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宁元年,也就是晋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四月。
这一日,邺城皇宫内一片缟素,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一代枭雄石虎,这位曾在中原大地上叱咤风云的帝王,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太子石世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皇位。然而,此时的朝堂却暗流涌动,刘太后与丞相张豺勾结在一起,妄图专权揽政。
为了安抚各方,他们匆忙下旨,任命彭城王石遵为左丞相、义阳王石鉴为右丞相。旨意传到河内时,石遵驻守在此。他看着手中的诏书,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量:“这刘与张豺分明是想以虚职来稳住我,如今朝政被他们把持石世年幼,这怕是要落入奸人之手。”
而此时,平定梁犊叛乱归来的冉闵、姚弋仲、苻洪等将领正率军路过李城。石遵听闻后,立刻前往李城与他们会面。
众人营帐中坐定,气氛有些凝重。冉闵率先打破沉默,他站起身来,目光炯炯地看着石遵说道:“彭城王,如今石虎新丧,刘太后与张豺专权,这天下已然大乱。太子石世年幼,难以掌控大局。您乃皇室宗亲,有勇有谋,若此时不挺身而出,这大好河山恐将易主。不如我们一同攻回邺城,讨伐张豺,您继承,以安天下。”
姚弋仲也站起身,抱拳说道:“冉将军所言极是,彭城王您若能顺应民意,我们愿效犬之劳。如今我等将士士气正,拿下邺城并非难事。”
苻洪也点头附和:“是啊,彭城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石遵听着众人的话,心中热血沸腾他站起身来,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思考着其中的利弊。过了许久,他停下脚步,眼神坚定地说道:“诸位将军所言有理,如今这局势,我若坐视不管,实难心安。我答应你们,我们一同杀回邺城讨伐那乱臣贼子!”
于是,石遵与冉闵等人迅速整顿军队,浩浩荡荡地朝着邺城进发。一路上,尘土飞扬,马蹄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激昂的战歌。
当他们的军队逼近邺城时张豺才得知消息,顿时惊慌失措。他匆忙调集城中的军队,准备出城迎战。
邺城城外,一场大战即将爆发。石遵的军队列阵整齐,士气高昂。冉闵一马当先,他身披战甲,手持长枪,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无畏的杀气。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将士们,大声喊道:“兄弟们,今日我们为正义而战,为王的大业而战!杀!”
随着一声令下,石遵的军队如猛虎下山般冲向了张豺的军队。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双方士兵们杀在一起,喊杀声震耳欲聋。
张豺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多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士气低落。在石遵军队的猛烈攻击下,很快就乱了脚。
石遵骑着战马,在战场上指挥着战斗。他看着眼前的厮杀,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他深知,这场战斗的胜负将决定他的命运,也决定整个赵国的未来。
闵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他的长枪如蛟龙出海,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地。他看到张豺在远处指挥,心中一动拍马朝着张豺冲去。
张豺看到冉闵冲过来,吓得脸色苍白。他连忙指挥身边的士兵去阻挡冉闵,但这些士兵在冉闵的面前不堪一击。冉闵很快就冲破了防线,来到了张豺的面前。
张豺惊恐地看着冉闵,结结巴巴地说道:“冉将军,有话好说……”
冉闵冷哼一声,说道:“乱臣贼子,今日就是你的死期!”说着,他举起长枪,朝着张豺刺去。张豺连忙躲避,但还是被冉闵的长枪刺中了肩膀。他惨叫一声,从马上摔了下来。
冉闵下马,一脚踩在豺的身上,说道:你妄图专权揽政,祸乱朝纲今日我就替天行道!”说完,他手起刀落,砍下了张豺的头颅。
张豺一死,他的军队顿时失去了指挥,纷纷溃逃。石遵的军队乘胜追击,很快就攻破了邺城的城门。
石遵率领着军队进入了邺城,城中的百姓们夹道欢迎。他们欢呼雀跃,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
随后,石遵废黜了石世,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皇位。
为了表彰冉闵的功劳,石遵坐在龙椅上,高声宣布:“冉闵听封!今任命汝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冉闵单膝跪地,抱拳说道:“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他的声音坚定而洪亮,充满了自信。
然而,局势并未就此平静。远在城镇守的沛王石冲,听闻石遵杀死石世自立的消息后,怒不可遏。他在营帐中来回走动,咬牙切齿地说:“石遵竟敢如此大胆,我定要讨伐他,为石世报仇!”于是,他迅速集结了五万军队,浩浩荡荡地南下。
石遵得知石冲率军南下的消息后,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说道:“石冲此举来势汹汹诸位有何良策?”一位大臣建议道:“陛下可派人前去劝说石冲退兵,以和为贵。”石遵觉得有理,便派使者石冲军中。
使者见到石冲后,恭敬地:“沛王殿下,陛下念及手足之情,望您退兵,此事可和平解决。”石冲却冷哼一声,怒道:“石遵弑君自立,罪大恶极,我岂会退兵!你回去告诉石遵,让他乖乖退位,否则我定要踏平邺城!”使者无奈,只好回去复命。
石遵听了使者的回报,眉头紧皱,说道:“看来石冲是不肯善罢甘休了。”这时,冉闵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让臣和李农率领精锐士卒十万人前去讨伐石冲,定能将他击败!”石遵点了点头,说道“好!就依你所言,务必将石拿下!”
