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本节候书 第6章 寒兽往事

作者:分点开心给你 分类:修真 更新时间:2025-07-14 02:15:42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对于‘寒兽’一事,季易还是感兴趣的,他可是记得自己所租赁的宅子是此地有名的寒房。

就是不知与那传言中的‘寒兽’有什么关系。

可话语出口,却没听到宋言神君的话语传来。

季易看过去,宋言神君看过来,对视一瞬。

宋言神君神情不变:

“先生稍等,寒兽一事关系太过久远,请容我寻一个合适的话头。”

“……”季易无奈。

耐心等待片刻,宋言神君的话语才再次响起:

“不知先生来东风县有多少时日?”

“已有近三日时间。”

“不知先生可曾听闻,此地原本不以‘东风’为名?”

“暂未听闻。”

“此城在初建之时,本名为新风,后面因为‘寒’,才改名为东风。”

‘寒’?不是‘寒兽’。

季易留意到宋言神君话语间的小细节,想起在悬赏榜文上所见,问道:

“神君是指因为县志中记载的那件事?此地才更名为东风县?”

“唉,正是由于此事,此地才更名为东风县。但先生可知,县志上面的‘寒兽至’,不过因为县志由人所书,亦偏向人,故此才如此书写,若按照事实,应该改为‘寒归’才对。”

“寒……归?”

“对,寒归。在更久远之前,此地还有一个名字——寒居,意为寒的居所,那时,此地也没有城池,是山野荒林。”

回忆起往事,宋言神君进入状态:

“直到大吉朝初建,天福元年,有人言说此地适合建设新城,四野皆可开垦良田,故此在此建城。但考虑到是‘寒’的居所,有人施计策,将‘寒’引走,开建新城。

“新城建成,百姓入住,良田开垦,如同水到渠成,一切很顺利。

“可好景到此结束,正值庆功之时。

“‘寒’——回来了。

“发现居所大变模样的‘寒’,怒火上涌,当即就要将新城毁去,将入侵者全部击杀。

“在这一刻,主持建城的官员不甘心新城被毁,发现‘寒’眼中尚有理智存在,于是站了出来,言明灭城杀人的后果利害,唤醒了‘寒’的理智。

“但是‘寒’清醒了过来后,怒火依旧不减,亦不受威胁,言明不会主动杀人,要他们知难而退。

“当即冬息降临,新城百里变化成为寒地一片。

“之后的事情则如同县级记载,寒风呼啸三年,民心亦散,同时‘寒’的怒火已经淡去。

“趁着此时,有异人到来,前往寻找‘寒’,先是相斗了一番,难解难消,后续‘寒’才提出了一些为难的条件,主持建城的官员主动应下并自刎消罪,平息怒火。

“至此寒兽退去,异人唤来东风,消解寒意,才有现在的东风县。”

见宋言神君停下话语,季易思考了下,点点头:

“也是初闻东风县背后的故事,只是太过久远,不是亲历者,就不评说双方的对错。”

季易从今日收取的铜钱中,挑选出三枚。

每一枚铜钱,上面的文字都有点不一样。

一个名为‘天福通宝’,一个名为‘天禄通宝’,一个名为‘天寿通宝’。

看了眼三种铜钱,季易看向宋言神君,道出自己的疑惑与推测:

“只是听神君所言,季某有些疑惑,现在天寿六年快天寿七年,离事件记载的天福三年,中间还相隔一个天禄,以年算,距今已有一百多年。

“莫非那个名为‘寒’的异兽存活至今,还如同悬赏上说,再次回到东风县,祸乱人间,报那一百多年前的仇?

“若是如此,百年前,那位异人都无法完美解决,神君又怎知晓在下有解决此事之能?

“再者,听神君言说,人心有偏,县志之言不真切,季某又怎知晓神君之言虚实?

“难道,神君是见在下能唤‘东风’,故此找来,要拿在下去平息再次归来的‘寒’心中之怒火?”

说到最后,季易目光盯紧宋言神君的眸子。

作为穿越者,季易内心对鬼神是存有敬意的,但以来此十多年的塑造的认知,注定不会太多。

一是身正不怕影子斜。

二是只要亮血条……

现在虽然是换了人间,正在重塑认知,却内心还是有着来处带来的骄傲。

此刻与宋言神君有所接触,发现传说中的神灵,其实与人也没有太大的不同,也是会说话的。

既然会说话,就会有真有假,也难免会有偏。

季易初来此间,内心本就没有多少安全感,紧绷着心神几天,此刻也不禁以最坏的方向推断。

“唉……”

宋言神君见此不由一叹,如实说道:

“先生不知,其实……在下便是那件事情的亲历者——刚才所说的那位自刎消罪的建城主官。”

“啊?!”

