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振国带着这卷鱼线,驱车连夜赶到了725所。
保卫处的干事孙亮,早已恭候多时。
“孟所,海燕那边的人员已经就位,就等您来了。”
“嗯,咱们快点过去。”
孟振国脚步匆忙,心里只想着赶紧印证那个大胆的猜想。
而跟在后面的孙亮,也是疑惑的不行。
这大晚上的,所长怎么专程赶来,而且还这么紧急要动用海燕实验室。
难不成是在研究上有了什么重大发现?
想到这里,他倒是异常兴奋了起来。
在这干了那么久,往常所里也不是没有紧急的动作。
而往往在进行下去后不久,总会在某项技术上取得重大的突破和成功。
孙亮心里已经开始期待了起来。
毕竟作为一名华夏人,谁不希望看到国家日益强大。
孟振国在通过几道身份识别后,也是来到了一处实验室外。
这里就是海燕实验室。
拥有能够检测材料强度以及结构的专业测试仪器。
一般很多企业或者研究所测试不出来的数据也都会申请借用海燕实验室。
而原本,已经下班的实验室人员都在接到一通上级命令电话后,赶到实验室内做起了准备。
“身份识别已通过。”
清亮的机械声响起。
随着实验室大门打开,孟振国携带着一份文件走了进去。
“孟所。”
“孟所。”
实验室里的几名身穿白大褂的研究员纷纷点头,不过因为是临时被叫醒,所以脸上都带着一丝疲惫。
孟振国为人做事都非常直率,一句废话都没有说,扫视了一眼在场被临时召集来的研究员,声音低沉,且无比严肃:
“既然各位都在这,我提前先说,在接触这次的测试材料以及展开后续任何操作之前,请大家先签署最高等级的保密协议。”
孟振国卷开线圈,将档案袋里的保密协议挨个分发了下去。
看着这份带有“绝密”字样的文件,众人脸色不由得为之一变。
要知道任何涉及到绝密相关的,那都关系到国家的核心秘密。
同等的核武器资料,也是绝密。与之相提并论,也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就是高考试卷了。
协议里的内容非常简单明了。
禁止对外谈论记录此物的相关信息,包括其来源、测试过程以及测试结果。
违者以叛国罪论处!
看到内容如此严肃,在场的研究员瞬间倍感压力。
不过作为军人出生的孟振国,从来都不会在这些重要的事上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各位,只有签了,在保密条例上留下指纹才能接触测试材料。不签的人,现在离开实验室,就当今晚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话音落下,实验室立马安静了下来。
“我签。”
一个较为年轻的研究员举起了手,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某些其他缘故,手都在发抖。
他第一个拿起笔,在这份绝密协议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并按上指纹。
有了第一个人带头,其他几名研究员也都开始签署起了保密协议。
随后,孟振国走到静力拉伸测试区,将一卷不起眼的鱼线放在了防静电托盘上。
而后,在众人几乎惊愕的目光下,孟振国说道:“其他的测试项目先放一放,优先测试这个。”
看着托盘上平平无奇的鱼线,好几个人都下意识揉了揉眼睛,确认鱼线无误后,难以置信道:“孟所,这次咱们不惜签署保密协议要测试的东西只是这卷……鱼线?”
另一个研究员瞪大双眼补充道:“而且还是要展开航母阻拦索级别的测试?这怕是不合适吧,现在我们之前的项目正在攻关的最后时刻,设备宝贵,时间也……”
在大家的匪夷所思下,孟振国却是不假思索道:“这看上去确实是普通的鱼线,可这鱼线的手感和韧性都非常不对劲。我已经在家做过测试了,这东西绝非小可!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必须要要立刻验证!”
褚兰兰从人群后头走了出来,她一袭白衣,面容姣好,银白边的眼镜下,是一双目深邃明亮的眼睛。
作为目前实验室里最高级别的三级研究员,也是从清北主攻材料学,出国留学深造,又毅然返回祖国的同志。
她刚在在保密协议上签下自己名字时,可压根就没想过这次测试的只是一卷鱼线。
不由得抬头看向孟振国,不过她却没有反对:“孟工,海燕实验室的每一次测试都会记录在案,所以我希望您的直觉是对的,不然这个责任我们都承担不起。”
褚兰兰觉得,孟振国之所以言之凿凿,一定是有他自己的把握。
在场最想航母阻拦索技术得到突破的也绝对是他。
这位专门负责航母阻拦索的首席专家,不可能在这无的放矢。
“多谢你的认可。”
孟振国以他的人格,和近乎绝对的偏执压倒了在场所有人的顾虑。
褚兰兰转身看向负责仪器的那名研究员说道:“小王,准备一下小型MTS实验机,先做一下基础的破断强度和弹性模量测试吧。”
“那样本需要取多少米?”
褚兰兰思索了片刻,说:“先取一米测试吧。”
她看向孟振国问:“孟所,没异议吧?”
孟振国摇头:“按你说的来。”
褚兰兰之所以选择先上小型MTS实验机,说到底还是觉得这对普通的鱼线来说已经是最极限的测试了。
不过,负责操机的小王却忍不住嘀咕:“上来就给鱼线做破断强度,而且还是用能测几百兆帕的机器,实在是有点大才小用啊。”
摇了摇头,还是利索地开始操作起了仪器。
褚兰兰要求做的破断强度和弹性模量测试是了解一种材料力学性能最基础、最快速的手段。
破断强度能直接告诉你材料能承受的极限力量。
弹性模量能告诉你它在受力时抵抗变形的能力有多强。
只需要这两项最基础的数据,就能判断出鱼线是否像孟振国说的那样,有具备成为航母阻拦索材料的潜质。
反之,如果连这两项测试数据都不过关,后续更复杂更耗时间的疲劳测试、冲击测试、耐腐蚀测试也就轮不上了。
研究员小王已经将一米鱼线的两端夹在了仪器夹具当中来测试鱼线的弹性模量。
随着机器的启动,一股拉力开始缓慢施加在鱼线上。
此时孟振国紧盯着电脑屏幕上所实时显示所受力的位移曲线。
反倒是褚兰兰和其他研究员双手环抱胸前,表情显得非常轻松,甚至带着一种想象之中的意思。
“数据开始发生变化了,你们看这曲线斜率,挺一般的,感觉就比普通鱼线强上那么一点。”
“话是这样说,但能做到这种程度确实不简单了,我感觉已经到达极限了。”
“根据现在的数据来判断,这卷鱼线用在航母上难堪大用,不过作为民用鱼线的话,绝对是目前我见过最顶尖的鱼线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句,已经全然忘了测试还在进行当中。
一直沉默不发的褚兰兰,那原本平静的表情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非常微妙。
从她放下手臂,以及向电脑前迈进一步时,眼里充满了匪夷所思。
屏幕上显示,随着拉力线性的增加,此时的曲线斜率异常稳定!
并且高的离谱!
当拉力来到七百公斤时,曲线斜率没有任何变化,这意味着在如此强的拉力下,鱼线的结构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显著的形变!
这绝对不是普通鱼线能够测出的数据!
这不正常!
坐在电脑前的小王,也是立马扭头不可思议地看向了褚兰兰:“褚工,这弹性模量初步估算已经超过了300Gpa!这完全能够赶上最顶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了!”
作为材料学专家,在场每一个人都很清楚。
市面上普通的钢材模量差不多在200GPa,只有顶级的碳纤维才能达到300甚至以上。
至于鱼线……这个数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真的是鱼线吗?”褚兰兰发出了灵魂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