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凌城有人口二十八万户,归降的将士有六万七千人,粮食可够百万人食用五年。”
陈虎粗略统计北凌城的资源。
“张天霸这些年积攒了不少资源,所图不小,但仅凭这点资源,难以收复云州。”
陆景琰眉头没有舒展。
忠义军的处境依然严峻。
云州位于大梁帝国西北边陲,有城池一百二十一座,其中一百一十九座城池被北莽攻陷,只有安西城、北凌城两座城池在陆景琰的控制之下。
以两城之力,抵御北莽大军和一百一十九座城池,形势之绝望,让人窒息。
所幸的是不知为何,鸣沙城的北莽大军至今仍未有南下的势头。
陆景琰从四大家族之外,挑选了两万将士,编入忠义军。
忠义军对陆家忠心耿耿,陆景琰打算以三万忠义军为军魂,打造一支绝对忠诚的军队。
虎士虽然更加精锐,无奈数量太少,更适合充当先锋,斩将夺旗,或者充当宿卫禁军。
得到补充的忠义军人数恢复到50000,有大宗师一名,宗师十五名,九品武者三百余人。
陆景琰让赵寒江出任北凌城守将,镇守北凌城,给了他四万北凌城兵马。
“此战,因为处决四大家族一批高手,获得了2581将魂,42357兵魂。目前总计有4466将魂,50213兵魂。”
陆景琰看了一眼将魂、兵魂的数量,下次招魂古华夏英魂,至少能召唤出一名大宗师,到时候忠义军就有两名大宗师坐镇了。
不知道下个月会抽到哪一位古华夏人杰?
还有5万兵魂,可以召唤50名虎士。
但陆景琰不打算那么快使用兵魂。
或许下一位华夏人杰也有自己的部下。
“主公是否在担心以两城之力,难以抗衡北莽?”
赵寒江在陆景琰雷厉风行处决四大家族高层之后,对陆景琰愈发敬畏,拜陆景琰为主公。
“你可有想法?”
“北莽幅员十万里,高手如云,不乏大宗师这等绝世强者。仅仅是进犯云州的一支偏师,就攻陷了一百一十九座城池,云州高手或死或降。主公若要与北莽对抗,需要凝聚云州一切力量,方可收复云州。”
“云州有不少城池迫于北莽兵势,不得不降,如果他们看到希望,或许会弃暗投明,投靠主公。”
“在此之前,只要北莽大军依然按兵不动,我们可以广积粮草,一方面招揽绿林好汉,一方面拉拢周围的城主,暗中积蓄力量。”
赵寒江虽然不如许褚勇猛,但有些见解,陆景琰暗暗称赞。
忠义军不乏武将,李忠、陈虎两位老将久经沙场,身经百战,为八品宗师,陆景琰又召唤了更强的绝世猛将许褚。
然而忠义军缺少一名运筹帷幄的军师。
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召唤一名古华夏军师?
张良、郭奉孝、诸葛亮、王景略、刘伯温……随便来一个,那就好了。
赵寒江显然不知道陆景琰在想些什么,继续说道:“此去北凌城一百八十里,是虎狼谷。虎狼谷有八百流寇,既与我大梁朝廷作对,四处抢掠,又不降北莽,连北莽的粮车都敢打劫。如果主公能收服八百流寇,忠义军实力将会更上一个层次。”
“八百流寇……”
陆景琰用食指敲打扶手,闭目思索。
根据这副身体的记忆,八百流寇的来历并不简单。
据说八百流寇的前身是前朝一支禁军,因为不愿向大梁效忠,所以一路流亡到西北云州。
后来云州并入大梁版图,这支禁军依然不降,逃入了瘴气弥漫的虎狼谷。
梁军不断围剿,这支残兵数量越来越少,成为了流寇。
时过境迁,大梁王朝自顾不暇,就没有精力理会虎狼谷这一伙流寇了。
禁军后人自称“八百流寇”,人数只有八百人。除非有人战死,否则不会再招新人。
虽然人数不多,但每一个流寇至少是六品武者,现任首领裴承志更是半步大宗师,带着八百流寇四处抢掠城镇,就连张天霸都对这伙流寇忌惮万分。
张天霸有十万大军,自身也是半步大宗师,如果真的打算下血本围剿八百流寇,或许可以重创八百流寇,但自身也要付出惨烈的代价。
八百流寇的实力可不弱,又有地利。虎狼谷除了山谷外,四周都是大量延绵不绝的山脉,一旦八百流寇见势不妙,就会逃入大山深处,难以彻底剿灭。
不过八百流寇平等地抢掠任何一方势力,就连北莽的粮队都曾被八百流寇洗劫一空。
北莽的主要目标是云州一百二十一城,对于和虱子般烦人的八百流寇,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赵寒江的话提醒了陆景琰。
如果能收服这一股势力,袭扰北莽的粮道……
陆景琰琢磨下个月召唤英魂次数刷新,再招募一名古华夏人杰,更有把握收服八百流寇。
这个时候只能希望鸣沙城的北莽军没有动静了。
鸣沙城,北莽军大营,主军帐,如狼似虎的气息比比皆是,数十名虎背狼腰的北莽将领大口喝酒吃肉,满嘴流油。
坐在主位的北莽大将一饮而尽,扫视众人,气息恐怖至极,所有人都停了动作,听候命令。
“草原上已经传来了确切的消息。右贤王起兵叛乱,大王下令,抽调云州一百二十万大军北上,参与镇压右贤王。”
“挞烈,本侯给你三十万大军,留守云州。在本侯回来之前,不可轻举妄动,知否?”
北莽大将看向其中一位北莽将领。
被称为“挞烈”的北莽将领冷笑道:“云州只剩下安西城区区一座城池,无须三十万大军,只需给我十万大军、一万狼骑即可。”
北莽大将皱眉:“不可小看梁军。本侯用了四十载,才设法杀死云州节度使,吞并云州一百二十城。”
“属下知道了。”
挞烈口头应承,内心却依旧轻蔑。
……
安西城,城主府,陆景琰正在打坐练功。
一个穿着布衣的忠义军士兵进来禀报:“主公,已探明鸣沙城北莽军按兵不动的原因——北莽内部似有叛乱,云州主帅骨都侯已召集云州各地北莽甲士返回草原,只留下部分兵马镇守鸣沙城。”
“天助我也。”
陆景琰终于知道北莽军迟迟没有南下的原因了,这也是他暗中积蓄力量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