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着自己悉心培养的继承人,脸上流露出一丝无奈。
这个儿子,仁厚有余,杀伐不足。
处理政务是把好手,但心肠太软,做事不够狠辣,这也是他最担忧的地方。
为君者,一言一行,皆系天下苍生,岂能有妇人之仁。
罢了,恶人朕来当,就让他做个仁君吧……李世民没再这个话题上继续,转而问道:
“承乾,你觉得那个陈寿如何?”
李承乾想了想,答道:“此人年纪虽轻,但行事沉稳,且心性坚韧。面对父皇与儿臣,能做到不卑不亢,实属难得。”
“还有呢?”李世民问。
“嗯……颇有急智。”李承乾补充道,“从他方才的谏言来看,他心中并不认同父皇的做法,但言辞却十分委婉,可见此人懂得变通之道。”
他面露欣赏之色,“心存善念,却又不失果决,品性、心智皆为上乘。只是不知其学问如何,若能入仕,稍加磨砺,不说成为国之栋梁,亦可造福一方。”
李世民哼道:“他心存善念,那意思就是朕错了?”
“……”李承乾沉默片刻,认真道,“父皇,恕儿臣直言,此事上,您确有不妥之处。”
“你也觉得朕残暴是吧?”李世民怒其不争,“朕是杀了不少人,可若非他们触犯大唐律法,朕会杀他们?”
李承乾反驳:“若君如尧舜,臣如稷契,又岂会有如此多的不法之徒?”
“混账!”
李世民大怒,一巴掌就甩了过去,到了李承乾面颊处又生生停住。
他平复了一下心情,哼道:
“朕是杀了不少旧臣,可天下却愈发安定,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这便说明,朕没杀错!”
李承乾无言以对。
父子二人的治国理念,向来不合。
他劝不动,也不认同。
大殿陷入沉默,气氛沉闷。
见李世民脸色越来越黑,李承乾暗叹一声,起身下拜:“儿臣失言,请父皇恕罪。”
“算了,起来吧。”李世民无奈苦笑,儿子的不理解,让他倍感孤独。
沉吟片刻,他又道:“前隋与世家共天下,结果二世而亡。朕的大唐,是与天下百姓共天下!科举取士,不问出身,寒门子弟亦可入朝为官,与士族子弟同殿为臣……”
“朕如此扶持寒门,便是希望这些出身微末的官员,能为百姓发声,能让更多的人摆脱贫苦。可他们呢?”
李世民一脸痛心疾首,“一旦得势,非但不知感恩,反而与那些士族同流合污,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全他娘的没一个好东西!”
“父皇息怒。”李承乾连忙上前,为他轻抚胸口,“儿臣知错了。”
“你能明白就好。”李世民拨开他的手,“承乾你记住,文臣相轻,党同伐异,自古皆然,万不可为其所左右!”
李承乾思考片刻,认真地点点头。“儿臣明白了。”
李世民神色缓和下来,“方才朕让你评价陈寿,你的论点不错,却未说到点子上。他最让朕看中的,并非那些。”
“那是什么?”
“赤诚与孤勇!”
李世民道,“他非言官,甚至连官都算不上,却敢于直谏。不为博取清名,只为心中那份不平。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父皇明察秋毫,儿臣钦佩。”
“行了,你何时也学会拍马屁了?”李世民没好气道。
李承乾嘿嘿一笑,“儿臣说的都是肺腑之言。”
李世民睨了他一眼,嘴角浮现一丝笑意,“小德子,去把朕昨日买的那些玩意儿都搬来。”
接着,对李承呈道:“朕昨日买了些新奇玩具,你一会儿拿去分给长乐、晋阳她们,咳咳……还有你的那些弟弟妹妹们。”
“儿臣遵旨。”李承乾笑着点头。
……
“啪啪……”
“啊……哎呦……”
杖子一下下地落在屁股上,陈寿龇牙咧嘴地惨叫,整得一旁的长孙无忌都无语了。
他已经示意行刑的卫士手下留情了,杖子明明落得很轻,哪里就疼死你了呢?
