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吾妻秦良玉 第24章 神工鬼斧

作者:六本万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1 13:42:15
最新网址:www.biquw.cc

陈学敏自然知晓水碓碎石之术,那可是时下最先进、最高效的粉碎设施。

这种以水力驱动的木制机械装置,能带动数个碓头昼夜不停地舂捣矿石,既提升了破碎效率,又能将矿石研磨得更为精细。

他曾在云南的大型矿场见过这等设备,深知这是大型矿场的标配。

可如今在石砫这般中小型矿场,竟也配备了如此先进的器械?

这着实让他难以置信!

“走,带本官去瞧瞧!”陈学敏语气急切。

马千乘却劝道:“水碓设在落霞谷里,昨日刚下过暴雪,山路湿滑难行,况且河水都结了冰,眼下瞧着也没甚用处,不如等开春河水解冻再去?”

但陈学敏执意要去。

他心中盘算着:若这矿场真有水碓,年产量至少能增长两成,这可不是小数目,必须亲眼验证才行。

一行人来到谷口,却见谷外搭着一排工场。

陈学敏疑惑发问:“为何要在此处建工场?”

李延解释道:“这里是临时存放矿石、矿粒和矿渣的地方。矿石要运到山谷里粉碎,碎好的矿粒再搬上来提炼银,矿渣先堆在这里,之后运到落霞谷填埋。”

陈学敏听罢,猛地一拍大腿:“千算万算,竟漏了搬运的人力!把矿石从矿区运到这里,再搬去山谷,得耗费多少人力,进度也快不了啊!”

此刻他才明白,马氏为何将工场建在落霞山。

所谓风水之说不过是幌子,关键在于落霞谷的冷水河有落差,能建造水碓。

只是这人力搬运的环节,本该早作考量才是。

李延却笑着摇头:“监正老爷,这搬运可花不了多少人力。从矿区到此处,顺着冷水河的河道运输。到了这里再搬去山谷,或是把山谷里的矿粒运上来,都无需人力。”

陈学敏三人面面相觑,不用人力搬运?难不成矿石能自己飞起来?

马千乘见状一笑:“诸位,随我来。”

穿过工场来到谷口,只见一道四尺宽的木轨道斜斜探入山谷。

“这是......山地轨道?”陈学敏指着轨道惊呼。

他曾在江西大矿场见过这等巧夺天工的装置,没想到竟在这小小的石砫矿场重逢。

“这边是传送带,”马千乘看向他,心中暗赞此人见多识广,又指向右侧,“那边才是山地轨道。”

陈学敏抬眼遥望着那两条在建的山地轨道,眼底满是诧异。

马氏竟能找来能人,建造如此先进的设施?

张宗平一头雾水:“传送带和山地轨道是何物?”

他毕竟年轻,尚未出过四川,不知这些技术也属常情。

马千乘便示意李延讲解。

听完解释,张宗平仍是满脸不信。

单凭这些木制轨道,就能让矿石上下搬运?

他忍不住脱口而出:“我不信!”

目光扫过众人,见马千乘与李延神情笃定,陈学敏若有所思,唯有戴伯铭与自己一样困惑,不由得心念一动,转向马千乘恳切道:“大哥,能否让小弟开开眼界?”

马千乘抚掌笑道:“兄弟何必这般心急?你瞧这轨道尚在榫卯拼接,待匠人收工上油,届时再看也不迟。”

张宗平颔首应下,眼眸里的疑云,却更浓了几分。

矿石会顺着轨道自己滑下山谷,打死他也不信。

陈学敏突然抚须开口,目光落在传送带的轨道上:“这松木轨道倒是眼熟,本官在江西铅山见过类似的山地滑道。只是寻常滑道借山势落差运货下山,可这‘传送带’......”

他眼里满是疑惑,“怎生能逆着山势,把山下物资往云端送?”

马千乘让李延取下腰间的图纸展开,指尖划过齿轮与皮带的榫卯结构。

陈学敏听着链传动的原理,喉头不自觉滚动,瞬间陷入沉思。

那紧锁的眉头忽而舒展,又在某个节点蹙起,倒像山间云霭被山风反复揉碎又铺开。

一直没有说话的戴伯铭,突然开口道:“马公子,矿场如此依赖水碓碎石之术,若河水结冰,那该如何是好?”

他刚才环顾四周,远远看到如白练般的冷水河,想到了这个致命的缺陷。

马千乘道:“监副所言极是。此地冷水河一般十一月封冻,次年二月初开河,不足百日。我等已备下十二座大水碓,九个月碎出的矿石,足够支应全年所需。”

李延在旁接话:“方才路过的碎石场,留有手锤工位,真到河封时间过长,百十个工匠抡锤也能应急。”

戴张二人闻言相视点头,唯陈学敏仍锁着眉:“本官想亲往落霞谷,瞧瞧水碓真身。”

落霞谷中。

陈学敏的手掌正贴着水轮的榆木辐条,看着一排排的碓头和石臼,心中惊叹,这与他在云南所见的水碓碎石设备,一模一样。

他抬头望着沿坡而上的木轨道,忽而抚掌长叹:“马公子竟能寻来这般巧匠,将滇南的水碓与赣地的轨道熔于一炉......当真是神工鬼斧!”

话音未落,眼中已燃起灼灼向往,暗道定要亲自登门拜会这位巧匠,想办法学得半分精髓。

“监正老爷可瞧岔了,”李延扬起手中图纸轻笑,“不管是水碓还是轨道,都是师父先绘出图样,我等匠人不过按图施工罢了。”

“绝无可能!”陈学敏猛地转头看向马千乘,话音几乎冲出口腔。

虽说相交月余,他早已见识这位公子并非传闻中的纨绔子弟,但要说眼前这等惊世设施竟出自其手,任谁也难信。

戴伯铭与张宗平亦同步摇头。

这弟子给师父脸上贴金,未免太过直白了些。

李延却不慌不忙:“师父的笔迹,诸位老爷想必印象颇深,且看这图纸是否出自他手?”

张宗平一把夺过展开,只见纸上歪歪斜斜的字迹,果然是马千乘的手笔,连那些图形线条都时粗时细,活像启蒙学子初握毛笔的生涩模样。

马千乘在旁暗自苦笑,来自现代的他,确实难适应用毛笔书写。

陈学敏与戴伯铭凑近细看,那笔锋间的稚拙感绝非作伪,就连图纸边缘几处修改痕迹,都透着马千乘那种特有的随性。

良久,陈学敏长叹出声:“公子大才,本官自愧弗如。”

话锋一转又问,“方才听李匠人说,提炼后的矿渣要堆填在落霞谷?具体是何处?”

马千乘抬手指向一里开外。

那里地势低洼,冷水河两岸开阔平坦,确实是堆填矿渣的便利之所。

陈学敏盯着眼前轰鸣的水碓设施,又远眺一里开外的谷地,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他巡视过无数矿场,深知矿主们的弯弯绕绕。

朝廷与府衙抽走六成五的产量,逼得许多矿场入不敷出,偷矿盗采、做假账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正因如此,矿监之职才容不得半分懈怠。

朝廷虽默许矿主提炼矿渣贴补收益,可眼前这矿场的碎石区与堆填区同处隐秘山谷,相隔不过两里,若说矿主没有偷运矿石的心思,谁能信服?

马氏将工场建在落霞山,心思昭然若揭,就是便于建造水碓和偷取矿石。

念及此,他突然提高声线,语气斩钉截铁:“这矿渣绝不能运进山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