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是否让锦衣卫围了郡王府,看管住允熥殿下。”
一向善于察颜观色的蒋瓛心头一震,犹豫了下,问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朱元璋对朱允熥的厌恶,直接显现在脸上,表露在言语里。
要不是前任毛穰被朱元璋当作替死鬼砍了脑袋,蒋瓛直接就下令查封郡王府了。
“蒋瓛,你想干什么,朕的孙儿,也是你能动的?说,谁在背后指使?”
朱元璋一瞪眼,冲着蒋瓛骂道。
毛穰大开杀戒,一众开国功臣、勋贵受到牵连,下狱的下狱,自杀的自杀,朱元璋也背上了一个嗜杀的恶名。
人言可畏。
要是蒋瓛再来这么一次。
朱元璋暴君的帽子是摘不掉了。
“陛下息怒,臣该死,臣这就下令,撤了郡王府的探子?”
蒋瓛吓得卟嗵一声跪下,连连磕头求饶。
他刚才急于立功,忘了朱元璋多疑善变。
要是被朱元璋猜疑,那毛穰的下场,也就离他不远了。
“哼,不用撤,暗中监视就行,朕倒是要看看,朕的这个孙儿,是有胆还是无胆?另外,你记住,锦衣卫只有一个主子,那就是朕。”
“要是让朕知道,你与其他人勾结,朕灭你十族,另外,再让你尝尝剥皮填草的滋味.....。”
朱元璋瞪视蒋瓛,眸中狠厉之色尽显。
朱允熥这个孙儿,虽然带来了不吉利。
但再怎么说,也是他朱元璋的嫡皇孙,看在马皇后和朱标的面上,朱元璋也不允许,有人对朱允熥不利。
“臣不敢,臣告退。”
蒋瓛战战兢兢退下。
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只是朱元璋手里的一把刀。
好用。
朱元璋会留他一命。
要是不好用。
只要稍稍在朝堂上流露出一点不满,如山般的弹劾,就会把蒋瓛淹没。
“要是雄英还活着,朕也就不用担心蓝玉等武将,有异心了。”
朱元璋一阵疲倦袭来,半边身子越发的酸麻。
这是操劳过度引发的症状。
要是长久下去。
身体状况只会越来越差。
但,现在再难。
朱元璋也只能硬撑下去。
忙碌了一晚上,朱元璋第二天起床晚了。
等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这让朱元璋很是自责。
他要求别人严,对自己更严。
“皇上,靖江王昨日,送了一物过来,说是皇长孙曾经配带过的蹀躞带,老奴不敢擅专,带来给皇上过目。”
就这时,司礼监掌印太监陈能来到书房,向朱元璋禀报。
陈能是跟随朱元璋的老人,对朱元璋家族内部的情况,很是了解。
靖江王朱守谦,是除了朱元璋这一房之外,唯一有男丁活着的一房。
再加上朱文正之死,朱元璋颇是愧疚,朱守谦的奏章,陈能第一时间,亲自上报到朱元璋这里。
“这....这是雄英的蹀躞带,朕还记得,那一年雄英八岁,朕亲自给他系的腰带,这一枚东珠,是皇后亲自绣上去的。”
朱元璋微微一怔,仔细的察看之后,不禁老泪纵横。
“皇上,靖江王说,这腰带,是皇长孙留给允熥郡王的....。”
陈能低着头,向朱元璋如实禀报。
太子妃常氏活着的时候,对陈能很是照顾。
看在这一点香火情上,朱允熥现在有难,陈能决定帮了一把。
“陈能,你去郡王府传诏,太子出殡入陵那天,允熥也一起参加,位置就安排在允炆的后面,可记住了。”
朱元璋长叹一声,说道。
虽然佛法高僧曾暗示,朱允熥不祥。
但毕竟血浓于水。
看在朱雄英的份上,朱元璋也要善待朱允熥。
......
东宫。
太子妃吕氏,从朱允熥处回来之后,心情烦躁。
她本是侧妃。
后来常氏难产而死,吕氏得了朱标的宠幸,被扶正为太子妃,并录入了皇家的族籍。
这也是她在朱允熥面前,能够自称“娘”的底气。
但朱允熥醒过来之后,一口一个亲娘是常氏,不认她这个后妈,这让吕氏对朱允熥越发的不喜。
“母妃,允熥他敢不敬,待儿到皇爷爷面前告他不孝,要是再不知悔改,就让皇爷爷干脆囚禁他一辈子。”
朱允炆得知吕氏不豫原因,连忙放下书本,跑来安慰。
在外人面前。
朱允炆是温文尔雅,识大体的好兄长。
而实际上,朱允炆对朱允熥好感全无。
从小他就知道。
朱雄英、朱允熥并不是他真正的亲兄弟。
四弟朱允熞、五弟朱允熙才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允炆,慎言,小心被人听到,万一皇上知道了,你皇长孙的位子,就悬了。”
吕氏脸色倏变,急劝阻住朱允炆。
她在人前,一向是贤妻良母的样子。
特别是在朱元璋面前,更是扮演着好儿媳,好母亲的形象。
要是让朱元璋发现,她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朱允炆的人品,也会受到质疑。
“母妃,今天方老师还夸我天资聪慧,学业有成,皇爷爷那里,肯定也会知道,皇长孙,非我朱允炆莫属。”
朱允炆自信的拍了拍瘦弱的胸膛,保证道。
“文安邦,武定国,吾儿要好好学习,善待老师,切忌学淮西那些武夫,只管打打杀杀,惹得皇上不快。”
吕氏点了点头,告诫道。
对朱允炆这个儿子,她是很放心的。
为了培养他。
朱元璋聘请了大儒宋濂的弟子方孝孺、进士第一名黄子澄、名士齐泰等人,一起为朱允炆的授业恩师。
这些人以后,也是建文朝的铁杆支持者。
“母妃,允熥府上的教授方孝友,是方老师的弟弟,有什么需要交办的事情,母妃可与他联系。”
朱允炆想了想,说道。
方孝孺家族,在明初很是有名。
其父方克勤,曾是山东济宁知府,后来因为空印案被冤枉,等查明真相后,被世人评为循吏。
方孝友的才能学识,不如兄长方孝孺。
这等安排,也是在无形中,体现了朱元璋对朱允熥的重视程度,远不如朱允炆。
“吾儿以后,要好好的重用方翰林才是。”
吕氏笑答。
对朱允炆提供的这个信息很,她很重视。
朱允熥的郡王府里,虽然有长史、典薄等亲信。
但若是再有教授也是她的人,那朱允熥的思想,也会受到控制,一举一动,再难逃过她的眼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