不久,二十杖打完,陈寿整个人都瘫软在地,好似丢了半条命。
长孙无忌气不打一处来,这样子带回去复命,陛下不治他的罪才怪。
“别装了,给本公精神点儿。”
“……”陈寿苦着脸道,“国公爷,下官没装,是真的疼啊。”
“你……”长孙无忌气得不行,换做旁人,他早就一脚踹上去了。可陈寿不同,他乃是皇后的救命恩人,他哪里敢真打?
可陈寿这半死不活的样子,他又没法交差,只得无奈道:“陛下并非真要严惩于你,何必装出这副惨状?打坏了你,谁给娘娘治病?”
陈寿一想也是,立刻精神了许多。
长孙无忌瞪了他一眼,“走了。”
“哎,好嘞。”陈寿揉了揉屁股,有真气护体,刚才的板子就跟挠痒痒似的。不过,该装的样子还是得装,不让李世民解了气,自己往后也没好日子过。
于是,他装作三分疼、七分怕的模样,跟在长孙无忌身后。
甘露殿。
两人得到允准后,走进大殿,下拜行礼。
李世民抬头望向陈寿,“可知为何打你?”
陈寿试探道,“妄议朝政?”
“知道就好!”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疏,“明日为皇后诊治之后,去百骑司衙门报道,做些飞骑尉该做的事。这枚虎符你收好,是出入宫禁的凭证。”
“是,臣遵旨。”
陈寿上前,双手接过虎符,行了一礼,步履维艰地离开了大殿。
.....
翌日,立政殿。
一如既往的热闹,皇子公主们见到他,依旧如临大敌,但今日却无一人退缩。
无他,李世民、李承乾皆在。
“臣参见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
“行了。”李世民打断他的行礼,“少整这些虚礼,速为皇后诊治。”
“臣遵旨。”陈寿顺势起身,对李世民道,“陛下,针灸之术,需心神合一,不容半点差池……”
李世民会意,挥了挥手,“都退下!”
“儿臣(孙儿)告退。”
皇子公主,连同侍奉的宫女内侍,尽数退了出去。
殿内,只剩下李世民父子。
陈寿从针盒中取出九根长短不一的纤细银针,而后拿出一个三寸高的玉瓶,将银针浸入其中。
李承乾问道:“先生这是在为银针消毒?”
“正是。”
“孤闻消毒之法,多用烈火炙烤,先生此法,倒是新奇。”李承乾虽不懂医术,但这些常识还是知晓的。
陈寿解释道:“火可消毒,但易损银针灵性,且有烟火浊气,效果反不如臣这瓶中之物。”
这是他反复蒸馏而成的高度烈酒,其纯度,不比后世的医用酒精差多少。
静待一刻钟后,陈寿将银针取出,置于洁净的白布之上,而后端着托盘,来到长孙皇后床前。
他提醒道:“娘娘,前几针或有痛楚。”
“嗯。”长孙皇后颔首,神情平静而坦然,反而安慰他道,“先生不必紧张。”
陈寿点头,深吸一口气:“娘娘,臣要开始了!”
说罢,他体内真气流转,精气神瞬间提至巅峰。
一根半尺长的银针倏然在手,手腕一抖,银针便如一道流光,猛然刺下!
李世民父子心头一紧,眼睁睁看着那半尺长的银针,竟有三分之一没入了皇后腹部,着实骇人。
陈寿这一针,快、准、狠,精准地刺入了关元穴。
此穴位于脐下四指之处,乃是任脉上的强壮大穴,以针法刺激,可增强脏腑功能,提升人体免疫力。
但此法风险极大,下针必须快如闪电,同时对位置、深浅的把握要妙到毫巅,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正因如此,太医署的人才不敢轻易施针。
手一抖,便可能要了皇后的命。
加上皇后乃是女眷,无法让其宽衣解带,更是大大增加了施针的难度。
长孙皇后脸上浮现一丝痛楚,身体却纹丝不动,反而用鼓励的眼神看向陈寿,示意他继续。
陈寿吁了口气,捏起第二根银针,又是一刺。
同样是脐下,与第一针相隔不远,这次是气海穴。
气海,乃人体元气之海。刺激此穴,可强壮元气,活络气血。
陈寿精神高度集中,手指翻飞,第二针刚落,第三针已然刺出,直取中脘穴!
