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汉朝:刘如意为母报仇 第39章 戚夫人被杀 二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0 17:18:4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第39章 戚夫人被杀 二

御史大夫一职始设于秦朝,是古代最高监察官。“木强”是司马迁对西汉御史大夫周昌的形容,说他像木石一样耿直倔强。

周昌有两个儿子,一名周宣,一名周义。周义与如意同岁,相貌也相仿。周昌前往长安之前,千叮万嘱长子周宣一定要保护如意安全。如果太后征召赵王,就让周义假冒赵王前往。太后很少见过如意,周义入朝一定不会引起怀疑。如果真的想害如意,周义再说出真正身份,谅吕后也不会杀他。

于是周昌进谒太后,太后怒叱道:“你不知我怨恨戚氏么?为何不使赵王前来?”周昌直言作答道:“正因为太后怨恨戚氏,我才不肯让他进京。先帝以赵王托臣,臣在赵一日,应该保护一日;况赵王系嗣皇帝少弟,为先帝所钟爱。臣之前力保嗣皇帝,得蒙先帝信任,无非望臣再保赵王,免致兄弟相戕,若太后怀有私怨,臣不敢参预!臣唯知先帝遗命!”吕太后无言可驳,叫他退出,但不肯再令往赵。一面派使者飞召赵王。周宣早就做好安排,让弟弟周义跟随来使入朝,自己伪装成行商,提前两天抵达长安。

到了长安,周宣按照父亲的嘱咐先去找右丞相王陵,请王陵将周昌的机密信件交给惠帝。

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大凡能入成语的,多有深远影响。成语“期期艾艾”,便包含口吃周昌劝谏刘邦的典故。他的故事还在许多诗词中得以流传。如东晋袁宏《咏史诗》:“周昌梗概臣,辞达不为讷”,唐人张祜《华清宫和杜舍人诗》:“畋思获吕望,谏祗避周昌”。

按照古代社会的宗法传承制度,继承人立嫡不立庶。周昌敢于坚持原则,对有违古制的想法,即使皇帝他也敢反驳。

最值得肯定的是,周昌的所作所为全部出自公心,不计个人得失。他反对废掉太子另立如意,是为了维护宗法制度;可后来为了保护如意,他又放弃御史大夫的职位,降级做了诸侯王国国相。无论是在御史大夫任上,还是做赵国国相,他都尽职尽责。

惠帝看了周昌的信后,知道将要入朝的不是赵王而是周义!惠帝心地善良,更感念周昌忠义,因此亲自到霸水迎接周义,对外宣称入朝的便是赵王。为了防止别人认出周义不是如意,更为了防备母后加害,惠帝与周义形影不离。

俗语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惠帝爱护周义格外注意,但百密也有一疏。惠帝元年十二月中,惠帝趁着隆冬要去射猎,天气尚早,周义还卧着未醒,惠帝不忍唤起,且以为稍离半日谅也无妨,于是决然外出。待至射猎归来,周义已七窍流血呜呼毕命!惠帝抱定尸首大哭一场。后来暗地调查,或云鸩死或云扼死,想要究明主使,无非就是太后娘娘。儿子不能罪及母亲,惠帝只好付诸一叹!

周义死后,吕太后只道是刘如意已亡,于是开始变本加利地折磨戚夫人。吕雉先命人将她的手脚砍断,又刺穿其耳膜,再把她的眼珠子挖出来,接着强迫她喝下哑药,让她连哀嚎之声都无法发出。吕雉称其为“人彘”,也就是猪的意思,其实杀猪也没有这样残忍。做完这一切,吕雉拍了拍手,命人把惨不忍睹的戚夫人扔进茅厕。

刘盈性格单纯,善良,吕雉想让他知道要坐天下就不能手软,否则别人就会把他当成案板上的鱼肉,于是她命宫监引惠帝来看“人彘”。惠帝从未听说“人彘”的名目,心中甚是稀罕,于是跟着太监出宫往观。宫监曲曲折折导入永巷,趋入一间厕所中,开了厕门指示惠帝道:“这个就是‘人彘’。”惠帝向厕内一望,但见一个人身,既无两手,又无两足,眼内只剩两个血肉模糊的窟窿,那身子还能活动,一张嘴开得甚大,却不闻有甚么声音。看了一回又惊又怕,不由顾问宫监究是何物?宫监说是“戚夫人”。一言未了,惠帝失声大叫道:“好一位狠心的母后,竟令先父爱妃死得这般惨痛!”说着眼中不知不觉垂下泪来。随即走入寝室躺卧床上,满腔悲愤无处可伸,索性不饮不食又哭又笑,宫监见他神色有异不便再留,只好回复太后去了。

太后闻知自来探视,而且给刘盈讲了许多她当年颠沛流离的故事,被夫君抛弃的故事,被当作人质囚禁的故事,自己受刑的故事,以及回来后被贱人排挤的故事。她希望儿子知道他这个皇上做的有多么的不易和危险。她想警示惠帝:看到了吧?如果不是当娘的我有足够的手段,也许今天那个人彘就是我。如果不是当娘的我斩草除根,咱们娘俩的江山如何能坐上,也许早被人家给连锅端了。

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自己当年一样,经历过残忍的事,能变得心硬起来。她想警示儿子,当皇帝后必须狠起来、恶起来,不能有妇人之仁。想让他看看人彘,磨练一下他的胆量。

可她走后,惠帝依然象傻子一般,而且一连数日不愿起床。

太后急召医官诊治。医官投了好几服安神解忧的药剂,才觉有些清爽,想起戚夫人惨样,又是呜咽不止。他万万没有想到,当年妍雅无双宠冠后宫的戚夫人、弹琴击筑吹笛作歌唱《上灵》、腰肢袅娜翘袖折腰为舞的戚夫人,会变成一个怪物!吕太后再遣宫监探问,惠帝向他发话道:“汝为我奏闻太后,此事非人类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可请太后自行主裁罢!”吕后听了不免怀惭。悔不该令惠帝前往观看,但有一件事正中其意,那就是惠帝请她主政,她于是独揽大权任意妄为,竟将辟阳侯审食其留在宫中,一同饮食起居坦然无忌。

周昌听说爱子遇害,又闻戚夫人惨死,也是愤恨不已!不过为了保全刘如意,又不能跟外人明言,于是称疾不朝厌闻外事。

却说刘邦称帝以后,对群臣论功行赏,刘邦以萧何为首功,曹参功居第二。曹参心中不服,认为自己应居首功,从此曹参与萧何之间便存在间隙。

萧何临终前,惠帝前来探望,并且询问道:“萧丞相之后,谁可为相乎?”萧何答道:“知臣莫若君,陛下应该知道臣会举荐谁。”惠帝思索片刻后问道;“萧丞相认为曹参如何?”萧何泪如泉涌答道:“陛下已经找到合适的人了,老臣可以无憾而去矣。”萧何为国家举荐人才,并不以自己的喜恶而决定,他认为曹参是一个有治国之才的能人。

曹参得知萧何去世的消息,安排门客准备行装,并且说道:“我将要入朝当相国去了。”不久朝廷果然派人来召曹参入宫为丞相。原来,曹参知道萧何一定会举荐自己为丞相。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