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漱完用完晚饭外面天已经黑了下来。
这两日天空放晴,月色比平日里明亮了几分,湛蓝色的天空中朵朵白云从皎洁的明月前飘过。
凝曦轩外面空寂寂的透露着清幽,屋里高烛明照银色的丝炭发出好闻的香气,书房的长案边香菱认真临摹着今日的功课。
五十个大字已经写的有模有样了,起码字体的框架已经打开了。
按照蒙学,香菱是先从千字文开始学起。
旁边贾璋握着晴雯纤细的手执笔教着怎么握笔。
“这是五指执笔法,拇指第一节内侧斜压笔杆左后方,食指第一节关节由外向内压住笔杆右前方.......另外要指实掌虚,手指关节实握笔杆,掌心保持鸡蛋状空间,让笔杆自然垂直于纸面,确保中锋行笔的基础。”
一笔一划贾璋教的很仔细,半晌见到没有动静,贾璋屈指在晴雯光洁的额头上轻弹了一下:“想什么了这么不认真。”
捂着额头被贾璋弹过的地方,晴雯面红耳赤,总不能说刚刚大爷握着自己的手教的时候自己想入非非了吧。
“大爷要不你再教我一次,刚刚说的太快了我没有听明白。”
看着捂着额头吐着小舌头仰面望着的晴雯,贾璋无奈的笑了笑:“你啊。”
“看这里,我写你看,慢慢的体会。”
走到晴雯和香菱中间,贾璋执笔蘸墨接着压了压笔锋开始在面前的宣纸上写了起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一共八个字,用为要照顾晴雯这个初学者贾璋写的并不快。
每一笔都充满着独特的韵律,字迹飘逸,接着再一笔一笔的掰开和晴雯说如何起笔、转锋、收笔等等。
这会回过神的晴雯也不敢再胡思乱想,认真的听着,接着在自己拿着笔一笔一划的临摹着。
平日里拿起绣花针在复杂的图案晴雯都是一眼就透,但此时却发现这小小的毛笔好像有千斤重似的。
明明想写横却写的歪七扭八的,明明想写竖却怎么也写不直,半响晴雯幽幽的叹了口气:“大爷我感觉我好像是学不会了,能不能不学了?”
睁着一对狐狸眼,晴雯望着贾璋可怜巴巴的说着。
“你说了。”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这写字的功夫也是在磨砺你的性子。”
“一个女孩子如果光长的好看但胸中没有诗书熏陶,以后难免会有点尖酸刻薄。”
“府里的赵姨娘你知道的,你也不想以后和她一样吧。”
“你看香菱,一开始也和你一样,这坚持下来现在也写的有模有样了。”
瞪着可怜巴巴的眼睛,晴雯听到贾璋说不行,一张俏脸也垮了下来。
不过转而听到自己的璋大爷拿自己和赵姨娘比,一时间不知道想到什么浑身充满了斗志:“大爷你放心我一定会写好字的。”
听着晴雯的话,贾璋伸手在对方乌黑的发髻上摸了两下夸道:“这才对嘛,以后你就和香菱组成学习搭子,每天一起学习。”
“晚上我会检查的。”
说完又叮嘱了几句贾璋拿出旁边的时文合集以及四书五经翻看了起来。
随意从中截取一段微言大义,便开始截达破题。
大汉的科举同样延续的四书五经八股文,文章憎命达,一篇好的八股文并不是死板和一成不变的。
自和李纨的父亲国子监祭酒李守中学习制艺文章以来,贾璋并不死板,基本都是活学活用。
再加上过目不忘的记忆,贾璋学习东西很快,这也是为什么李守中觉得贾璋读书有灵性的原因。
如今大汉内忧外患危机四伏,隆兴帝即为十年以来一直在励精图治,效果也有点。
不过因为和太上皇父子君臣之间的矛盾,隆兴帝处理事务还是有着掣肘。
太上皇自继位以来可以说英明神武,大汉的版图积极的向外扩张,有北击蒙元、西驱李夏,东逐建奴之势。
一时间英明神武的太上皇开始迷失在自己的丰功伟绩之中。
直到十年前御驾亲征妄图彻底击败蒙元收复燕云故土时,被李夏蒙元建奴还有高句丽悄咪咪的阻击。
一场大败让大汉元气大伤。
蒙元察哈尔部及李夏趁虚占领宁夏、河套,东北女真攻破燕京,占据辽东、蓟北,北边原九边防线一退数百里。
后来在贾敷等京营将领的冒死救援下,太上皇留学回到神京,身后追兵十数万被太子监国拒之门外。
后面太子被废,太上皇宣布传位与隆兴帝,接着贾敷革职去了金陵,史称丁丑之变。
现如今大汉北边九边防线已退变以孟州、平安洲、平凉、秦州、泽州、睢州、京兆、延绥、大同、真定镇、怀庆等为主的新九边,说是九边其实并不止九个重镇,只是习惯上将这条最前沿的防线统称为九边。
合上书籍贾璋提笔按照心中的勾画写着如何在当前形势下稳步求进实现汉家盛世。
这也是隆兴帝继位以来的终极目标,贾璋猜测这届的策论会和这个有关。
归根还是在赋税制度,如今朝廷三响都已经加征到十年后了,但依然远水解不了近渴,北方局势糜烂。
东南财税重地但却收不上来太多的税反而面向了贫瘠的田税,作为士绅利益的既得者贾璋也知道这里面的阻力有多大。
有钱就可以练兵,练兵了就可以反哺维护财税的征缴。
不过这些贾璋就算答题也不会提,在自己没有掌握太多力量之前,满目的提出最终只会自掘坟墓。
贾璋更喜欢马哲中的新事物的产生总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这可以让贾璋统一一切可统一的。
红袖添香夜读书,淡淡的檀香在房间内淼淼升起,显得尤为安静。
同一时间太极宫甘露殿内隆兴帝夙兴夜寐的批阅着奏折操劳国事。
不过这大汉千疮百孔,隆兴帝越处理越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裱糊匠,哪里有问题糊哪里,不过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
心里有些烦躁,隆兴帝停笔起身,一旁侍奉的戴权见了立马上前扶着,不过被隆兴帝轻轻摆手让开了。
“朕还没到需要人扶的年纪。”
“戴权,林如海今年的税银押解过来了吗?”
“听说上午清河和小兜子见到贾解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