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苏州城的青石板路上还泛着水光。
林羽站在城门外的小码头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怀中的玉佩。姚广孝为他准备的乌篷船已经停靠在岸边,船夫是个精瘦的汉子,眼角有一道疤,沉默得像块石头。
“林公子,该启程了。“
身后传来温和的声音。林羽转身,看到姚广孝的贴身侍卫——那个昨晚带他去厢房的高大男子正站在三步之外。这人自称姓陆,三十出头的样子,举手投足间透着行伍之人的利落。
“陆护卫,“林羽微微颔首,“大师不来了吗?“
陆护卫摇头:“大师天不亮就被急召回应天了。临行前让我转告公子——记住《春秋》第一篇的教训。“
郑伯克段于鄢。林羽在心中默念。这是要他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
“多谢提点。“林羽拱手,“还请陆护卫转告大师,林某必不负所托。“
陆护卫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这是大师留给公子的。内有纹银二十两,碎银若干,还有一张南昌城内'清雅轩'书坊的凭信。公子到南昌后,可凭此信在书坊落脚。“
林羽接过锦囊,入手沉甸甸的。二十两银子,足够普通人家生活一年有余。姚广孝出手如此大方,更说明此行凶险非常。
“此外,“陆护卫压低声音,“大师要我提醒公子,从此刻起,您就是杭州举子林雨,表字子霖,因父母双亡家道中落,欲往南昌投亲。切记不可泄露真实姓名。“
林羽心中一凛。林雨,子霖——与他的真名读音相近,却又不完全相同,确实是个好伪装。姚广孝连这种细节都考虑到了。
“我记住了。“
陆护卫最后递来一把油纸伞:“路上小心。最近赣江一带多雨,别淋湿了那套《春秋》。“
林羽听出了话外之音——书比人重要。或者说,书中可能藏着的秘密比他的性命还重要。
登上乌篷船,林羽才发现舱内布置得颇为舒适。一张小几,两个蒲团,甚至还有一盏防风油灯。船夫解开缆绳,长篙一点,小船便悄无声息地滑入河道。
苏州城在晨雾中渐渐远去。林羽坐在舱内,取出那套《春秋》,小心地翻看起来。这套书他读了不下十遍,却从未像现在这样,试图从字里行间寻找隐藏的讯息。
船行至午时,停靠在一个无名小渡口。船夫终于开口说了第一句话:“公子,用饭。“
简短的三个字,带着浓重的北方口音。林羽这才注意到,船夫腰间别着一把短刀,刀柄上缠着的红绳已经褪色——这是军中常见的样式。
姚广孝派来的,果然不是普通人。
饭后继续赶路。林羽靠在船舷边,望着两岸飞速后退的景色。初夏的江南,稻田如碧绿的毯子铺展开来,远处村舍白墙黑瓦,偶有牧童骑牛而过,好一派田园风光。
可林羽无心欣赏。他脑海中不断回放着父母的死讯,还有那个叫赵无咎的宁王府侍卫统领。十七刀...父亲死前该有多痛苦?母亲又是怀着怎样的悲痛离世?
拳头不自觉地攥紧,指甲陷入掌心。血债必须血偿。
“公子,有人跟踪。“
船夫突然压低的声音打断了林羽的思绪。他浑身一紧,强忍住回头的冲动:“确定?“
“两条舢板,从苏州就跟上了。“船夫的声音平静得可怕,“要甩掉吗?“
林羽心跳加速。这才刚出发就被盯上了?是宁王的人,还是...
“不必。“他深吸一口气,“正常行驶,看看他们想干什么。“
船夫点点头,不再言语。林羽却如坐针毡,总觉得背后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他假装整理书箱,借机瞄向后方。果然,在约莫半里外的河面上,两条不起眼的舢板不紧不慢地跟着,船上人影模糊。
是敌是友?林羽无从判断。但既然对方没有立刻动手,说明他们也在观望。
日落时分,船夫将船靠在一处较大的集镇——平望镇。这里是运河要冲,商旅云集。
“公子,今夜在此歇息。“船夫道,“明日一早换乘大船前往湖州。“
林羽会意。换船是为了甩掉跟踪者。他抱起书箱,跟着船夫走进镇上最热闹的客栈“悦来居“。
客栈大堂人声鼎沸,各色商旅推杯换盏。林羽刚踏进门,就感到数道目光扫了过来。他强作镇定,跟着小二上楼,却总觉得有人在暗中窥视。
客房还算干净。林羽刚放下书箱,船夫就悄无声息地闪了进来:“公子勿惊,我去探探路。“
不等林羽回应,这人又如鬼魅般消失了。林羽坐在床沿,这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冷汗。他不过是个读了十几年圣贤书的秀才,何曾经历过这种刀尖上跳舞的日子?
