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段平淡又快乐的日子,小风还是每天放羊,唱歌,射箭,只是周围不再是乌日娜,小狼,而是和部落中的大人们一起在更远的地方放马,放牛。白天和部落的勇士们比箭、打猎,晚上帮阿妈处理皮子,搓毛绳。捡牛粪,拾柴火这些已经是弟弟们去了。阿爸有很多孩子,但是阿妈只有他一个孩子。
一天,两个游骑兵来到部落,之后阿爸和查干叔陪同大长老急匆匆的赶往王帐。十天后他们带回了一个消息,今年冬天前他们要去南方,北方大灾,漠北的部落肯定要南下。大汗不想和他们拼命,决定让出一部分草场,大汗给部落的补偿是五匹马和马背上的盐,还有陪同的二十名游骑兵。
虽然很多人舍不得已经开垦出来的田地,但是草原上的部落随水草迁徙是常态,当天晚上各家就开始收拾东西,装车,赶路是每个草原人从出生开始就会的事。
第二天一早,队伍出发,部落的男人们驱赶牛羊在前,女人和孩子走路赶车在中间,20名游骑兵和部落里射箭最准的勇士陪同大长老走在最后,并且在四周游荡。
孩子们永远都是开心的,大家喜欢这种慢节奏的迁徙,小孩子永远喜欢看新鲜的草场,新鲜的云朵,新鲜的风景。
小风没有资格跟着游骑兵们一起,他太小了,也没有跟阿爸在前面看着部落的财富,他的任务是大长老亲自分配的,看着两辆空着的大板车,大长老告诉他,看到谁走不动了,就让人坐车,这个任务他很喜欢,正好可以和阿妈待在一起。他牵着马陪着阿妈在人群中慢慢的走,他想让阿妈骑马,阿妈笑着拒绝了,马力能省还是要省的,草原上,一匹马就是勇士的半条命。
队伍中,还有一些人,头发长长的,目光呆滞无神的行进,有一些人手上还绑着绳子,小风曾经问过阿妈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绑着绳子,留着长发,阿妈说那是因为他们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草原人。就是那次之后,阿妈总是和小风说,他是草原的孩子。小风有时候也很困惑,问阿妈:“他不是草原的孩子还会是什么,难道是太阳的孩子吗”。阿妈总是会露出冬日暖阳一样的笑容,用她温柔的声音说:“对,你也是太阳的孩子”。在见到百灵鸟之前,阿妈是唯一一个眼睛可以发光,可以让小风感觉心灵要融化的人。
每天太阳升起前出发,正午后就安营扎寨。即使是走在草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小风也不觉得累,秋天的干草暖洋洋的很舒服,并不像春夏,会割出口子,也不会让鞋上脚上都是草籽和绿色。
每天扎的营寨并不是和部落里面那样,又大又散,各家都有自己的牲口圏,现在每一次扎营要按照大长老的英明决策和以及游骑兵的细致指挥。营寨最外围是年轻的勇士们住,中间是女人孩子,最中间是牲口们。
每天英明的大长老说了一句大家听游骑兵百夫长的,展现出英明决策后,就回了第一个扎好的帐篷。之后百夫长就开始了细致指导,虽然只管二十个人,但既然大长老都叫百夫长,一路上大家也就都叫百夫长,没人问名字,也不需要名字,他们二十个人只是围着大长老,不和大家来往,也拒绝查干叔的马奶酒。除了两个游骑兵保护大长老外,剩余十八个人骑着马一直围着营地转,他们不关心里面的女人和孩子,也不在乎牲口,只是指挥着青壮们布置围栏。
“你叫小风吧,我看过你骑马射箭,未来你一定是草原上数一数二的勇士,但是现在,快点把这片围栏安好,用木锤敲进土里,深一点。最后拿把带尖刺的立好”。啪的一声,鞭子响起,虽然不是很疼,但是也让小风很不舒服,他感觉自己像是牛羊,连马儿,都很少挨鞭子。“不是把尖刺朝下,尖刺朝外,尖刺不是让你省力气的,是防止狼群,马群冲营寨”。
