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魏晋当名士 第28章 缘,妙不可言

作者:张三的键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8:23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崔夫人带着两个儿子来到菩萨寺时,天色初明,晨光熹微。一家之主谢衡在半路与妻儿分别,他还要去国子学点卯,只能等到午时再来和家人汇合。

来洛阳西郊的菩萨寺进香供奉的人并不多,毕竟洛阳还有一座规格更大的白马寺,或许是俗世之人较少的缘故,此地格外清幽静谧。

春山苍苍,春水泱泱。菩萨寺坐北朝南,寺外青山迷蒙,古树盘曲,金水河自邙山而下,环抱菩萨寺红墙绿荫潺潺自流。

在山门之外,有着一排土砖砌成的窑洞,恍惚间让人以为到了陕北高原。

谢广举目望去,但见窑洞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以汉隶刻着“居士林”三个古朴雄浑的大字。

“此地是俗家居士修行之所,当年天竺菩萨在此传经译经,不少人为之感动,决意随之修行。在未领悟佛法时,便在这些窑洞中静心苦修。”

有沙门自山门中走出,对着谢家一众人等以掌合十行礼。

崔夫人带着儿子也有模有样地学着回礼。

这位沙门肤色微深,高鼻深目,身高马大,光看长相,倒不像是个吃斋念佛的沙门,反而更像横走西域的好汉。

谢裒很是熟稔地与这位沙门打招呼:“无罗叉,你今日怎么有闲暇出来,难道是特意来迎接我的?”

无罗叉很是耿直,直言道:“非也,我并有大德未卜先知之能,只是恰巧要去打扫居士林。”

谢裒笑道:“你都受过比丘戒了,还要做这种沙弥们的琐事吗?”

无罗叉道:“我与沙弥同样是求佛理之人,只是我更年长一些,凭借年龄积累的智识稍多一些,因而所修持的戒律更多。除此之外,并无不同。”

谢裒摇头道:“无罗叉,可是你抢了沙弥的活,沙弥又该怎们办呢?他们又不能去做你译经的事,你这不是陷其于懒惰之罪了吗?”

无罗叉想了想,觉得谢裒说得有理,于是面带惭愧,双手合十叹道:“阿弥陀佛,二郎所言有理,是我之错。”

崔夫人默默挪开眼,这就是她为什么放心阿裒出去交际的原因,以阿裒的性情,吃亏的永远不会是他。只是在人家山门口做这样的事,也太令人心虚了。

谢裒完全不觉得自己哪里不对,他愉悦地向阿母和弟弟介绍他的这位沙门朋友无罗叉。

无罗叉是西域于阗国人,受朋友竺叔兰之邀,来到中原翻译佛经。他在与竺叔兰合译完《放光般若经》后,想要瞻仰昔日天竺菩萨竺朔佛所传的《般若三昧经》,于是又往洛阳而来,住进了这座菩萨寺。也因而与谢裒结识,渐渐成为朋友。

虽然不是特意来山门前迎接朋友,但既然有此巧合,也是一种缘分。在听崔夫人说要来上香供奉后,无罗叉便做了一回接引沙门,引着一行人向寺中而去。

相较于其他寺庙高堂宝殿,菩萨寺的建筑风格相当朴素,居士在山门外住窑洞,佛像在山门内居洞窟。

唯有一尊塑像例外,一尊高大的观世音菩萨像露天而立,慈悲祥和地注视着踏入山门的凡人。

无罗叉对着菩萨合掌恭敬礼拜,轻声说道:“‘诸菩萨摩诃萨······于大众中所念具足,于无数劫堪任教化,所说如幻、如梦、如响、如光、如影、如化、如水中泡、如镜中像、如热时炎、如水中月,常以此法用悟一切,悉知众生意所趣向,能以微妙慧随其本行而度脱之······及余亿那术百千菩萨俱,尽是补处应尊位者。’这无数修满菩萨行将候补佛位的菩萨中,有一位现音声菩萨,能听取世间苦难,有音声处,能示现救度。世间苦海无边,哭泣不止,现音声菩萨便化身万千救苦救难,一刻不停,有大慈大悲。”

崔夫人心有触动,于是上前拈香参拜,她此前并不怎么了解佛学,如今听无罗叉沙门念诵一段经文,知晓了这位现音声菩萨,颇有钦佩之意。

谢广抬头望着眼前的观世音菩萨像,菩萨也慈悲地低头望着他。阿母供奉的香烛袅袅生烟,模糊了他的视线,恍惚间透过烟气,仿佛见到菩萨向他一笑。

谢广想,是谁让我想起前世的?谁将我从前世的困难与未来的困厄中解脱出来?谁听见了过去之我与未来之我的音声?又为何选中了我?

菩萨不语,只含笑注视世人。

无罗叉注意到了这位谢小檀越的恍惚,于是合掌问道:“小檀越有什么苦恼吗?”

谢广回过神来,将那一瞬间的恍惚放在心底,仰头看着这位格外高大的沙门道:“我想要一件东西,它在别人的手上只是一件收藏品,但落在我手中却很有可能发挥出远超它本身的价值,但这件东西的归属在他人,我要怎样才能得到它呢?”

无罗叉问道:“此事让你十分苦恼吗?”

谢广信誓旦旦:“十分苦恼!”

无罗叉诚恳道:“檀越还未得到,就已经如此苦恼,若能得到,未尝不会患得患失,又增加一份烦恼,何不放下呢?”

谢广振振有词:“就是因为求不得,所以才会放不下,得到之后,如愿以偿,怎么还会烦恼呢?”

无罗叉又念了一声佛号,道:“若已成执念,就算得到了外物,心中的渴求也依旧难以放下。”

谢广自成逻辑:“没有得到怎么会知道得到后的事情呢?在此之前,一切都是猜想,在此之后,才能得到定论,所以还是要先得到,解决求不得的烦恼。”

无罗叉问道:“那么檀越求不得的烦恼是什么呢?”

谢广轻咳一声,道:“是一块木头,一块雷击之木,一块可能成为传世名琴的雷击梧桐木。”

无罗叉默默看向一旁忍俊不禁的好友谢裒,此时无声胜有声。

谢裒一摊手,道:“我也不想的,这不是巧了吗,按照你们佛家的说法,这不正是缘分使然、妙不可言?”

“若这块雷击木有好去处,我亦不会吝啬缘分。”一个苍老但洪亮的声音由远及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