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被封杀开始 第17章 三幕剧人生

作者:华尔街扛吧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2 00:58:28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其实秦宣就是在瞎侃,他哪能写出什么盖世名著,名著都是很有思想的,你根本就没法理解作者的思想。

他最多写些没什么深度的就可以了。

两人在台下窃窃瞎侃,台上贾樟柯已经讲完了他的《三峡好人》创作理念。

并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后坐回到了座位,至于台下听不听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这里的学生如果组合起来,是可以拍一部高质量电影的。

随后就是曹保平在台上讲剧本创作,他讲的是国内外剧本创作的差异,讲的是好莱坞三幕剧的创作理念。

“所谓三幕剧,第一幕建制,也就是建立世界观,人物观,核心欲望。第二幕叫对抗,主角追求的目标,遭遇的困难。第三幕结局,高潮对决,解决核心冲突。

三幕剧结构常被批评为套路化,但往往行之有效,我们看到的很多好莱坞大片高票房电影都是这样的叙事结构。

那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下,你们认为这种套路化是不是扼杀了创新?是结构本身有问题?还是使用结构的方式有问题?”

曹保平双手放在身前,显得有种温文尔雅的气质,现在的他中年,西装平头看着很干练。

现场再次出现了窃窃私语的交流声,这里是允许随便交流的,只有交流才能打破固有思维误区。

一名学生举手站起身道:“我觉得三幕剧本身没有错,就看使用的人,使用的好,可以写出很好的文学剧本,使用的不好,就算把公式告诉你你也不会。”

“用在人,不在结构本身。”曹保平给他总结。

“是的老师。”这学生点头。

“不错,还有要回答的吗?”曹保平没什么表情,看向其他人。

现场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太懂曹保平想要的答案。

其实这问题他们都知道,也是学习的要点,答案也都摆在了明面,但老师能问起,肯定是想要听深层次的答案。

且这个问题只有文学系能回答,其他摄影、美术什么的,就是看戏。

“学长,你觉得呢?”焦华静又来。

“我觉得你觉得的对。”秦宣不上她的当了。

“你看你多小气,刚才不就借用了下你的才华嘛。”焦华静道。

秦宣看了她一眼,笑笑不说话。

曹保平等了会,见没有学生要回答的意思,就开始讲道:“三幕剧...那位同学,请站起来回答。”

他刚准备讲,定眼看去,就看到有一人举起了手。

被点名,秦宣只得不情不愿的站起身,站起身的同时暗暗瞪了眼焦华静,他的手是被她抬起来的。

“加油!”焦华静握拳给他打气。

秦宣看向前方导师,“嗯..”了下便没说下去了,好似在组织语言。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有心理负担,畅所欲言。”曹保平以为他拘谨,给予鼓励。

“这人谁啊?没怎么见过。”

“我们系大四的,贫困生,平时透明的很,忘记叫啥了。”

有人小声议论着秦宣的情况。

其他导师专家也都默默看着,田壮壮问薛晓路道:“这是你们文学系的吧?”

“好像是,印象不深。”薛晓路道,学习好的她都认识,不好的一般不怎么关注。

秦宣组织好语言之后回答:“三幕剧问题不在结构本身,而在于电影工业化制作中对结构的使用惰性,认为好用,那就一直使用。

三幕剧就如同语法规则,莎士比亚和乔伊斯都用英语写作,但成就天壤之别,每个人创作出来的水平是不一样的。

但当情节只是打卡,比如15分钟必须有奇遇,60分钟必须死朋友,那么角色就是棋子,结构就是流水线模具。”

“说的不错,三幕剧只是个基本模式,怎么用在你,但最好不要去依赖,一旦依赖就会产生创作惰性,到时候很难跳出。”曹保平总结完,以为他说完了,压了压手示意他可以坐下了。

回答的算中规中矩,只能说算是说了点人的东西。

“我认为真正扼杀创新的是两种惰性,一是对冲突理解的窄化,很多电影不管是任何冲突都简化为物理对抗,反正遇事不决,干一架就完了。

二是人物弧光机械化,硬塞些英雄成长模版,先怎么惨,在怎么雄起,老港片都是这样,这样的人物是没有能量的,这些问题说白了就是使用者想象力匮乏。”秦宣把想说的说完了。

这番话让曹保平愣了下,这话在结合之前的这算是讲到了本质。

薛晓路和田壮壮等导师以探寻的目光看着这学生,这人能讲出一些东西来,是有些意外的。

在场的同学互相对视一眼,有点东西啊!

“那我再问你,在强调人物内心探索和情绪氛围的文艺片中,三幕剧结构是不是还能适用?”曹保平起了兴趣。

“创作者常以文艺片无明确结局来否定三幕剧的适用性,这完全就是误解。

三幕剧从解决到完美只要求完成度,也就是人物内心探索到达的一个新的维度,我这里说坐标吧,无论这个坐标是明亮的还是灰暗的,就算达到了,就算完成了。

我举个例子,比如有部电影叫《蓝白红三部曲之蓝》,朱莉从丈夫去世后的麻木抗拒,到最终接纳悲伤并重新触碰生活,她的痛苦并未消失,但她与痛苦的关系已经从逃避转为接纳,这不就是内心冲突的解决,完美契合三幕节奏。

本质上文艺片的内心探索是自我与自我的对话,而任何对话都必然经历铺垫,也就是事情起因,然后是争执对抗,最后是自我和解,也就是人物沉淀。”

秦宣侃侃而谈,说的话很有一定的深度,毕竟他都四五十岁人了,沉淀已经够了的。

如果这些话被后来的刘艺菲听到,是完全能契合的,不就是开始被网暴,之后自我与自我的对抗,再之后自我与自我的和解,不就是三幕剧人生。

很多人的人生都是三幕剧人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