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歇息片刻,明日一早再出发。”
走了估摸一个多时辰,隐约可闻惊涛拍岸,李青停住了脚步,开头说道。
赵坤第一个坐了下来:“是没必要那么着急,这一下估计一两天之内都不会有什么事。”
毕竟两个高手死了,朝廷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调派人手围攻也是需要时间的。
李青盘腿坐下,闭目养神。
过了一会,杨道安犹犹豫豫的走到了李青面前。
一抱拳:“李兄,之前多有得罪,还请见谅!”
他也有点怕啊。
如果说大家实力都差不多,即便你高点我低点,那也是谁也不鸟谁。
可现在明显是断档的差距,甚至是断了好几档。
至于说之前到底有没有得罪....
这个再说吧!
“无事,不必放在心上。”
杨道安咬咬牙:“李兄,实不相瞒,此行我们几人只是为了吸引朝廷的高手,你越厉害,朝廷的高手就来的越多,先生也就更安全。
而且,先生也并非去湖省,我们只是抛出去的幌子。
换句话说,我们都是来送死的,只是为了给先生争取时间。”
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
李青有些无奈的睁开眼睛:“为什么又讲一遍?”
杨道安:“?”
“出发前,不是都讲过了么?休息吧。”
杨道安迷迷糊糊的走到已经躺在地上的赵坤身边坐下。
“老弟,我们出发前讲了吗?”
“讲了。”
“讲什么了?”
“讲我们是吸引朝廷注意力的。”
“对啊,我是讲的这个,但我没说我们是来送死的啊!”
“唉~”
赵坤也叹了口气:“别想了道安兄,不要太为难自己,赶紧睡吧,指不定明天朝廷的大军就来了。”
言罢,赵坤侧了个身,背对杨道安。
这一晚,杨道安罕见的失眠了。
翌日,三人起了个大早。
虽已天光渐白,仍可见半弯残月挂在天边。
顺着拍岸声前行,三人很快来到一处目测有七八十米宽的大河边。
只见银浪翻滚,鱼跃鸟鸣,回身隐见府城中万户炊烟初起,细看对岸田垄早已满是农人。
远看一轮红日于水天之际半露,似是被这涛涛流水掩于其中,正奋力挣扎。
近看河底鱼虾成群,却只能顺着河水涛涛而下。
偶有原地停留者,也只是寻了水草或是水底沙土凹坑,更有大鱼在前顶着激流,小鱼在后支撑,互相抱团加之地利,才没被冲向不知何处的远方。
称不上多好看的景,可几人一时间竟都有些痴了,怔怔的站在原地,没人讲话,不知道都在想什么。
“我们会成功吗?”
赵坤突然没头没尾的冒出了这么一句。
“不知道。”
杨道安犹豫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但是跟着会长走肯定没错。”
赵坤没有搭理他,而是看向李青:“李兄,你怎么看?”
“看什么?”
“我们会成功吗?”
往日里赵坤总是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可现在李青从他脸上看到了少见的迷茫。
“不知道。”
“看吧看吧!”
杨道安一下来了劲,咧着大嘴嚷嚷:“李兄跟我回答的一样。”
两人纯当没听见,李青看着天边奋起的太阳,面带笑意:“虽然这个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们正走在路上,正在付出努力。
我们不知道太阳什么时候能够完全的升起,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太阳。
我们先站在这看一会,记录好,后面的人想看到太阳升起就会少走点弯路,这就够了。”
李青指着对岸早已忙碌许久的农人,又指向广府的方向:“即便我们走错了,再差,也不能比这更差了吧?”
赵坤笑了起来。
“李兄不愧是当教书先生的人,你这思想境界,一点不像是被我拉着半路出家入会。”
“待一日是一日,做一事是一事。身处其中,谁又能独善其身呢?”
见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完全没有跟自己交流的意思,杨道安很不得劲,他也想把话插进去。
“除了咱三,还有谁想看太阳?跟我讲,下次我带他来。”
杨道安啪啪的拍着胸脯:“你们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除了头顶飞过的鸟叫和潺潺水声。
李青面朝大河,背负双手。
赵坤憋红了脸,总算是竖起一根大拇指:“我就知道道安兄是一个讲义气的人!”
“那是。”杨道安洋洋得意:“不然先生也看不上我!”
“赵兄我跟你说,有一次.....”
“停!”
李青突然转身,表情严肃:“有人来了,很多,有马。”
赵坤和杨道安闻言立刻戒备,可四下环视一圈却一个人都没看见。
“没看到人啊。”
李青闭上双眼仔细感受着大地的脉动:“快到了,估摸盏茶时间。”
随后他睁开双眼,指着河流:“你们两个水性怎么样?”
“没问题。”
“我就是渔家出身。”
广府靠海,只要不是官宦子弟或是大商人家,底下人为了生活多多少少都跟大海打过交道。
“好。”
李青点点头:“既然如此我们就在这等一会,若是有高手太多我们便渡河。”
其实李青心里是希望来一些高手的,最起码是凝聚神意的宗师,这样他才能取巧来打破大限,朝着抱丹前进。
可身边二人却不同。
他们两人功夫不算太好,若不能速战速决恐生变数,李青是不愿他人被自己所连累的。
突破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还是要在确保赵坤与杨道安安全的前提下行事。
盏茶时间转瞬即过,赵坤和杨道安也听到了隆隆马蹄声。
“是骑兵。”
李青侧着耳朵:“若全是骑兵,估摸有一百五十人。”
杨道安有些惊讶:“这么说留下看家的,基本也是一个营的骑兵了。骑兵营一个标也没几个,还真看得起咱们。”
随着马蹄声近,朝廷官兵身形渐露,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前排骑兵身着重甲,估摸一百人,后排则是身着甲衣,腰挎短刀,背负火枪,约有五十人。
朝廷兵马距李青三人约百五十步便已下马步行,距五十步时停步列阵。
重甲卫士护卫左右二翼,中间枪兵十人一排,共分三排。
有二十名枪兵化整为零,各随两名重甲卫士,分散于四面。
从下马到列阵完毕花费时间极少,足以见这支队伍的训练有素。
杨道安眼珠子都要凸出来了。
“什么仇,派重甲兵和火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