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都聊的挺开心的,还是说起这些事情。
萧然让系统播放起了大明不妙曲。
此去半生太凄凉~~
花落惹人断肠~~
你我天涯各一方~~
我追着你的月光~~
坤宁宫莫名其妙响起悲伤的背景音乐来,听到的不仅仅是朱元璋马皇后,还有直播间的所有人。
【咱的妹子,咱的大孙,咱的标儿...】
【咱的妹子,咱的大孙,咱的标儿...】
【咱的妹子,咱的大孙,咱的标儿...】
弹幕一下子统一起来。
悲伤的情绪一下子蔓延开。
“不是,等一下,煮包,怎么还有咱家老大?”朱元璋瞪大了眼睛,目眦欲裂。
萧然没有说,弹幕这么多人说,朱元璋就猜到了。
但是不愿意相信。
“煮包,到底怎么回事?”朱元璋眼睛通红,要急眼了。
短暂的接触朱元璋现在彻底相信萧然穿越者的身份了,明白萧然和‘家人’知道很多事情。
“哎!”萧然叹了口气,朱元璋就知道答案了。
“咱的妹子,咱的大孙,还有咱的标儿...”
之前马皇后还能安慰朱元璋,现在马皇后心里也不好受。
“皇上,提前知道了还能改变的,娘娘的病也是可以治疗,皇长孙的也是。”萧然说道。
“对对对,能想办法的。”此刻的朱元璋没有之前那种披靡天下的帝王气魄,更像是一个害怕失去妻子孩子的中年人。
“我尽量吧!”
弹幕里面都是让萧然帮帮忙的。
又是一波礼物走起。
“老大和雄鹰都走咱前面了?”朱元璋问道。
“这样说也不准确吧!”
“煮包,你说!”弹幕是很多人说,朱元璋觉得很乱。
这种事情希望听到萧然这个眼前人亲自说。
“皇后娘娘,皇太孙,太子,还有你家老二秦王,老三晋王都走在你前面的...”
朱元璋如遭雷击。
“为什么会如此...为什么会这样...”
朱元璋有点失魂落魄的感觉。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确实很惨。
“皇上,正常历史发展,确实是这样的,现在不一样了是不是?”
朱元璋点点头,“来人!来人!”
“皇上,奴婢在!”王景弘小跑过来。
“立刻传御医给老大和雄鹰检查身体!”
王景弘不太明白怎么回事,也不敢问,“是皇上...”
“煮包,你知道咱妹子是什么病情吧?”
“这个还真不知道,没有具体记载。”
看到朱元璋要爆发,“皇上,你淡定点!”
“咱淡定不了!”
“我不知道是因为没有记载,我不懂医术,所以不知道怎么治,但是我有办法的,别激动啊!”
“重八!”马皇后喊了一声,对朱元璋来说就是镇定剂。
“有办法的!”
萧然停下大明不妙曲。
弹幕一直没有停,只是朱元璋没有再看。
现在心里很乱。
朱元璋突然抬头,“老大,雄鹰,老二,老三都走在咱前面,那谁是储君?”
朱元璋辛辛苦苦培养的接班人自然是朱标,朱雄英的表现朱元璋也很满意。
只是造化弄人,都不在了。
“皇上,你猜!”萧然把弹幕剧透的全部禁言了。
“家人们,别说了,你们就不想知道皇上会立谁吗?你们就不想知道皇上的考虑吗?”
本来对萧然禁言很不满的‘家人’听到萧然这样说,也就不骂了。
【老大,老二,老三都不在了,这不是很明显吗?】
【就是啊!燕王的本事皇上很清楚,这不是很好选吗?】
直播间有人开始误导朱元璋。
其实也不能说是误导,很多喜欢大明的人都希望朱棣是顺位继承。
朱棣顺位继承,大明也就没有靖难之役,那大明就会更强。
喜欢大明的人,多半也喜欢朱棣。
朱元璋看到弹幕摇摇头,“老大没有了,雄鹰也没有了...”
这个问题现在有点尴尬,因为朱标的五个儿子,现在就朱雄英两岁,其他的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都没有出生。
萧然提醒了一下,“太子妃常氏,育有两子。”
给了朱元璋一个思路。
【太子妃洪武十一病逝了啊!】
又丢一个坏消息给朱元璋和马皇后。
萧然尴尬的挠挠头,其实是不愿意再说这些的。
朱元璋和马皇后知道的这些打击已经很大了。
看到萧然的反应,朱元璋马皇后就知道,这也是真的。
“侧妃吕氏生下三个儿子,吕氏的长子朱允炆,出生的时候常氏还在,属于是庶子,但是后面吕氏扶正之后又生两个。”
“皇上,常氏在生下次子朱允熥之后去世,后面朱允炆和朱允熥谁更有资格继承呢?”
【主播这个问题问的好,我也想知道。】
【这就没有什么好讨论的,肯定是朱允熥啊!常氏是太子妃,这一点毋庸置疑的。】
【吕氏后面被扶正了,她的儿子也是嫡系啊!】
弹幕里面一下子争吵起来。
“按照你说的,肯定是要优先考虑朱允熥的。”朱元璋给出答案。
朱元璋也给直播间的‘家人’解释了一下。
朱允熥是朱标正妻常氏所生,属于元配嫡子。
根据明代宗法制度,“嫡庶之分”以母亲的身份为核心,元配正妻所生之子无论何时都是绝对的“嫡子”,其地位优先于后续扶正的继室所生之子。
常氏作为朱标明媒正娶的第一位正妻,其嫡妻身份具有“天然合法性”,因此朱允熥的“嫡子”身份自出生起即确定,且不受母亲是否在世或父亲是否续娶影响。
朱允炆的生母吕氏最初是朱标侧妃,常氏去世后被扶正为继室,即“续弦正妻”。
根据明代礼法,“继室”在法律上等同于正妻,其扶正后所生之子可视为“嫡子”,但属于“拟制嫡子”,地位略低于元配嫡子。
不过,朱允炆出生时吕氏仍是侧妃,因此他出生时本为“庶子”。
直到吕氏被扶正后,他才因母亲身份的提升而获得“嫡子”身份,即“子凭母贵”。
这种“嫡子”身份是基于父亲对母亲地位的“追认”,而非天然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