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解决了资金的后顾之忧,尽管那笔救命钱还在三个月后的未来,张波的心境却已截然不同。他不再是那个为花呗账单而焦虑的“老赖”,而是真正开始以一位“大汉冠军侯”的身份,来审视和规划脚下这片广袤的土地。

陈仓城,在经历了战争与瘟疫的双重洗礼后,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恢复着生机。

张波的“防疫三板斧”——口罩、净水、隔离,效果拔群,城中再无新增病例。百姓们对这位能引天罚、又能救苍生的“麒麟神君”,崇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走在街上,无论男女老幼,见到他的车驾,都会自发地跪倒在地,口称“仙师千岁”。

这种发自内心的拥戴,让张波在感到一丝不真实的同时,也生出了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知道,自己不能仅仅满足于一城一地的胜利。要在这乱世之中真正立足,甚至改变历史的走向,就必须拿出能让整个国家脱胎换骨的东西。

战争,打的是后勤,是国力。而国力的根基,是农业。

这日,张波在王平的陪同下,出城巡视军屯。

时值初春,正是农忙时节。广袤的田野上,数千名士兵与百姓,正吆喝着,驱使着耕牛,奋力地翻垦着土地。

然而,张波看着眼前的景象,却紧紧地皱起了眉头。

他看到,当时的耕犁,是笨重的直辕犁。这种犁,没有犁壁,无法翻土,只能在地上划出一道浅浅的沟壑。而且,它转弯极其困难,需要两头牛才能拉动,效率低下得令人发指。耕作时,往往需要三五个人协同操作,一人扶犁,一人牵牛,一人扬鞭,费时费力,事倍功半。

“王将军,”张波指着田间一头气喘吁吁、几乎要口吐白沫的耕牛,问道,“我军中,耕牛几何?”

王平躬身答道:“回仙师,陈仓一战,我军缴获耕牛三百余头。但要耕种城外这数万亩良田,依旧是杯水车薪。许多地方,只能靠人力用锄头开垦,进度缓慢。”

张波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直接返回了城中的“天工监”。

天工监,如今已是张波的专属“科研机构”。里面的工匠,都是从全军中挑选出来的最顶尖的人才。他们对这位能拿出“滚珠神机”、“龙筋扣”等神物的仙师,早已是奉若神明。

“仙师,您来了!”负责天工监的老工匠“公输班”(这是张波给他起的外号,老头本姓黄)一见张波,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

“老黄,把你们最好的木匠、铁匠都叫来,我有一样东西,要你们立刻给我造出来。”

张波也不废话,直接拿起一截木炭,在一块巨大的木板上,画出了一幅结构图。

那是一架全新的、造型奇异的犁。

它将笨重的直辕,改为了可以自由转动的曲辕;它增加了可以翻起土浪的犁壁;它还设计了可以调节耕地深浅的犁评。

这,正是领先了汉代近五百年,直到唐代才出现的农业生产力革命的标志——曲辕犁!

“此物……此物……”老工匠黄师傅和围上来的工匠们,看着图纸,全都惊呆了。

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匠人,一眼就看出了这幅图纸的精妙之处。那弯曲的犁辕,那巧妙的犁壁,那可调节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仿佛蕴含着大智慧,完美地解决了他们在使用旧式犁时遇到的所有痛点。

“仙师,这……这简直是神来之笔啊!”黄师傅激动得浑身颤抖,他指着那弯曲的犁辕,“光是此一改,便能让我等耕作时,转弯自如,省力何止一半!”

“还有这犁壁!”另一名铁匠惊呼道,“有了此物,便能将土垡翻起,深耕熟地,来年收成,必定大增!”

张波微微一笑,道:“图纸在此,我只给你们三天时间。三天之内,我要看到第一架成品。需要什么材料,直接去武库支取,丞相那边,我已打过招呼。”

“遵命!仙师放心,我等便是三天三夜不合眼,也必定将此神物造出!”

工匠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整个天工监,瞬间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工厂。

三天后,当第一架崭新的曲辕犁,被抬到城外的军屯田边时,引起了所有人的围观。

诸葛亮也闻讯赶来,他看着这架造型流畅、结构精巧的农具,眼中充满了好奇。

“仙师,此物便是你所说的新式耕犁?”

“丞相,百闻不如一见。”张波自信一笑,对旁边一名身材壮硕的屯田兵说道,“你来试试。”

那士兵有些忐忑地走上前,握住犁把。

“仙师,此犁……只需一牛便可?”他有些不敢相信。

“试试便知。”

在众人的注视下,那士兵驱使着一头耕牛,开始耕作。

奇迹,发生了。

只见那曲辕犁,在耕牛的牵引下,轻松地破开土层。锋利的犁铧与巧妙的犁壁完美配合,将黑色的土浪,整齐地翻向一侧,留下一道深深的犁沟。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毫不费力!

当耕到地头需要转弯时,那士兵只轻轻一提犁把,耕牛便轻松地转过身来,几乎没有浪费任何力气和时间。

“天啊!”

“太快了!比那旧犁快了何止一倍!”

“而且,你们看,耕得好深啊!”

围观的士兵和百姓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惊呼。他们都是种了一辈子地的人,哪里看不出这新式犁的厉害之处?