窗外忽然传来一阵嘈杂。林羽凑到窗边,看到一队皂衣人骑马闯入镇子,为首的举着火把,正在挨家挨户搜查什么。
心脏猛地一跳。这些人的装束,与昨日追杀周淮安的蒙面人极为相似!
林羽迅速吹灭蜡烛,将《春秋》藏入怀中,正欲出门,房门却被猛地推开。船夫闪身而入,脸色凝重:“宁王府的人,在找一个书生。“
“我?“林羽声音发颤。
“不确定。“船夫摇头,“但他们拿着画像。“
林羽脑中飞速运转。若真是找自己,说明行踪已经暴露。可姚广孝安排如此周密,怎么会...
“走。“船夫简短地说,推开后窗,“隔壁巷子有匹马,直奔湖州,别回头。“
林羽刚要翻窗,突然想起什么:“那你...“
“我断后。“船夫抽出短刀,眼中闪过一丝凶光,“公子记住,书在人在。“
这话说得斩钉截铁。林羽知道,这船夫是准备以死相搏了。他咬咬牙,翻出窗外,顺着屋脊滑到小巷。果然,一匹黑马拴在巷口的柳树上。
远处传来打斗声和惨叫。林羽不敢耽搁,翻身上马,狠狠一夹马腹。黑马嘶鸣一声,箭一般冲了出去。
夜风在耳边呼啸。林羽从未骑过这么快的马,只能死死抱住马脖子,任凭树枝抽打在脸上。身后,平望镇的火光渐渐远去,但危险感却如影随形。
不知跑了多久,马儿终于慢了下来。林羽浑身湿透,分不清是汗水还是夜露。前方出现几点灯火,似乎是个小村庄。
他下马牵着走,双腿抖得几乎站不稳。村口有间简陋的茶寮,还亮着灯。林羽犹豫片刻,还是走了进去。
茶寮里只有一位白发老者和一个年轻女子。女子约莫十八九岁,穿着素净的藕荷色襦裙,正在为老者把脉。听到门响,她抬头看了一眼,杏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这位公子...“老者起身相迎,“怎的深夜至此?“
林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晚生赶路错过宿头,想讨碗水喝。“
女子突然开口:“你受伤了。“
林羽这才发现,自己的衣袖被树枝划破,手臂上有一道血痕。他刚想说什么,女子已经取出一个小瓷瓶:“金疮药,敷上吧。“
她的声音清冷如玉,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林羽道谢接过,女子却已经转身继续为老者诊脉,不再看他一眼。
敷药时,林羽暗中打量这女子。她眉目如画,却透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诊脉的手法娴熟老练,显然是精通医术。一个年轻女子,深夜独自在乡间行医?
正疑惑间,远处传来马蹄声。林羽浑身一紧,手不自觉地摸向怀中的《春秋》。
女子突然抬头:“有人追你?“
林羽不知如何回答。女子却已经起身吹灭了油灯:“从后门走,沿小溪半里,有座山神庙,可以藏身。“
老者也压低声音:“宁王府的人刚过去一队,公子小心。“
林羽大惊。这老者如何知道是宁王府的人?再看女子,她已经收拾好药箱,神色平静得可怕。
“你们...“
“快走。“女子打断他,“再耽搁就来不及了。“
马蹄声越来越近。林羽一咬牙,向后门冲去。刚踏出门槛,却听见女子轻声道:“若要去南昌,明日午时到十里亭等我。“
林羽愕然回头,却只看到女子模糊的侧影。她怎么知道我要去南昌?
