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吾妻秦良玉 第16章 何苦为他人做嫁衣?

作者:六本万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0 17:53:4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马千乘笑而不语,转而望向李明。

李明沉吟片刻,缓缓道:“近年朝廷加强巡查,推行矿工连坐制与火印烙锭等举措,不少银矿因亏损严重被迫关停,更引发多起矿工暴动。与朝廷正面对抗,终究是下策。”

他目光陡然锐利,直视马千乘,“但若采用新技术,矿场开销增幅有限,产能却能显著提升,少主为何弃之不用?”

他随即粗略算了笔账:

以试验结果来看,每吨矿石的回收率提升近两成。

若全部矿石都用此技术选矿并炼制银铅合金,年产量可从二十五万两跃至三十万两。

矿场实得十万零五千两,加上提炼矿渣所得的一万多两碎银,便可实现盈利约二万两。

毕竟朝廷默许矿场自行处理矿渣,将其作为额外收入。

只是矿渣中的银被铅块包裹,传统工艺极难提炼,只能产出成色不高的碎银。

明朝时期,白银流通的本质是“碎银主导,官银退场”的双轨体系,官银象征国家权力,却困于国库,碎银承载市场活力,却受限于成色与切割损耗。

官银为五十两的纹银,成色在95%-98%,禁止流通。

常见的流通银块:

中锭(十两),通常用于官府结算及商贾大额交易。

小锭(锞子,一两到五两),用于富户储蓄及中等交易。

碎银(一两以内),日常小额支付主流。

上述流通银块成色混乱,从70%到95%不等,需交易时鉴定。常用术语为,大于95%为足银,80%-90%为潮银,低于70%为劣银。

从矿渣提炼出来的碎银,呈颗粒状或块状,成色大多在八成以下,主要用于日常流通。

市场上,碎银成色最为混乱,许多交易都需补成色差价。

马斗斛暗暗颔首。

依照土司府与朝廷及地方府衙签署的开矿协议,若当年产量比年产计划增加两成,可得到二万两白银奖励。

若正常生产可盈利二万两,外加奖励,再辅以偷采抢收之法,矿场年利润足可超过五万两,远超预期。

不料,马千乘却冷冷开口:“何苦为他人做嫁衣,白白多给朝廷和官府三万多两银子?”

众人闻言愕然。

这少主莫非是眼红朝廷分成?

在他们的认知里,保证自身盈余才是首要,朝廷多拿些亦是无奈之举。

马千乘见状,知他们误会了,便解释道:“我问过马总管,朝廷和官府多次派人考察矿场,早已定下年产计划。若我矿场产能超出他们预期,不仅会成为朝廷的重点关注对象,还会惹来麻烦。”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事实确会如此,若朝廷得知石砫矿场的新技术,定会强行夺取。其他矿场也会想方设法窥探,届时必是麻烦不断。

马斗斛此刻对儿子刮目相看,忍不住问道:“乘儿,空有新技术不用,岂不是浪费?”

他心中焦虑,若不用新技术,便只能派兵死守矿场核心区域,阻止矿监进入以设阴阳账簿,但这无疑会将石砫推向朝廷对立面,后果严重。

马千乘微微一笑:“新技术自然要用,只是不能用在明面上的工序里,不然矿场如何可大幅盈利?”

众人精神一振,纷纷挺直腰杆,目光中满是期待。

突然,李延脑中灵光一闪,失声叫道:“我知道师父要把新技术用在哪里了!”

众人愕然转头,看向李延。

马千乘对李延投去鼓励的目光,示意他继续说。

李延压下激动,脸色微红道:“用在提炼矿渣上!”

马千乘笑着点头,心中暗赞,这李延反应机敏,确实值得栽培。

众人细想之下,皆觉此计可行。

李明更是神情激动:“好办法!按当前技术,矿渣中仍残留六成银,传统工艺难以提取,所以朝廷才默许矿场自行提炼。若新技术能提高提取率,必是一步好棋!”

就在众人纷纷颔首之际,马斗斛眉宇间仍凝着一丝顾虑,沉声问道:“乘儿,这新技术当真能处理矿渣?每年约莫能提取多少银子?”

马千乘喉头微动,一时竟有些语塞。

这问题,他确实答不上来。

这套提炼新技术源自《石砫马氏秘史》的记载,是马氏后人在梳理先祖失败教训时,结合当代先进工艺所提出的技术改良方案。

他向来坚信,能被载入族史的法子,必是经过先辈反复实践的,但终究凡事需得亲自动手验证,方能知晓最终成效。

此前他只在矿石提炼环节做过验证,效果颇为显著,可矿渣提炼尚未试过,具体数据自然无从谈起。

李延接过话头:“我曾观摩过师父选矿和熔铅的流程,那些工艺能降低炉渣的熔点与粘度,处理矿渣必定可行。依我估算,至少能提出矿渣中三成的银。”

李明随即补充:“若以一吨矿石为基数,矿渣含银约一千一百克,若提取三成便是三百三十克。按年产二十五万两推算,提炼矿渣可得纯银十万两。”

此言一出,众人脸上皆泛起喜色,如此算来,利润确实可观。

马斗斛先是宽慰一笑,转瞬又锁起眉头:“只是矿监那边未必会对矿渣提炼全然不顾。他们若仔细监察,迟早会发现其中门道,届时怕是要出手干预。”

这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众人闻言皆皱起眉头。

马千乘却胸有成竹:“矿监的监视重点必是正常生产工序,对矿渣向来轻视。毕竟以现有技术,矿渣只能炼出碎银。我们设计工场时,只要将矿渣堆放区设得远些,便能脱离他们的视线。”

一番话逻辑清晰,众人纷纷颔首,赞叹此计周全。

马斗斛眼中泛起激动的光芒,矿场盈利的难题既已破解,他如释重负地展颜笑道:“甚好!乘儿方才提及工场设计,我早已吩咐马总管与李总管筹备,今日便趁早将此事敲定。”

马江应声小跑到侧边居所,取来一卷图纸,悬挂于墙。

“我与李总管初到矿区时,便不约而同相中了当下我等暂住的这片区域。此处呈长形,地势平整,距矿区仅三里之遥,便于矿石转运。且紧邻冷水河,能确保生产及生活水源无虞。”

马江说罢,李明上前一步,指尖划过地图标识:

“依我之见,可在离矿脉最近处,按序建造碎矿工场、洗选工场、熔炼工场与提纯工场。至于木炭工场、铅汞工场、工具工场等辅助设施,可依功能就近布局。

此前我等计划在后方设矿渣回炼场,将废料倾入悬崖下,但少主提议将矿渣堆填区外移,此事需明日实地勘察后,再做定夺。”

马斗斛颔首认可,这矿区他已踏查数十次,深知方圆数里内,此地块确是建工场佳选。

然而,他目光扫过众人时,却见儿子马千乘眉头紧蹙,遂关切问道:“乘儿,你有不同想法?”

“正是!”马千乘朗声回应,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我反对在此处建造工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