
郭宁莲看一看李平,又看向李铮。
李铮的内心恍然,他明白了李平的话中之意,于是低声答道:
“禀主公,那二老,隶属于末将的影卫军。”
这个回答令得郭宁莲微微一愣。
即便是李平也稍感意外。
不过,李平却是满意,他呵呵一笑,回应道:
“你倒是不拘一格。”
“既如此,那便继续前往卧龙阁吧。”
“咱们将这一千名骑兵,留在卧龙阁之外,无需惊吓了那些才子佳人。”
“宁莲、李铮,你二人再带上两名勇猛忠诚的亲卫,随我进入卧龙阁即可。”
李平重新策马向前。
郭宁莲紧随其后,她还在思考李平和李铮刚才的话中之意。
李铮紧紧跟上。
片刻之后,皱眉不解的郭宁莲,忍不住追问李铮:
“李将军,你与主公刚才的三言两语,是何意?”
李铮看了一眼李平。
见李平默不作声之后,他便压低了声音,用只有李平和郭宁莲可以听到的声音答道:
“回夫人,刚才那一对老者,距离卧龙阁已不足五里。”
“若是五里之内,出现了身份不明之人,那末将便有重罪,便是护驾不周。”
“请夫人和主公放心,影卫军已经提前摸查了方圆二十里的地盘。”
“除了咱们的人,或者咱们知晓身份、背景和目的的人,其他人,休想靠近卧龙阁。”
“莫说歹人,即便是一条狗,也休想靠近主公。”
李铮抱拳一拜。
郭宁莲恍然。
她看了看李铮,露出钦佩之色。
如按照李铮所说的,此次“兰溪会”上的每一位才子佳人,甚至每一位小厮丫鬟,都被影卫军摸查得清清楚楚,排除了袭杀李平的可能。
“李将军行事周密,有心了。”
郭宁莲赞美一句。
李铮只是点了点头,未做其他回应。
约莫一刻钟之后,李平、郭宁莲、李铮和两名身形彪悍的亲卫,共同出现在了卧龙阁的入口之外。
一千名骑兵,陈兵于一里之外的绿林之中。
十数名青年,以及三五名女子,正向入口之处的小厮述说着自己的身份。
一位小厮和一名丫鬟,甚至分别查探着青年才女们的随身之物。
匕首、佩剑等等之物,皆留于卧龙阁之外。
有人“呵呵”一笑:
“这刘伯温是做甚?”
“今年的兰溪会,他竟做得如此谨小慎微,难道是怕我等如那虎狼一般,在卧龙阁之中大开杀戒不成?”
闻言,小厮立刻陪笑一声:
“三益先生莫怪,今年的兰溪会,将汇集天下大半的贤德之人。”
“如今,又恰逢李平、陈友谅和元廷三方混战,各自割据。”
“故而伯温先生不得不谨慎一些,以防歹人入内,危及各位贤才。”
“先生曾说,若是有不轨之人入内,伤了诸位,这天下,就再无治世之才了。”
小厮面带笑意,躬身一拜。
这样的回答,令得提问之人稍感意外,他上下打量了小厮,然后道:
“哦?那倒是伯温有心了。”
“此次,他特意邀请天下才子共聚此处,举办了这次不一样的兰溪会,我等倒是要抓住此次机会,与大家共话天下,以增才智。”
说话之人名曰“章溢”。
章溢约莫四十岁,他的脸上,洋溢着欢喜的笑容。
他与数人一道,联袂进入了花园一般的卧龙阁。
李平看着章溢的背影。
他记得,章溢是“浙江四贤”之一。
除了章溢之外,浙江四贤还有宋濂、叶琛,以及刘伯温。
……
“历史之上,浙江四贤均是朱元璋的柱国之臣。”
“不知那宋濂和叶琛,是否也会参加此次兰溪会。”
李平在自己的内心低语了两句。
他迈步走向小厮和丫鬟。
郭宁莲、李铮和两名亲卫紧随其后,四人的怀里,均藏着一把短刀。
李铮曾说,这卧龙阁之中的人,除了那些慕名而来的才子佳人,便只剩下了影卫军。
即便是迎客的小厮和丫鬟,也是影卫军。
……
当小厮和丫鬟看到了李铮之时,他二人的目光,微不可查地变了变。
二人同样查探了李平等人的随身之物。
只是李铮等人怀中的短刀,却未被查出。
李平微微一笑,他与身后的四人,一齐进入了卧龙阁。
……
卧龙阁之中。
有近五十人谈笑风生。
他们或对而饮酒,或生火煮茶,或临摹刻画,或皱眉密谈。
……
一名四十余岁、温文尔雅的青衣男人回过头来,他看向李平、李铮几人。
当他的目光落在李平的脸上之时,他不由得朝着李平拱了拱手,面带微笑。
李平回之以微笑。
李铮靠近了李平,在李平的耳边,低语道:
“主公,他便是刘基,刘伯温。”
“与其交谈的两位年轻女子,分别是苏坦妹和曹妙清。”
“这二女名贯江南,不过十八九岁,便已出没于这些贤才雅士之间,受天下才子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