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麻纸出来后,竹简依旧牢牢占据重要位置,因为刻录一枚竹简也就二三十文,而麻纸一张超过了一百文。
在这绝对成本差距面前,纵然纸张使用更加方便,但相当长时间还是用竹简。
但等竹纸出现后,哪怕麻纸的各种性能都远超竹纸,但面对竹纸从原材料到工序,甚至到人力的超低成本,使得竹纸直接就把麻纸给爆杀掉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为什么在宋代以后对福建这块兵家不争之地开始重视起来。
因为福建大量生产竹子,作为竹纸最重要的原材料,福建不再是所谓的不毛之地。
哪怕只是生产竹纸,对知识越来越向下沉淀的神州大地,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纸张出现后,因为麻纸成本实在太高,比竹简都高,竹简还用了很长时间。
竹纸的出现使得读书成本开始疯下降,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进一步下降。
这也使得北方读书人在历史洪流下逐渐比不过南方人。
因为北方不长竹子,这使得北方读书人比南方读书人获取知识的成本就是会更高一些。
哪怕原本双方人口相近,但在南方更多人能读书的数量下,卷也把北方读书人卷死!
“若如此,这纸张也可以同食盐与蜀锦一样,成为我们大汉对魏国的决胜之资!”
诸葛亮听着刘禅的话,不由眼前一亮,却相当期待的开口道。
“怕是不行!”刘禅摇摇头道,“如果曹魏禁绝,顶多也就私下里做点走私的买卖,想彻底封杀还能做得到的。
因为雪花盐与蜀锦的目的是让普通百姓用我们蜀国的食盐与布匹。
如果曹魏禁绝,很容易影响到百姓生活,这缺口不是曹魏想补充就能轻易补充的。
到时候魏国尤其靠近我们蜀地与我们交易的魏国百姓,必然会心生怨恨。
那便会为我们下一次北伐做铺垫,也许只要带上这些物资,就能驱使百姓。
但纸张多数是给士族,没了我们相对便宜的竹纸,用贵一点麻纸就是了,对我们北伐来说,并没太多意义!”
纸张的定位到底只是奢侈品,缺少这东西会让人很不舍,但为它对抗朝廷就想多了。
“陛下深谋远虑啊!”诸葛亮听到刘禅的话却带着几分恍然。
就算他也没想到,蜀地的食盐与蜀锦与纸张这相似,但实际上却有如此的不同。
刘禅打了一个哈欠仿佛又想到什么,对诸葛亮询问道,“相父,你认识卫汛吗?”
“这是何人?”诸葛亮听到这名字,多少带着几分茫然。
“我与钦仲聊天时,听闻他说卫汛是张仲景高徒,得张仲景真传,所以想要招募其为太医令,您觉得合适么?”刘禅对诸葛亮道。
说实话,刘禅对所谓卫汛真一点都不了解,但张仲景这医圣靠着伤寒杂病论直接镇压了伤寒,甚至上了史书的家伙,刘禅还是很认识的。
既然卫汛真是张仲景的徒弟,那可以的话,刘禅还是希望能见一见,从而让卫汛协助蜀军建立起相对简单的医疗体系。
“我会核查的!”诸葛亮听到刘禅的话点点头,然后道:“近来陛下好像跟李譔走得很近!”
“嗯,钦仲行为轻脱,颇有风流名士之感,但他技艺,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之巧,多有巧思,禅若有什么想法吩咐,他都乐在其中,且能制作出来。”刘禅对诸葛亮道,
“若合适,将来费祎也许能够从百工科目中脱身,而把这工科目托付给李譔。”
说实话,李譔这种略带轻佻,而不是恭恭敬敬的对待自己的人,刘禅与之相处起来更加从容,只不过李譔的行为不太符合这时代,也很受身边人的厌恶。
别得不说,董允每次见到李譔,便会毫不犹豫上谏,使得刘禅只能尽可能的把两人拆开。
此刻诸葛亮点点头,诸葛亮也知道这个逐渐在刘禅身边冒头的人物。
他是譙周的弟子之一,嗯,譙周又冒出来了。
从这里便是能看出他在蜀汉未来的影响力为什么会这么大,以及譙周写了《仇国论》这种动摇蜀国政治基础的文章,但整个国家拿他都没有什么办法。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譙周生动的解释了什么叫做你刘禅能用信任的都是我的人,你要是动了我,那就是动了你自己的基本盘!
就性情上来说,李譔有点像是简雍,并不是传统士大夫眼中的有德之人。
但在才能上经过调查后,能力倒跟诸葛亮年轻时比较像,涉及各种经文,精通各种杂技,尤其刘禅让他去完成的各种工匠技艺都能够完成。
尤其是李譔的老爹李仁是司马微的门下弟子,跟着宋忠学习过。
而很凑巧的诸葛亮在荆州时就是跟宋忠学习经学,所以李譔跟诸葛亮间多少有点渊源。
这使得,诸葛亮对李譔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让他跟刘禅先混着。
但如今,已经影响到刘禅去选拔人才了,诸葛亮觉得,应该要把李譔给关注起来了。
所以诸葛亮听到刘禅的话,笑呵呵的转移话题道:“最近李譔在做什么?”
“在研究连矶锥和水转连磨,主要是利用水力推动几个碓同时舂米,提高谷物加工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的器皿,而水状连磨稍稍修改,便能改造成水车磨坊。
以后小麦,粟米放入其中便是能够研磨成粉,能大大减少人力物力!”刘禅解释道。
“说起来,陛下好像很喜欢研究能够减少人力物力的器具?”诸葛亮道。
“因为大汉人少啊!”刘禅道,“我看过户籍,我们大汉约二十万余户,但需要养十万左右的士卒,军民比例大约十比一,甚至九比一,所以以后若北伐,粮草会成为最大制约。
多研究些借助田地自然之力,或使得百姓省力的器械,也算为将来多筹谋几分胜算吧!”
“陛下既思量深远,以有心算无心,曹魏又有何惧也!”
诸葛亮看着刘禅真一件一件为大汉北伐做准备,心中却也欣慰不少。
虽然这些事情一年两年的时间显露不出来,但随着时间流逝,真在北伐时布置全部发动,纵然诸葛亮也能感受得到那伏笔千里,等到最后收官时的惊涛骇浪。
这使得诸葛亮对未来北伐的信心又增加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