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我也想当太子 第139章 义仓

作者:爱喝水的避寒大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18 09:35:58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当户部尚书乔焕之在朝会时将兴建义仓的方案公开时,周辅便成了那唯一一个站出来质疑的人。

“乔大人,下官以为不妥。”

闻言,乔焕之一脸肃容,他上下打量着周辅,终于开口问道:“不知周舍人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下官只是隐约有些担心罢了。”周辅随即朝乔焕之拱了拱手,说道:“我大夏立国近三甲子,始终征战不休,好不容易平灭了荆国,如今西域、幽州两地又布有重兵,百姓们承担的压力太大了,远没有到家家有余粮的地步,恐怕即便义仓建成,也很难会有成效啊!”

乔焕之也明白周辅说得有理,先是点了点头以作肯定,接着又答道:“百姓压力重大是不假,但朝廷财政的压力也是极大的。本官以为,现在不是谈无为而治的时候,毕竟我们不可能撤回两地的兵马两地的兵马。”

“此时若什么都不做,无论是百姓还是朝廷,都将越来越艰难,来日一旦生变,两处糜烂,便真无可救药了。但如果我们能先将朝廷的财政拉起来,解决一处病灶,朝廷有了余力,也能进一步缓解百姓的压力,慢慢地两难便可自解。周舍人以为如何呢?”

周辅有周辅的道理,乔焕之也有乔焕之的逻辑,的难处。渔民休息也好,尽力拯救国家财政也罢,在这种时候都有各自的,正当的理由。

“那这意思,乔大人是准备先苦一苦百姓了?”此时,连着在邺城搅动了两次风云的左拾遗韩枚拱手出列,话锋直指乔焕之。

面对韩枚的质问,乔焕之只是转身看了他一眼,却不敢作答,毕竟,这世上恐怕没什么人,敢有这样一副承担起“压榨百姓”之名的铁肩。

户部侍郎李思恭见状,知道乔焕之当下不好作答,便也站了出来,反问道:“既然户部的法子不行,那请问周舍人、韩拾遗,您二位可有办法在不向百姓借力的情况下,把国库填起来呢?”

这就是僵局了,乔焕之堵不上韩枚的嘴,周辅却也无法回答李思恭的问题。

眼下便到了皇帝出场调和的时候了,段言清了清嗓子,说道:“你们一个用意朝廷,一个心系百姓,说得都有道理,便是朕也感到为难。只是除此以外,朕还有几分痛心,难道国朝已经走到了要朕开口向百姓借粮的地步了吗?难道朕前半辈子打的仗都打错了吗?”

闻言,周辅心里不免叹了口气,皇帝的态度果不出他所料。段言的话看似是在和稀泥,将问题重新向朝臣抛了一次,但言外之意却已经很清楚了——西域的仗不能不打,他还是愿意采纳户部的办法的。

于是,乔焕之连忙趁热打铁起来:“启禀陛下,近些年来天时不错,河北的几个州屡有大丰,钦天监和司农寺的人都觉得未来几年也大抵如此,想来百姓们还没有周舍人说得那般困顿。臣以为要建义仓,如今便是最好的时候!”

这话说完,朝臣中便传出一阵“是啊”“是啊”的应和声。

是了,此时周辅已经可以断定,对于兴建义仓后百姓将承担的重压,乔焕之或者说整个户部,都是早有预料的。准确说,他们是在明知会有如此恶果的情况下,依旧要竭力推行此事。

是啊,户部上下多少聪明人,他们如何会想不到这些呢?

尽管周辅的心里早已做好了准备,但真当面对这群人时,他还是不免感到震惊。

“乔大人,若兴建义仓在所难免,便请容下官再说两句吧。”

不等乔焕之回应,周辅就接着说道:“下官心中还有一处隐忧。一旦又邺城朝廷明文告知各州长官推行此事,下官只怕他们未必能执行得好。若他们只在乎上报给朝廷的数字,而不静下心来涉及一套因地制宜的法子,那么最终落在百姓头上的,便难免是一道道强硬的摊派了。届时,恐怕这所谓的义仓,便要成为一道强加于百姓的新税,望大人深思啊!”

其实,乔焕之也早在等周辅的这番话了,他郑重地向周辅拱了拱手,承诺道:“政令一旦下达除去,本官定会全力关注,只要有你说的这种情况发生,本官绝不容情!”

“容不容情恐怕不是乔大人说了算吧?”

此事,一紫袍高官也自队列中走出,其人正是大理寺卿连宾,自新律成文以后,他的全部精力都灌注在了推行和维护新律的工作上,近一年来,他极少参与朝政的议论,倒显得颇是与世无争了。

“乔大人的办法看似恢宏大气,其实却是一路险招,待颁布后,自有御史台关注,一旦有人施政失当行为出格,也该交由大理寺和刑部议罪,这是我等三法司分内之事,乔大人无须越俎代庖!”

随即连宾又朝段言施了一礼,说道:“臣以为,一旦户部的政令颁布,整顿吏治的工作也可以顺势展开了。”

连宾的每次现身,总是要一鸣惊人的,冀州大觉寺辩倒孙非,引出《成周律》,登州杨赵氏一案鼎力支持段然的裁决,促成《名例律》的成文,如今再度出场,出口便是要整顿吏治。

果真大手笔啊!

李思恭此事已如芒刺背,开口便质问连宾:“连大人,难道您就这样信不过我大夏的官吏吗?整顿吏治下官并不反对,但在此时恐怕有些不妥吧?”

“有何不妥?”

“朝廷既颁布了政令,要他们做事,却又转头为他们套上枷锁,如此一来二去,又能有多少成效呢?依下官来看,当务之急,是要先将义仓兴起来,为此不如就让他们放开手去做,须知为官任事,是不能处处求全的!”

“不可!”周辅当即出言反驳道:“官员若无枷锁,胥吏便更要横行无忌,一旦开了口子,恐怕会酿成惨剧!”

“周若弼!”李思恭一见是周辅,顿时无名火起,指着周辅骂道:“你个书佐幸进的舍人,你懂什么是朝廷地方,什么是官吏百姓吗?你想要的,难道是朝廷失威,官吏丧权吗!这才是真正的惨剧!”

周辅被李思恭一语点破了出身,却也不恼,只是冷笑道:“正是因为我是胥吏晋官,正是因为我是从地方到邺城,才有胆子说这样的话!”

周辅可以不在乎李思恭的羞辱,但作为周辅名义上的主子,代王段然却不能忍半分,在周辅反驳后,他也缓缓站了出来,沉声道:“李大人,你失态了!”

“咳咳。”

正当此时,段言的两声轻咳在太和殿之间回荡,文武百官们顿时噤若寒蝉。

“李卿,你觉得朕亲手提拔的近臣,是幸进之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