冉闵和李农领命后,迅速集结军队,日夜兼程地朝着石冲的方向进发。不久,双方军队在平棘相遇战场上,尘土飞扬,战鼓动。石冲骑着战马,挥舞着长枪,大声喊道:“石遵老贼,今日我要为石世讨回公道!”冉闵则手持大刀,高声回应:“石冲,你这是自寻死路,今日就让你知道我的厉害!”
随着一声令下,双方军队如潮水般冲向对方。喊杀声震耳欲聋,刀光剑影闪烁不停。冉闵身先士卒,冲入敌,大刀挥舞,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地。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凶狠的杀气,仿佛要将敌人全部消灭。李农也不甘示弱,率领着士兵们奋勇杀敌。
石冲的军队虽然人数不少,但在冉闵李农的精锐部队面前,渐渐有些招架不住。战场上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鲜血染红了大地。石冲看着自己的军队节节败退,心中十分焦急。大声喊道:“兄弟们,给我顶住,不要后退!”但士兵们已经被冉闵的勇猛吓破了胆,纷纷开始溃逃。
闵乘胜追击,一路追到了元氏。石冲的军队已经溃不成军,他自己也被冉闵的士兵擒获。冉闵看着被绑着的石冲,冷冷说“石冲,你今日还有何话说?”石冲低着头,沉默不语。
石遵得知石冲被擒的消息后,下令将石冲赐死。为了震慑其他心怀不轨之人,冉闵还下令将石冲的三万多士卒全部坑杀。一时间,元氏县外尸横遍野,惨不忍睹。这场战争,以石遵的胜利而告终,但邺城的局势依然暗流涌动,未来还会有怎样的风云变幻,谁也无法预料。
在那风云变幻、战火纷飞的年代,石遵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各方反抗势力如汹涌的暗流,试图将他从权力的宝座上拉下来。而冉闵,这位英勇且智谋过人的将领,站在了石遵的身旁,成为了他坚实的后盾。
冉闵深知局势的危急,他调兵遣将,精心谋划战略。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挥舞着手中的利刃,如猛虎般冲入敌阵。他的军队在他的带领下,士气高昂,奋勇杀敌。每一次冲锋,都如雷霆般震撼着反抗势力的防线;每一次拼杀,都让敌人胆寒。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冉闵成功地帮助石遵击败了那些妄图反抗的势力,为石遵稳固了统治。
然而,冉闵并未因此而警惕。他敏锐的目光投向了镇守关中的族首领蒲洪。蒲洪手握重兵,势力不容小觑。冉闵深知,此人若有异心,必将成为石遵政权的一大隐患。于是,他来到遵面前,言辞恳切地劝说石遵要防备蒲洪。他详细地分析了蒲洪的势力和可能存在的威胁,石遵听后,心中也不免担忧起来。
经过一番权衡,石遵最终采纳了冉闵的建议,罢去了蒲洪的都督职位。一决定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蒲洪得知自己被罢后,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他觉得自己为石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却遭到如此对待,实在是不公。
怀着满腔的怒火,蒲洪回到了枋头。在枋头的营帐中,他独自坐在桌前,眼神中透露出不甘和决绝。他深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只有依靠强大的势力才能生存下去。而此时,东晋似乎成为了他的一个选择。
经过一番思考,蒲洪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遣使向东晋投降。他派出使者,带着他的诚意和投降书,踏上了前往东晋的道路。使者日夜兼程,终于将蒲洪的意愿传达给了东晋朝廷。东晋方面听闻蒲洪有意投降,也十分重视。毕竟,蒲洪在关中地区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他归降对于东晋来说,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助力。
就这样,因为冉闵的劝说和石遵的决定,蒲洪走上了投降东晋的道路,而这一举动,也将在未来的长河中掀起新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