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武帝! 第4章 君与臣,父与子

作者:小米糕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9:55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刘据当即跪拜,而后昂首直视刘彻的目光,从容道:“如果父皇认定儿臣谋反,儿臣无话可说;如若父皇不这么认为,那么,谋反这顶帽子任谁也扣不到儿臣的头上!”

刘彻略感惊讶,但他没打算就此揭过,冷然道:”那你为何诱杀江充、韩说?江充可是朕的钦差。“

”父皇,江充此人,比之晁错如何?比之主父偃又如何?“

刘据反问道。

刘彻闻言,顿时面色阴晴不定,沉默不语。

见他这样,刘据可没停下,继续说道:“那些站在皇爷爷和父皇对立面的人都曾唾骂晁错、主父偃两人离间皇家骨血,但他们都为大汉社稷献身了,江充又如何?”

刘彻面沉如水,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寒声道:“这些天,你在长安城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什么?搞那么大出殡队伍,是盼谁去死?”

“父皇养病于甘泉宫,儿臣和母后甚是挂念,多次求见而不可得。长安城内,小人当道,奸佞害我,儿臣唯一的依靠就是父皇,可始终得不到您的消息,儿臣除了赴死,还能干什么呢?”

刘据凄声道。

他这番话,就好像老实孩子受委屈后,找家长哭诉一样,让刘彻微微动容。

见皇帝面色好转,刘据继续说:“父亲,孩儿这条命偿还给江充便是,也算是维护我大汉律法的尊严。只是...只是希望父亲念在多年父子情分上,善待我的母亲。”

说罢,他从怀里掏出玉佩,捧在手心,一步一叩首,来到刘彻面前。

刘彻拿过玉佩,凝视着上面的”思“字,尘封在内心深处的记忆缓缓浮现在脑海。

三十多年,物是人非,终究是有人变了。

是他变了吗?他确实是想废掉太子,可怎么能说是天子变了呢?

身前,刘据不顾头破血流,依旧磕头求死。

刘彻心中顿生无名火,怒极而笑,”你是想让朕杀了你,好让千秋万代,都颂扬你的忠孝,而唾骂朕是个弑子的暴君吗?朕偏不成全你!“

刘据闻言,双眼通红地看着父亲,”父亲,您的心胸宽广,不是孩儿所能够真正看透的。“

此时,刘彻也动了感情,眼神复杂地看着儿子,长叹道:“你认为你真的了解朕吗?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更是为了大汉江山。”

四目相对,刘据诚挚地说:“父皇,您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您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您的国号终将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可是,作为父亲,您真的了解孩儿吗?”

这一灵魂之问,让刘彻错愕不已,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自己对太子的认知。

再度看着那块玉佩,册封太子前夜,卫子夫的哀求,娘俩的抗拒和惊恐...那些画面不断在他脑海中浮现,仿佛就在眼前。

他们母子当年就预料到会有今天吗?

不,绝对不会!怎么可能存在预知未来的人?

可父与子之间,又如何走到现在这般地步?

那些年,朕对卫子夫的宠爱,对卫家的恩宠,对剧儿的爱护是那么真真切切。

是卫子夫变了吗?

除了容颜,几十年如一日,子夫不可不谓贤。

是卫家有负于自己吗?

得宠尚需思辱,居安仍需思危,这是卫青一生的写照,也是卫家恪守的原则。

再看看眼前,朕从小倾注了心血来培养的太子,他的路不都是自己一手铺就的吗?

刘彻越想越心乱,似乎不论怎么样,都在指向一个事实,那就是他变了。

但,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想承认的,因为朕是天子!

思量很久之后,刘彻向殿外高声道:“吩咐下去,即刻起驾回京。”

......