没时间多想,他猫腰钻进夜色中。山神庙破败不堪,但好歹能遮风避雨。林羽蜷缩在神像后,怀中紧抱着《春秋》,一夜无眠。
天蒙蒙亮时,他悄悄摸回茶寮,却发现门户紧闭,早已人去楼空。只在门框上钉着一张字条:“十里亭,午时,独自来。——苏“
字迹娟秀,应是那女子所留。林羽将字条揉碎,心事重重地回到山神庙取马。这自称“苏“的女子来历不明,却似乎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是敌是友?
犹豫再三,林羽决定冒险一见。若真是宁王府的陷阱,大不了拼个鱼死网破;若是友...在这孤立无援的境地下,多一个帮手总是好的。
十里亭是官道旁的一座小亭,周围林木葱郁,极易设伏。林羽将马拴在远处,步行接近,右手始终按在怀中的匕首上——这是船夫临别前塞给他的。
亭中空无一人。林羽正疑惑间,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他猛地转身,匕首已然出鞘。
“林公子就是这般对待救命恩人的?“
是昨夜那女子。她今天换了一身浅青色衣裙,发髻简单挽起,背着一个药箱,看起来就像个寻常的游方郎中。
林羽没有放松警惕:“姑娘何人?为何知道在下姓林?“
女子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物——正是姚广孝给林羽的那块莲花玉佩!
“你!“林羽大惊,下意识摸向怀中,却发现玉佩不翼而飞。
“昨夜为你敷药时取的。“女子将玉佩抛还给他,“我叫苏婉清,季先生是我舅父。“
季先生?林羽心头一震——姚广孝说的宁王府内应季明德?
“有何凭证?“他仍不敢轻信。
苏婉清不慌不忙地从药箱夹层取出一封信:“舅父上月寄来的。说近日会有一位携《春秋》的林公子前来,要我暗中接应。“
信纸上的字迹与姚广孝给他的密信如出一辙,末尾还画着一朵小小的莲花标记。林羽稍稍放松,但仍未放下戒心:“苏姑娘为何在此?“
“舅父料到宁王府会在沿途设卡。“苏婉清收起信件,“特让我在苏州至南昌的路上接应。我已在此等候半月有余。“
林羽将信将疑:“昨夜那些宁王府的人...“
“是找你的。“苏婉清神色凝重,“他们不知从何处得知有密探要潜入南昌,沿途所有书生模样的年轻人都在盘查之列。“
林羽背后一凉。消息走漏了?是锦衣卫内部有奸细,还是...
“现在怎么办?“他问道,“我的船夫可能已经...“
“死了。“苏婉清干脆地说,“宁王府的人不会留活口。但好消息是,他们没找到想要的东西,所以你的画像还不准确。“
林羽心头一痛。虽然相识不过一日,但那船夫是为保护他而死。
“别伤感了。“苏婉清的语气出奇地冷静,“从现在起,你是杭州举子林雨,我是湖州药商之女苏婉清,我们结伴同往南昌访亲。记住这个人设,活命的机会能大些。“
林羽打量着她:“你...真要与我同行?“
“不然呢?“苏婉清挑眉,“你一个人能混过宁王府的三道盘查?“
她说的不无道理。林羽思索片刻,终于点头:“那就多谢苏姑娘了。“
“别急着谢。“苏婉清从药箱取出一个包袱,“先换衣服。你这身打扮,十里外就能认出是个逃难的。“
包袱里是一套半旧的文士袍,料子不错但已经洗得发白,正符合“家道中落的才子“形象。林羽躲到树后更衣,发现苏婉清连细节都考虑到了——腰间玉佩的络子已经磨损,靴底也故意做旧。
“好了,走吧。“见他换好衣服,苏婉清指向官道,“前面二十里有家客栈,我们先去那里。记住,你我是表兄妹,因家中长辈做媒,已有婚约在身。“
林羽差点被口水呛到:“什么?“
“这样才不容易被拆散盘查。“苏婉清面不改色,“放心,我不会真让你负责的。“
她说话时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让林羽想起小时候邻居家那只总偷鱼的猫。
两人一前一后走在官道上。林羽牵着马,苏婉清背着药箱,看起来确实像一对出远门的年轻男女。路上行人渐多,不时有骑马的信使飞驰而过,扬起一片尘土。
“苏姑娘...“林羽小声开口。
“叫婉清。“她头也不回,“表兄唤表妹闺名,再正常不过。“
林羽耳根发热:“婉...婉清,你舅父在宁王府做什么差事?“
