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通常意涵人到三十,应能独当责任,在事业、人格等方面有所成就,明确人生目标与方向。
三十岁前,我从未认真思量过这四字。直至三十岁生日,望着蛋糕上点燃的蜡烛,脑海中率先浮现的,并非许愿之念,而是“三十而立”。
不禁自问,此“立”,究竟何指?
若胸怀壮志,志在圣贤,便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真不朽”;
若无高远志向,成家、立业、立愿以此安身立命,也是普通人绕不开的日常命题。
身为三十五岁的中年男子,我更愿就“未立”二字,展开思考与自省。
正确目标与宏大愿景固然美好,但求而不得才是生活的常态。
人生这一课题,古圣先贤早在数千年前的经典书籍中,便已给出标准的满分答案。
后世诸多大儒,也结合不同时代背景,以各自方式加以理解、注解与表达。
答案既已明晰,为何践行者寥寥?为何知行合一如此艰难?理想与现实的撕裂感,又为何如此强烈?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如剥洋葱般,层层深入剖析,尝试探寻其中的本质与真实。
此外,因个人阅读习惯,本书段落排列与断句或与常规书籍不同,这纯属个人偏好,还望读者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