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朱棣内心咯噔一下,这天幕隔壁老王可是彻底把他害惨了,现在的朱元璋疑心病太重,隔壁老王的这句话可是直接把自己往火坑里面推。

朱标对着天幕笑着挥手道:“不可能,我与四弟是手足,他岂能会反?”

面对着隔壁老王的话,朱标认为是无稽之谈,但是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眼前这奇怪的东西来历不明,却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以前所做过的事情,那么也就证明他的话可信。

朱棣内心可是苦叫连连,他始终不敢和朱元璋对视。

【好了,我们继续说一下这所谓的的千古圣君到底会花落谁家。

太子朱标绝对是完美无缺的继承人,有他在,淮西勋贵还有藩王根本就不敢做出什么僭越的事。

可惜的是洪武大帝的这个儿子虽然说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是就是内心比较……】

这下朱元璋顾不上谁才是‘千古圣君’,这天幕隔壁老王说的实在是太对了,他老朱现在就是在为太子铺路。

先前的胡惟庸就是因为触碰到了皇权,因为担心哪一天自己不在了,自己的儿子朱标宅心仁厚根本就不是这些老东西的对手,所以他尽可能的在为儿子铺路,哪怕是这些人没有太大的罪恶,他也要将前面的路全部扫一遍。

“老四,你向咱保证,到了北平后一定要尽心竭力,倘若咱不在了,你可一定要好好的辅佐你大哥”朱元璋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对于皇位他只认准朱标。

在元朝的统治过程中,天下九州黎民遭受到的苦难已经超乎想象,所以现在他只能让朱标登上大位后,广施恩泽,替百姓谋福。

【不过唯一的值得夸奖的就是洪武大帝,他知道唐朝皇帝李世民说过的一句谚语,那就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他将百姓比喻成是水,为帝者就像是那海浪上的一叶扁舟。

所以他对后辈的教育极为认真,行藩王分封制,那也是他相信自己的儿子肯定会替自己守护好大明朝的江山】

【所以说洪武大帝确实称得上是明君,但距离千古圣君那还是差了点距离】

【天幕隔壁老王,本期历史复习已结束,期待下一次光临】

伴随着光幕消失,朱元璋沉思许久,他不敢肯定这一次派老四去北平是对是错。

朱标则是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假的,反正他是不相信这种话。

“四弟,你在想什么呢?”

“没……没什么”朱棣听到朱标的喊声后稍微愣了一下,刚才朱元璋简直就是把他压得透不过气。

同样的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一只手搀扶着额头,他看着朱老四说道:“老四,咱还是那句话,到地方一定要为百姓着想,不准干坏事,不然我饶不了你!”。

朱元璋只能以此来警告朱棣,天下只能是你大哥朱标的,谁要是敢来抢,那么就是诛九族的大罪!。

朱棣战战兢兢,此时的他只能连忙点头答应,朱元璋见朱棣畏畏缩缩于是干脆让他回府准备。

朱棣前脚刚离开,朱元璋就语重心长的对朱标说道:“标儿啊,为父戎马半生,经历过的事情太多了,有些人为了权力可以出卖妻女,也有些人甚至为了所谓的高官俸禄滥杀无辜……”

朱元璋的话还没有说完朱标就打断他的话说道:“咳咳,父皇放心,老四不是那样的人,天下不只是我们朱家的,更是九州黎民百姓的”

“标儿,这句话是谁教你的,是不是宋濂那个老书生”

“父皇,这件事和老师没有关系,这只是儿臣多日读圣贤书参悟道的”

朱标连忙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而精如狐狸的朱元璋知道,这肯定就是宋濂那老书生教的。

宋濂因为胡惟庸案的关联被迫下狱,好在马皇后和朱标的求情下,朱元璋才决定将宋濂流放四川,不过朱元璋的本意是想让宋濂去四川养老。

朱棣在离开皇宫时,那都是在飞奔,此刻的皇宫,他可是一刻钟都不想多待。

燕王府,坐落在应天府的主干道上,徐若云看见自己的丈夫气喘吁吁的从皇宫赶回,质问道:“王爷,是不是宫中出现变故了?”。

面对着徐若云的询问,朱棣先是喝了一口茶水说道:“不该知道的你就不要问”。

见朱棣这么说,徐若云也自是没有自讨没趣。

惊魂未定的朱棣喃喃自语道:“这该死的天幕隔壁老王,差点就把我害死了,我还没有体验一把皇帝的瘾……”

就在朱棣喃喃自语的同时,王府外再一次传来太监的声音。

朱棣听到后内心更是一急道:“难道父皇反悔了?”

下一秒,宫中的司礼小太监在燕王府人的带领下来到府内,朱棣魂不守舍的领着燕王府众人齐齐下跪。

小太监清了清嗓子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则令燕王火速离京,不可在京逗留,且不允许无诏返京”。

听到这里朱棣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的后背早已经被汗水侵湿,额头上的大汗也不知何时脱落在地。

“燕王殿下,还不快领旨谢恩”小太监看着一动不动的燕王朱棣提醒道。

朱棣反应过来腿有些抽搐,在面对宣旨小太监时,朱棣强硬的挤出一抹微笑道:“小公公,不知我父皇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旨意?”。

小太监也挺识趣的贴近朱棣耳畔说道:“皇上要说的都在这里边,至于那没说的话,我一个小太监,那也是不知道”。

见此朱棣笑得那是越来越猥琐,在送走小太监后,朱棣赶紧让徐若云带着家丁收拾东西,毕竟圣旨上虽然没有说明是什么时候离京的但是在朱棣认为那是越快越好。

不过在此前他需要去一趟魏国公府,也就是自己的老丈人徐达府上,朱棣的目的很明显,徐达在北平镇守十年,对于北平要事十分的清楚,在此前或许能够得到有用的方法,可以更好的统治北平的军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