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人物大全 第230章 6.张安世安身立命之道

作者:以叶知秋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4 11:34:42
最新网址:www.biquw.cc

霍光去世几个月后,御史大夫魏相密封上书,推举张安世出任大将军一职,推举张安世的儿子张延寿出任光禄勋,兼宫中宿卫。这和宣帝的想法不谋而合。张安世听说此事,不敢接受,请求宣帝召见。在大殿上,张安世摘下冠冕,伏在地上叩头说:“臣诚惶诚恐,自以为不能担当重任,不能接任大将军。恳请天子可怜老臣,让老臣得以终其天年。”宣帝笑了说:“您太谦虚了,您不可以,朝中还有谁可以呢?”张安世一再辞让,还是没有得到批准,几天后,宣帝任命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兼尚书。几个月后又让他改任卫将军,两宫卫尉、城门护卫、北军均由张安世统领。

霍光的儿子霍禹原本担任右将军,宣帝同时任命霍禹为大司马,免去霍禹的右将军职务,这是个虚职,其实剥夺了霍禹的兵权。一年后霍禹谋反未遂,霍氏家族被灭。张安世更加诚惶诚恐,他的孙女张敬嫁给霍氏,因谋反罪受到株连,要被处死。张安世寝食难安,面容消瘦,宣帝看到了心中不忍,问左右人,才知道事情原委,便赦免了张敬。而张安世更加惶恐,他成为朝中权力鼎盛的大臣,但他有权却不专权,充满了为官的智慧。

张安世谨慎周密,他身为朝廷重臣,每次与皇帝商议大事,有了决定后,他总是称病退出。等听到皇帝颁布诏令后,再假装大吃一惊,派人到丞相府去询问。所以即便是朝廷大臣,也无人知道他曾参与此事的决策。

张安世为官廉洁,他曾向朝廷举荐某人,那个人来向他道谢,张安世很生气,说自己举荐贤才是公事,不用私下里道谢。为此,与这个人断绝来往。张安世府中有一个郎官自认为功劳很大,却一直得不到升迁,经常抱怨。张安世对他讲:“你认为功高,上司会知道的。作为人臣,做了一点事,怎么能总放得心里,”还是拒绝提拔他,这位郎官后来调换了职务。将军幕府的一位掾史辞官到别处任职,张安世问他原因。掾史说:“将军是朝廷股肱大臣,下级却长期得不到提拔,怕被人说闲话。”张安世说:“明主在上,贤与不贤看得一清二楚。作为臣下,严于律己就可以了,何必总惦记着升迁。”张安世就这样总是想躲避虚名,远离权势。

张安世担任光禄勋时,有一次,一个郎官喝醉酒,在宫殿上小便。主事官员要依法严惩,张安世说:“你怎么知道这不是地面返潮留下的印痕?不要抓住一点小过错,就给人定罪。”还有一位郎官调戏官婢,官婢的哥哥来告状,张安世说:“这是郎官与官婢闹着玩,官婢恼羞成怒,诬陷郎官。”这就是张安世从他父亲张汤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做人不能一味地对上谨慎低调,对下也是要得饶人处且饶人,始终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才不会招怨惹祸。

张安世觉得自己和儿子都在朝中担任要职,位高权重,内心常感到不安,便请求让长子张延寿到外面做官。宣帝答应了他的请求,让张延寿担任北地郡太守。一年多后,宣帝看张安世年老体衰,需要有人照顾,又将张延寿调回,担任左曹、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

张安世贵为三公、列侯,享受食邑上万户,身上却穿着粗丝织成的廉价衣服,夫人在家中亲自纺织,家中有童仆700人,人人都安排做事,并掌握有一门手艺,所以家产不断地增多,财富甚至超过霍光。这也是张安世治家的智慧,一个大家族,人人都有事做,这样就免去了很多是非,避免了大家族内各种的勾心斗角。

宣帝元康四年春天,张安世生病,上书请求归还列侯印绶,乞骸骨退休。宣帝伤感地说:“将军年老有病,朕甚为哀痛。将军不能亲自理政,还可以帮朕出出主意。将军是先帝的老臣,善于处理复杂政务,这一点,朕不如您,还要向将军请教。将军怎么能感情用事,归还卫将军、富平侯印绶呢?这不是要疏远朕,忘却旧情吗?愿将军努力治病,心无杂念,颐养天年。”张安世于是勉强起身,继续处理政务,当年秋天在任上病逝。宣帝很伤心,赐予印绶,动用战车武士送葬,谥号为敬侯。还赐予墓冢,葬在杜陵(宣帝的陵寝)东面,将作大匠负责挖土起坟,修建墓园祠庙。

张安世谨小慎微,朴素清廉、忠诚尽责,他的美好品质得到了汉宣帝的敬重和礼遇。而他的子孙又是如何将这种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让张家始终避免树大招风的困境,成为一代传奇家族的呢?且听下回分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