此穴位于脐上四寸,乃是脾胃之府,有暖胃健脾、补中益气之奇效。
陈寿面容肃穆,继续施针。
曲池穴,活络经脉,调和气血。
足三里,健脾和胃,扶正祛邪。
内关穴,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
九针落定,陈寿长长地舒了口气,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真气消耗不多,但心神却严重透支。
“太子殿下,劳烦去看看汤药熬得如何了。”陈寿道,“半个时辰后,娘娘需得服药。”
“孤这就去。”李承乾点头,匆匆离去。
李世民疾步上前:“观音婢,你感觉如何?”
“身上暖洋洋的,很舒泰。”
李世民面露喜色,刚要再问,陈寿直接打断:“陛下稍安勿躁,娘娘此刻不宜多言。”
李世民摸了摸鼻子,讪讪地闭上了嘴。
陈寿调整了一下气息,开始捻动银针,以真气催动,缓缓刺激穴位。
半个时辰后,银针一一拔出,汤药也及时端来。
长孙皇后服下汤药,精气神明显又好了许多。
李世民父子看着长孙皇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转,甚至几乎与常人无异,脸上写满了震撼与狂喜。
前段时日,他们几乎都做了最坏的打算,本以为回天乏术,却没想到陈寿的医术竟神乎其技,硬生生将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这一下,可把父子俩高兴坏了。
李承乾欲行赏赐,却被李世民一个眼神制止。
他低声道:“赏赐少不了他的。但需等你母后彻底痊愈。现在便赏,只会让他懈怠。记住,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又开始画饼:“陈寿,待皇后病愈,朕封你为国公!”
“此皆臣子本分。”陈寿矜持地说道,脸上却恰到好处地露出惊喜之色,“臣定当尽心竭力。”
李世民满意地笑了,瞥了李承乾一眼,仿佛在说:儿啊,学着点,这才是驭人之道。
这话若是对旁人,自然是天大的激励。但陈寿只想安稳地活着,对功名利禄并无多少热衷。
应付完李世民,陈寿回头问道:“娘娘,您可有不适之感?”
长孙皇后轻轻摇头:“感觉身上暖洋洋的,似有热流涌动,往日里时常有的心悸之症,也减轻了许多。”
“那便好。”陈寿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下来,总算是没出岔子。
他笑道:“娘娘上午便在床上好生歇息,午膳以米粥、青菜为佳,切忌辛辣荤腥。下午若精神好,可出去走动一番。对了,寝宫门窗需常开,保持空气流通。殿内的熏香也撤了吧,于身体无益。”
李世民立刻道:“来人,将香炉撤下,打开窗户!”
殿外候着的宫女、内侍立刻进来,开窗的开窗,搬香炉的搬香炉。
陈寿收起银针,擦拭干净,收入针盒,行了一礼,退出了寝宫。
长孙皇后看着陈寿远去的背影,轻声道:“二郎,若非有他,你我怕是已阴阳两隔。我的身子,我自己清楚,他日若有不测,你莫要迁怒于他。”
“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你的身子不是正在好转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李世民为她理了理鬓发,“你可不能走在朕的前面。”
长孙皇后笑着点头,“那你得答应我。”
“好,朕答应你。”李世民保证道,“无论日后如何,朕不杀他便是。”
“天子一言九鼎,你可不能说话不算话。”
“放心,放心。”
长孙皇后听着丈夫敷衍的话,不由暗叹一声。
自家男人的性子,她再清楚不过。
真要杀人,便是免死金牌也拦不住,更何况是口头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