季易缄默,也是没有想到一百多年的当事人会出现在自己面前。

还没有反应过来,又听宋言神君继续道:

“由于两次站出来护住城池,自刎之后,便被敕封为了东风县城隍,新城百姓亦争相拥立,我反而因此得了好处,存活到至今。

听到这里,季易回过神来。

既然眼前之神是言中事件中的亲历者,还是处于一个比较特殊位置的人物。

根据所听,季易当即知晓,自己后面几个推断是自己‘小人之心’了。

于是向宋言神君行了一礼,为自己的恶意推测道歉:

“神君莫怪,刚才是在下以恶念度人了。”

“现在也不能怪先生的推测,只能怪小神突然间找了上门来,也没有言说清楚。”

宋言解释道:

“此次来找先生,与‘寒’有关系,但并非是‘寒’再次出现,时隔百年,我亦不知‘寒’还在不在这个世间,若是真是还在,当时我亲自上门去还当年之错才是。”

季易看着宋言神君,似乎察觉到什么。

难道当年还有什么隐情存在?

不过见宋言神君还有话没有说完,便暂时按下心中的疑惑。

果然,宋言神君的话语再次传来,解开了季易的疑惑。

“先生有所不知,成为神灵之后,我才知晓,当时的‘寒’,怒火的主要原因并非此地被占,而是新城所建之地,正中在其‘子嗣’蕴育之所,还有一个‘子嗣’存在其中,蕴养等待出世。

“后面也是因此,‘寒’才会选择退一步,留下了约定退走。

“我亦因此守约,净守此地。

“而今百多年过去,在最近,我们才发现,那位小‘寒’已经出世,我等如约,不对其出手,给予一定庇护。

“但人间百年,不似神灵百年,已经有很多事情被封尘、遗忘。现在先生听闻的寒地,那位小‘寒’在附近走动,不懂隐藏,因样貌而被人惦记,无奈之下所留下的。

“久而久之,悬赏也因此出现。

“故此,小神才现身与先生相求,还望先生不要对这位小‘寒’出手,二则请先生唤东风以消解寒地的寒气,还以良田待新春。”

“神君实乃高风亮节,为国为民的高尚之士,此事季易定当全力以赴。”

事已至此,了解清楚缘由,季易也不再拒绝。

再拒绝就不礼貌了。

就以这一回听到的话语,就值得应下。

最主要的是,不是让他去解决‘寒兽’,只是消解寒地的寒气,应该还在他可以处理的范围之内,顺来也可以满足一下他对于‘寒地’的好奇。

“小神在此代小‘寒’与东风县百姓谢过先生。”

宋言神君当即向季易行了一礼,以示感谢:“先生若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也可吩咐。”

“神君客……呃,还真有一事不知神君能否帮上忙?”

“咦,先生请说。”

“事情如此,在下初来乍到,并没有……‘大吉朝身份’、‘路引’,正为此愁,不知神君可有办法帮忙解决这两个问题?”

“先生并非大吉朝人士?”

季易笑笑,没有说话。

宋言神君了然,“定当为先生办妥,不知先生现在居住在何方?”

“现居燕来巷,寒房。”

“既然如此,便不再打扰先生,明日定当使人送到。”宋言神君识趣的终止话题。

“在下在此谢过神君了。”

季易朝宋言神君行了一礼,‘立春灵气’在双眼中流转,脱离了其构建的场景。

恰好,驱疫戏到了最后,扮演火官者吐出一口火,火未到,演疫者应声而倒,落在地上,似没了声息。

直至铜锣“镗”的一声响起,演疫者才爬起来,与演火官者站在一起,二人一同对外侧围观的众人行礼道谢。

看着句芒神神像一侧的本地神像依旧有灵动之色,季易再次走到拜神处,朝上方行了三礼。

才转身迈步走过城门,往燕来巷回去。

看着季易离去,宋言神君才准备回去,似觉季易最后的的话语有些熟悉,下意识念叨了几声。

当即再往城门方向看过去,想要寻找季易的身影。

却没有见到。

“燕来巷,寒房……这,这不是小‘寒’日常喜欢待的地方吗?”