就这样,在无数次细致的指导和鞭子下,营寨搭好了。小风骑着马,围着营寨走了一圈,虽然有些歪歪扭扭,但是比起他们去王帐时候的营寨确实更坚固,那些倒刺就连黑云都不想靠近。
大长老这时候领着两个游骑兵出来走了一圈,对大家说干的不错,营寨扎的和他布置的一模一样,百夫长果然是值得信赖的,部落的青壮都是聪明的。之后让阿爸赶快带着人把牲口圈好,至于人住的帐篷,他不担心,每个草原人都会。
吃过饭之后,小风还没来得及去见阿妈,就被叫走,百夫长把部落里面骑马射箭最好的男人都叫到了一起,趁着天还没黑,让大家跟着他们一起练一练。
大家都可以骑马射箭,除了游骑兵比大家的箭支好一点,还有一身皮甲外,部落的勇士们没觉得他们强在哪。阿爸和大家说了几句,大家才决定去试试。当然肯定不都是因为大长老许诺参加操练的晚上能多吃一顿羊肉。
之后百夫长把所有人分成二十队,每队不到20人。除了两个保护大长老的游骑兵外,十八人一人带一组,剩下两组阿爸和查干叔一人带一组。
小风跟着百夫长疾驰而出。百夫长一边带着大家绕着营寨跑,一边指挥大家跑向指定位置。百步后百夫长停了下来,大家也下马围在百夫长身边,都以为今天的训练结束了,笑嘻嘻的准备回去吃肉。
“刚才位置大家跑的基本全错,我先和大家说一下指挥的手势和哨声的作用。咱们部落是我见过的最快乐单纯的部落,我觉得保护大长老可能不需要两个人”。在大家惊讶的表情中,百夫长继续说:“哨音很简单,越短促就是情况越紧急,听到哨音先散开,准备弓箭,我射出后你们就射。然后是手势,胳膊代表我指的方向,手指代表人数,就是那个方向去多少人,我收拳就是让大家向我靠拢”。“如果一个方向超过五个人呢”小风问。“那我会指两遍”“还是不够呢”“那就三遍,四遍”。
之后继续跑,全程一箭都没有射,大家按照百夫长的要求,散了又聚,聚了又散,小风每次都在凸前的位置,有时在左前方,有时在右前方。如果天上的雄鹰会讲话,他会告诉小风,他们一会是箭头的形状,一会又是大雁飞翔的形状。天黑前,20只队伍像是约好的一样,几乎同时回到营寨。
第二天还是迁徙,还是扎寨,还是细致的指导和皮鞭,还是饭后操练。这次百夫长带着大家跑了一会,在看到一群黄羊后就让大家跟了上去。也不知道为什么草原上有那么多黄羊群,反正阿爸把所有长角和胡须的动物都叫黄羊,虽然有很多种不同颜色,可是小风也没觉得不对。百夫长让大家在三十步左右开始射箭,他看着大家轻轻松松射倒一大片黄羊。今天除了点头外百夫长没指导大家什么。
在回营地的路上,百夫长看着大家马上的黄羊,说:“咱们部落不止是单纯快乐,也是我见过射箭最好的部落,刚来时听说小风在这里比箭没赢过我还不信,现在我觉得很有可能。”
之后又迁徙了十天,所有人都可以熟练的按照百夫长的手势跑到指定的位置,所有人都可以跟着百夫长射出自己手中的箭。之后在一天晚上,部落又来了两个游骑兵,到了之后,急匆匆的叫着百夫长一起去了大长老的帐篷,阿爸也被大长老叫过去了。
第二天一早,十个游骑兵带着经过大长老英明筛选的一百多个勇士向北赶去,实际上就是那十个游骑兵分组带的人。除了每人两匹马和少量干粮,弓箭外什么都没带。小风听阿爸说应该要打仗了,这些人到了王帐那边,大汗会给他们发放装备和食物,回来后还会有丰厚的奖励,说不定每人能领回个老婆,运气好还能带几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