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人物大全 第207章 2.儒者宗董仲舒

作者:以叶知秋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18 03:54:04
最新网址:www.biquw.cc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衡水)人,他出生于“田连阡陌”,“牛羊成群”的大地主家庭,身为富二代的他从小刻苦好学,学识日益精进。汉惠帝时,朝廷废除了秦朝私藏诗书灭门的法令,民间藏书浮出了水面。董仲舒家有大量藏书,这为他的学习钻研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凡儒家著作,董仲舒都有涉猎,尤其对《公羊春秋》最为用功。在景帝朝,董仲舒担任博士。

董仲舒30岁时就成了当时的儒学大家,很有名气,上门求学的学生太多,没法全部在一起学习。在讲课的时候,他总是放下帷幔,坐在后面讲授,只有资格最老的少数弟子能在帷幔外听讲。其他学生不可能有这样的亲聆教诲的机会,要根据入学时间的长短,分为几个等级,从高往低,依次传授。所以董仲舒的学生虽多,但有很多学生连他的面都没见过。

董仲舒学习很用功,读起书来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他的父亲董太公为了让他能歇一歇,决定在住宅后面修筑一个花园。三年后花园建成了,但董仲舒仍埋头学习,不曾到后花园游玩,一时被传为美谈。成语“目不窥园”说的就是董仲舒学习专心致志、十分刻苦。而且董仲舒非常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进退有据,非礼不行,很多读书人都很佩服他,争着向他学习。董仲舒用实力证明了一个努力又有天赋,又很自律的富二代是多么可怕,很快他又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成为当之无愧的“儒者宗”。

在秦汉以前的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周公和孔子做过很好的解释,周王朝统一后建立起来的封建正统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可是秦汉以来的朝代迅速更迭,给人以巨大的困惑。为什么秦朝会二世而亡?为什么在楚汉相争中,刘邦会一统天下?对这些问题,汉人并没有什么很好的解释,只好援引自战国以来的五德轮回之说。于是有汉高祖斩蛇起义的附会,有汉文帝召集儒生讨论汉代究竟是土德还是水德的故事。这种五德轮回的说法,曾经证明过以汉代秦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的漏洞,因为它还意味着大汉王朝也处于轮回之中,说不定哪一天他们的刘姓江山就会被轮回到别人的手中。因此,当大汉帝国处于强盛而又潜藏着巨大矛盾的时候,对于汉武帝来说,他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迅速摆脱五德轮回说的阴影,建立新的神学理论体系。

汉武帝为此做了两项重大的工作,一是接受当时神仙家的建议,重定郊祀之礼,在以往祭祀的五帝之上,增设了一个太一神,并把他视为新的至上神,而把五帝降为他的辅佐。二是召集贤良文学之士对策,向他们征询治国的新思想。有100多人受到举荐,其中包括董仲舒,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天人三策”。

武帝制策书说:朕继承帝位,愿将先帝传下的尊位、美德传至后世无穷。我深感肩负重任,守成艰难,所以日夜思虑,难以安宁。所以招揽四方俊杰、有识之士一起探讨大道及治国方略,今天看到举荐来的士大夫意气风发、举止不凡,朕很欣喜,恳请士大夫尽心竭力回答策问。

人们常说,三皇五帝为使天下和谐,用礼法来约束子民的行为,用音乐来统一百姓的思想情操,所以天下不用怎么治理就能安定,他们的后世子孙也都遵循这种方法来接管天下。可是礼法还是那个礼法,音乐也还是那个音乐,为什么圣王逝去后,他们的国家就越来越不行了,一天天地衰败下去,直到新的圣王出现,建立新的政权才能遏制。难道上天就希望看到新旧政权的交替?新政权取代旧政权的依据又是什么?

我日思夜想,希望从古人的智慧中受到启发,为什么做不到呢?三代受命于天,秘诀在哪里?上天降临灾异,原因在何处?生命为什么有长有短?人的品德为什么有的仁爱有的鄙陋?我也希望民风淳朴,政令畅通,刑罚减少却没有奸邪,百姓和谐,政治开明,究竟要做怎样的努力才能得到老天的眷顾,如愿以偿呢?你们都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希望能把你们的见解告诉我,不要有顾虑,你们的上书不会泄露,会直接送到我的手里,不必担心。你们尽管坦露胸臆,切勿隐瞒,我将仔细阅读你们的对策。

那董仲舒是如何对策的呢?且听下回分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