“账房先生。“苏婉清放慢脚步与他并行,“管着宁王府三处庄园的收支。位置不高,但能看到所有往来的银钱流向。“
难怪姚广孝要收买他。林羽暗想。宁王购买生铁、招兵买马,都离不开银钱往来。
“你医术是跟谁学的?“他又问。
“母亲。“苏婉清的眼神突然黯淡下来,“她曾是太医院的医女,后来...“
话未说完,前方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一队皂衣骑士疾驰而来,为首的举着一面黑旗,上面绣着金色的“宁“字。
“低头,别说话。“苏婉清一把挽住林羽的手臂,声音瞬间变得娇柔,“表哥,你说南昌的绸缎比杭州的如何?“
林羽会意,强作镇定:“各、各有千秋...“
骑士们呼啸而过,却在十几丈外突然勒马。为首的汉子调转马头,慢慢踱了回来。
“你们两个,站住。“
林羽的心跳如鼓,却感到苏婉清的手指在他手臂上轻轻点了三下——像是某种暗号。
“这位军爷有何贵干?“苏婉清转身,脸上已经挂起天真的笑容。
汉子约莫四十岁,满脸横肉,左眼有一道刀疤。他居高临下地打量着两人:“哪儿来的?去哪儿?“
“回军爷的话,“苏婉清福了一礼,“小女子是湖州人,与表哥同往南昌探亲。“
汉子眯起眼:“书生?叫什么名字?“
“在下林雨,杭州人士。“林羽拱手,努力让声音不发抖,“家父与南昌城'德盛行'掌柜是故交,此番特来投奔。“
“德盛行?“汉子皱眉,“做什么买卖的?“
“绸缎。“林羽脱口而出,这是姚广孝给他准备的假身份之一,“专营杭绸与蜀锦。“
汉子突然翻身下马,大步走到林羽面前:“打开包袱。“
林羽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包袱里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就是那套《春秋》。若这汉子仔细翻查...
“军爷,“苏婉清突然插话,“我表哥身子弱,这一路都在咳嗽。您看...“她悄悄塞过去一小块银子。
汉子掂了掂银子,却仍不松口:“打开!“
林羽只得解开包袱。《春秋》就放在最上面,褐色的封皮已经有些褪色。
“这是什么?“汉子一把抓起书。
“回军爷,是在下的功课。“林羽强自镇定,“《春秋》左氏传,准备明年乡试用的。“
汉子随手翻了几页,突然盯着林羽:“'郑伯克段于鄢',下一句是什么?“
这是个陷阱!林羽立刻明白。若他真是读书人,必然对《春秋》开篇倒背如流;若答不上来,身份立刻暴露。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林羽不假思索地背诵,“'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汉子的眼神缓和了些,却仍不依不饶:“'谓之郑志',何解?“
这是在考校他的学问了。林羽心中稍定,从容作答:“意为郑伯早有杀弟之心,故《春秋》书'克'而不书'伐',讥其失兄弟之道。“
汉子盯着林羽看了半晌,突然将书扔回包袱:“滚吧。若在南昌见到可疑之人,立刻报官!“
“是,是。“林羽连连点头,赶紧收拾包袱。
汉子翻身上马,临走前却意味深长地看了苏婉清一眼:“小娘子,湖州苏家的'九转还魂丹'可是名不虚传?“
苏婉清脸色微变,随即笑道:“军爷说笑了,小女子只懂些粗浅医术,哪会什么还魂丹。“
汉子冷哼一声,扬鞭而去。直到马蹄声彻底消失,林羽才长出一口气,后背已经湿透。
“他认出你了?“他小声问苏婉清。
苏婉清眉头紧锁:“不,但他知道湖州苏家。我家确实以'九转还魂丹'闻名,但那是我祖父辈的事了。“
“所以...“
“所以宁王府对江南各大医家都有了解。“苏婉清的声音变得凝重,“我们的处境比想象的更危险。“
林羽望向南昌方向,突然感到一阵心悸。还未抵达,就已经危机四伏;真到了龙潭虎穴,又该如何应对?
“走吧。“苏婉清整了整药箱,“天黑前赶到下一站。记住,从现在起,你我真是表兄妹了。“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林羽读不懂的复杂情绪,似是忧虑,又似是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