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女解说员笑着点点头:
“这个观点很新颖,也有一定道理!”
“白衣渡江之前,东吴已偷袭过荆州两次,每次郡县的荆州官员都轻易举城投降,毫无守城待援的意愿。”
“刘备拼死夺回这些荆州郡县,不仅不敢处罚他们,依然得重用拉拢他们,比如廖立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可以说,刘备待人宽仁固然会被人称颂,可是过于宽仁,反而放大了荆州世族门阀的肆无忌惮。”
“他们在蜀汉、东吴之间反复横跳,不管谁占领荆州都得任用他们做官,毫无半点士人的气节。”
“故而东吴宁愿彻底把刘备得罪死,也要将关羽杀死,或许也是为了让荆州世族不敢再轻易投降蜀汉。”
“即便如此,孙权还迁都荆州数年以稳定荆州人心,从此得以牢牢占据了荆州之地。”
“当然了,荆州世族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根本原因还是刘备坚持的汉律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
“东吴的政治体制则放大了世族的权力和地位,可以占有更多土地、奴婢、私军,简直就是土皇帝。”
女解说员这一番话,还有游客的议论,让刘备心中更加悲愤。
他万万没有料到荆州丢失、关羽被杀,还有荆州本地大族的背叛,眼睛几乎冒出火来。
游客们对于刚刚的新观点纷纷发表意见,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难免会有一些争辩。
“好了诸位,咱们这里是武侯祠,还是好好说诸葛丞相的故事吧!”
女解说员见游客们开始东拉西扯,赶紧将话题重新集中到诸葛亮身上,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深受托孤重任,兢兢业业支撑起了蜀汉半壁江山。”
“明明之前只是政务型人才,从未有领军打仗的经验,硬生生将丞相逼成了军事天才。”
刘备眼中含泪,安静的听女解说员讲解白帝城托孤之后的故事。
以丞相文官之职,亲率大军平南中四郡叛乱,深入不毛,七擒孟获。
之后率军北伐曹魏,更是五出祁山,意图完成自己的遗志兴复汉室。
可惜蜀汉的精华,在猇亭之败后被消耗一空。
任诸葛亮多智几近妖,夙兴夜寐多番操劳,终究是回天无力。
占据整个北方的曹魏,国力对比蜀汉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又遇到司马懿这么一个老乌龟拼消耗战。
最终诸葛亮油尽灯枯在五丈原病逝,年仅五十四岁。
“终究是备辜负了军师!是备对不起孔明!”
刘备忍不住连声自责,引来一群游客的好奇目光。
李川赶紧拍拍他肩膀:
“好了刘皇叔,今天可不要入戏太深,好好听人家讲解!”
柳毅也对周围游客致歉:
“不好意思,家里的长辈是三国迷,今天入戏有点深。”
游客中那位大叔笑道:
“老哥比我还着迷三国呢?看这身装扮应该是刘备称汉中王的冕袍吧?”
“诸葛丞相虽病死五丈原,却保全蜀汉北伐大军平安撤回,还教出来一个徒弟姜维。”
“姜维辅佐蜀汉继续北伐,虽没有诸葛丞相的能力,终究忠心耿耿,临死还设计坑死了钟会、邓艾。”
接下来刘备控制住情绪,在李川陪伴下跟着女解说员一路走一路听。
看着文臣廊、武将廊那诸多蜀汉群臣的事迹,刘备心中万分感动。
他简拔的人才终究没有辜负蜀汉,没有辜负他刘备。
在解说的空隙,又有年轻游客忍不住吐槽起来:
“可惜,汉昭烈帝堪称英雄,却生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嘻嘻——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可把姜维坑死了!”
“人家刘禅也可以了,年幼便和赵云在八十万曹军杀进杀出,阿斗还领先赵云半个身位。”
“就是,就是!等到国破被俘,人家刘禅依然在洛阳宫中笑杀司马昭,却自己安然无恙!”
“嘻嘻——此间乐,不思蜀嘛!要不怎能做安乐公呢!”
听到几个年轻游客的调侃,侧耳倾听的刘备羞愤欲死。
心中对刘禅的表现极为失望和愤怒,这个儿子竟然成了千古笑料!
莫非自己选错了?阿斗真不适合做皇帝?
就在刘备思考回头是不是废掉刘禅太子之位时,之前那位五十多岁的大叔却不赞同:
“世人都笑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却有谁知道姜维兵变失败被杀后,刘禅冒着举家被杀的危险,保留了姜维写给他的那封书信?”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愿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一直到蜀汉灭亡七八十年后,刘禅保留的这封书信才被世人所知,世人才知道姜维此人的忠义,成就蜀汉君臣互不相负的美名。”
女解说员也笑着点头:
“或许这便是蜀汉的魅力所在,刘备的魅力所在。”
“不管前路多么艰难,哪怕不惜生命,依然有这么一群人为了理想而奋斗!”
刘备听闻这些话,又低声默默的念:“阿斗终究是个好孩子,或许怪我没时间多教导他!”
柳毅拍了拍刘备肩膀,也忍不住开口了:
“都说扶不起的阿斗,却是岳武穆、于谦梦寐以求的君王啊。”
“若南宋初期是阿斗为皇帝,岳武穆率军光复中原、直捣黄龙绝没问题。”
听到柳毅这番话,刘备眼睛一亮。
虽说他不知道岳武穆、于谦是谁,光凭周围人的表情,就判断出这是两个人杰,可惜未得其主。
没料到柳毅居然对阿斗的评价那么高,关键周围游客似乎还认可这句话。
李川也笑着点点头:
“这倒是没错,刘禅善于纳谏,当初诸葛丞相一篇出师表,上面提及的人物全被刘禅予以重用。”
“一直到出师表上面所有人都离世,益州本土派日益坐大,刘禅再无人可用,才导致最终蜀汉日渐衰弱。”
刘备微微心痛,他无法想象那个胖乎乎的老实孩子,独自支撑那么艰难的局面。
在父亲、叔父、相父相继离世后,私下里一遍又一遍的翻看丞相留给他的出师表,心中又是什么滋味。
接下来刘备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默默的跟随女解说员,认真的听她讲解的每一句内容。
看着一个个陪祀蜀汉大臣的事迹,还有北地王刘諶在亡国时自杀的记载,刘备终于接受这一切。
这便是距离大汉1800年后的时代,一个闻所未闻的繁华时代。
或许真是太祖高皇帝显灵,不愿看到大汉走向覆灭,给他一个弥补的机会。
刘备也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看错诸葛亮,没有看错刘禅。
如今他得天幸来此,大汉的未来再也不一样了。
“大川,刘皇叔心情似乎很糟糕呀?”
潇妹留意到刘备的心情格外沉重,好似真是历史上的刘备一样。
李川轻轻握了握潇妹白嫩嫩的手,轻声回应:
“人家这叫情感共鸣能力强,若不是如此,怎么会那么喜欢三国文化呢?”
沉默的刘备,面色复杂的走出诸葛亮殿。
大殿外面空地上,一个年轻父亲正在教六七岁的儿子吟诵杜甫那首诗。
听着孩童稚嫩的诵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刘备终于忍不住,抬头望天,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