那名试用的士兵,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感觉自己手中的,不是一架犁,而是一件神兵利器!他一个人,一头牛,一天耕作的土地,恐怕比得上过去三个人、两头牛干一整天的活!

诸葛亮站在田埂上,看着那不断被翻开的沃土,他的手,在微微颤抖。

他不是在看一架犁。

他看到的,是蜀汉未来堆积如山的粮草!是数以万计的士兵可以从繁重的农活中解放出来,投入训练!是蜀汉国力几何倍数的增长!

“一犁安天下……”诸葛亮喃喃自语,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他转过头,深深地看着张波,郑重地行了一礼。

“仙师,亮,替川蜀百万百姓,谢过仙师!此犁之功,胜过十万大军!”

张波坦然受了这一礼。他知道,从曲辕犁出现的那一刻起,他在这个时代的根基,才算是真正地扎稳了。

……

是夜,侯府之内,灯火通明。

张波与诸葛亮,席地而坐,促膝长谈。

白日里曲辕犁带来的震撼,让诸葛亮对张波的认知,再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意识到,这位“麒麟侯”,所思所想,早已超脱了战争的范畴,触及到了治国安邦的根本。

“仙师,”诸葛亮为张波斟上一杯清茶,神情肃然,“今日之犁,让亮茅塞顿开。亮斗胆,想请教仙师,在我大汉,似此犁一般,可兴国安邦的‘规矩’,还有多少?”

他已经不再用“仙法”来形容张波的手段,而是用了张波自己所说的“规矩”。

张波知道,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想碰撞。诸葛亮,这位三国时代的顶级智者,正在试图窥探他脑中那个领先了两千年的世界。

他沉吟片刻,决定不再藏私。

“丞相,您可知,我为何能造出‘滚珠神机’(轴承),为何能算出投石车的抛射轨迹?”

“亮愚钝,请仙师赐教。”

“因为,在我的家乡,有一种学问,名为‘数理’。”张波缓缓说道,“它研究的是天地万物的基本规律。大到星辰运转,小到水滴石穿,皆可用‘数理’来解释、计算、并加以利用。”

“我们用几何,来定义形状与空间,故能造出最省力的曲辕犁,能设计出最稳固的桥梁。”

“我们用代数,来推演未知的变化,故能算出天体的轨迹,能预测潮汐的涨落。”

“我们用力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故能让投石车指哪打哪,能让水车自己转动,灌溉万亩良田。”

张波每说一句,诸葛亮的眼睛便亮一分。

这些闻所未闻的词汇——“数理”、“几何”、“代数”、“力学”,像一把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全新的、与儒法之道截然不同的、通往强国之路的康庄大道!

“丞相,农业,是国之根基。但仅仅有农业,还不够。”张波继续说道,“我们还需要‘工业’。我们需要更坚固的钢铁,来打造兵器与工具;我们需要更便捷的道路,来运输粮草与军队;我们需要更高效的机器,来代替人力,生产布匹、食盐……”

“我设想,在成都,建立一座‘蜀山格物院’。广招天下巧匠、算学人才,由我亲自传授‘数理’之学。我们不读经义,只究万物之理。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如何用‘规矩’,去改造这个世界!”

“我们要炼出比百炼钢更坚韧的‘麒麟钢’,让我们的士兵,刀枪不入!”

“我们要修筑贯通蜀道的‘水泥路’,让天堑变通途,三日之内,大军可直抵汉中!”

“我们甚至可以利用水力,建造起庞大的工厂,日夜不息地生产军备物资!”

张波越说越兴奋,他将后世“基建狂魔”的蓝图,一点点地在诸葛亮面前展开。

而诸葛亮,已经彻底听得呆住了。

他手中的羽扇,不知何时已经滑落。他张着嘴,眼中充满了震撼、迷茫,以及一种前所未有的、对未来的渴望。

张波所描绘的那个世界,是他做梦也无法想象的。

那是一个钢铁轰鸣、道路如龙、机器代替人力的世界!

如果……如果大汉真的能变成那样……

那所谓的曹魏、东吴,又算得了什么?一统天下,匡扶汉室,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指日可待的现实!

“仙师……”良久,诸葛亮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他颤抖着捡起羽扇,对着张波,深深地拜了下去,这一次,是心悦诚服,是五体投地。

“仙师之志,已超凡俗,乃是为我大汉,重塑乾坤!亮,愿为仙师马前卒,助仙师……建成此不世之功业!”

张波扶起他,心中也是豪情万丈。

他知道,从这一夜起,他与诸葛亮,才算是真正达成了灵魂层面的共识。

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赢得一场战争,而是要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然而,就在张波的雄心壮志达到顶峰时,一个现实的问题,又将他拉回了地面。

他想起了自己那个小小的、供电能力极其有限的太阳能充电宝。

没有电,无人机飞不起来,对讲机说不了话,他这个“仙师”,立刻就要被打回原形。

而要实现他刚才吹下的那些牛逼,比如电解炼钢、电动机械,更是需要海量的、稳定的电力供应。

“看来,等那笔钱一到账,第一件事,就是得把‘电力革命’给搞起来。”

张波看着窗外深邃的夜空,心中默默地想道。

“先定个小目标,在汉中,建他一个……太阳能发电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