自皇帝回京以来,已过去数日,刘据一家失去了行动自由,暂时被看护于太子宫。

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多方势力在等待着。

清晨,未央宫椒房殿内,卫子夫就好似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照旧打理她养了好久的花群。

蓦然,背后传来脚步声。

转身后,她看到了久违的身影,便赶忙行礼,“妾参见陛下。”

刘彻抬了抬手,“免礼吧。”

四目相对,却是相顾无言,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为了打破沉默,卫子夫吩咐宫人去准备,她亲自煮茶来招待陛下,却被阻止了。

在即将跨出殿门那一刻,刘彻止步,转回身,神色复杂地看着皇后,问道:“有什么对朕要说的吗?”

卫子夫嘴唇微张,先是微微叹息,然后说:“对陛下,对剧儿都有。”

刘彻示意她继续说。

卫子夫亦是神色复杂地看着刘彻,吐露心声:“对陛下,妾想说:‘人生若只如初见’。”

顿了顿,她又继续说:“对剧儿,我儿何苦生于帝王家?”

两行清泪,在她那青春不再的脸颊上流过。

翌日,朝会,刘彻乾纲独断,传下口谕,巫蛊案似乎开始落下帷幕。

皇后玺绶被收,卫子夫迁居漪兰殿,而刘据一家暂被收押于郡邸狱,接受调查。

这是很别样的处理结果。

收皇后玺绶等同于废后,可卫子夫却未被打入冷宫;皇帝带头不再称刘据为太子,且将其家小收监,但并未明确废太子。

最让人们意外的是,处理在位数十年的皇后和太子,不颁诰,不下诏,仅凭口谕多少有些不符合常理。

一时间,文武百官竟然难以揣摩上意。

唯独刘据对此了然于胸,除了感慨刘彻很看重名声外,更加佩服其老辣的政治手段。

在多方势力背后努力下,太子被废的消息很快传遍长安城。

当然,皇帝也很配合。

不久后,凡是亲近太子的官员,不是被罢官,就是被贬,比如石德、赵破奴等人。

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倒霉蛋,比如任安,因怀疑其对自己的忠诚度,皇帝将他打入诏狱。

个把月后,任安在狱中自杀身亡。

远在山东的丙吉,被调任廷尉右监,全权负责调查巫蛊案。

南北两军做了调整,增设京城八校尉。

这些变动,无不佐证了卫太子刘据好像真的被废了。

不过,这一切对刘据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总算可以暂时从暴风眼中安全地抽离。

接下来,他只需要坐看风雨起,笑看龙虎斗就可以了,毕竟该做的,都已经做了。

秋意渐浓,本是丰收的季节,可关东却愁云惨淡。

南阳、楚地、齐地,流民四窜,盗贼四起,近来更是恶性案件频发。

不知是习以为常,还是畏惧于“沉命法”,官吏们不约而同地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至事态失控。

未央宫内,来自边境的奏报,让刘彻无比愤怒。

他不明白,和匈奴打了几十年,他们哪里来的底气胆敢如此挑衅?

刘彻放下手中的竹简,拿起另一份奏报,缓缓打开,脸色也随之越来越阴沉。

“砰~”

皇帝拍案而起,将奏报重重地摔在地上,“废物!一群废物!”

刘彻没想到关东依旧存在盗贼,而且借着“杀富济贫,天下大同”的口号发展迅速,居然在数个郡之间流窜。

眼下内忧外患,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卫霍二人,暗自感慨:若是他们还在,何至于此?

难道君与臣的佳话也就此而止了吗?

不!是朕发掘了卫青,是朕培养了霍去病,而今朕照样可以选拔出能臣良将。

调整好情绪,刘彻呼唤:“苏文~”

殿门外,苏文闻言,赶忙小跑入内,听候旨意。

”召公卿大臣前来清凉殿...”,瞟了一眼四周,皇帝停顿了一下,立马改口:“召公卿大臣前往温室殿议事。”

“喏~”

苏文领旨,赶忙去办差。

这时,刘彻才注意到贴身内侍们早已换上了秋装,唯独自己依旧一身清凉,不由眉头舒展,眼含笑意。

他内心暗自称赞:秦仙师的宝丹果真非同凡响,朕很是受用。

随后,皇帝向内侍们吩咐:“将这些东西给朕收拾好喽,都搬到温室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