看着城门方向,缄默片刻,“看来这位季先生,对此早已经有所想法,还算来得及时,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罢了……”

一道轻叹声回荡,灵动的神像逐渐变化回了僵硬的木雕。

……

临近午饭的时间,许多外出劳作的人家也回来了,巷口的大树下,正有着一些人家坐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以及最近听闻的新鲜事情。

当然了,巷子里哪一家有没有新来的住户,有没有人搬走这些事情也在闲聊的话题中。

其中,季易所租赁的那间有名的寒房,更是关注的重点。

按照以往,多是今天有哪个房牙子骗人过来,过了多久又被骂走。

今天却一同聊着,说还真有人把寒房租赁去了,稀罕事,不时还看过去,都想着见一见是何许人也,就这么贪小便宜上当了。

季易从一旁走过,听着他们的话语,并不在意,点点头,在他们的目光下走了过去。

直至季易打开寒房的大门,众人才惊觉,话题的主角已经将他们的话全听去了。

众人声熄。

树下一片寂静。

过了一会,才再次有声音响起,不过都默契的小声了些。

……

寒气扑面而来,季易不觉寒冷。

想了想,季易走进去,关上门,将文竹箱放下,坐在石凳上,念头调动躯体内的立春灵气。

他想到,他若是主动掌控开启立春灵气对自己的某一些影响,会不会更好一些。

比如,自身对界冷热的感知。

或许一直如同平常人一样,会更好……才怪!

感受到寒意,并没有过多久,季易老实了,这时他才知晓为何原屋主会穿那么厚。

初时觉凉,后变冷,之后再有感觉,躯体已经不自觉在抖了。

让立春灵气流转全身,消去寒意,季易才恢复平常。

放弃在这间屋子感受大自然的感觉。

季易看向一旁的梅花树,没有春夏秋,只有寒冬相伴,也不知晓‘它’平日是怎样度过的。

或许后面可以给它一点‘立春灵气’,让它感受一下立春的暖意,观察一下它的变化

记下这个想法。

季易打开文竹箱,将放在里头的物品一个一个的拿出来。

其实除了季易原本自带的东西,多是一些蔬菜类农产品,有些季易认识,有些季易不认识,但每一种他都会问清楚名字以及平常的做法,以年红换来,正好对此了解一番。

灶房还没有打理灰尘,只好暂时放在梅花树下。

想到这里的寒意,应该能存放很长一段时间。

将这些蔬菜拿后。

余下的才有少数是处于采购范围的物品。

有铁菜刀,季易写了好几张‘年红’,还倒贴了五文钱才换来的。

有刷锅刷碗用的‘瓜布’,碗和锅还要季易去买,暂时还没有无用之地。

“……”

清空了文竹箱,季易才开始清点今天使用与挣取的银钱。

房租,桌凳,……

故事,年红。

除去用度与不以银钱算的物品,还能纯挣了二十三文钱,已经不错了,再过几天,等除夕过去,应该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今天还有迎春之仪的大集加持。

将银钱放进行囊中。

季易内敛心神,去看‘节候书’。

今天只有在写‘春’字和宋言神君所请之时,才看了下,其他时间发生的动静,季易生怕自己会被影响太多,并没有选择去看。

现在停了下来,正好一次性去看看他是不是如同自己所想。

书籍翻开。

异象浮现,除了开始风雪消融,‘春’字写下,似乎在东城门外的迎春之仪也都落入了其中,不过围观的人家确实只有朦朦胧胧,看不清身影。

但想起与宋言神君相见之时,似乎有一点不一样的点,于是季易念头在轻触每一个清晰一些的节点。

当即季易清晰的见到了‘节候书’每一次传来感应的场景。

春风携带立春灵气吹落之时,鞭打‘春牛’之时,糊‘春牛’经行开光之时……一个又一个,直到最后的迎春戏、驱疫戏落幕。

方才不见有其他变化。

多看了几遍,季易忽然微笑了下。

原来,在他第一次驱使立春之风带着立春灵气落下,供奉在神台上的城隍‘宋言神君’神像,在那一刻已经出现了一次变化。

又等到了后头,见季易书尽红笺纸,参与了拜神、糊春牛,看了一会戏,才现身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