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北宋当牛马 第2章 要啥没啥

作者:明天oy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3 18:22:21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三三两两散去,没人再关注他的生死。

他也不打算理会任何人,迈步离开,往城西偏巷走去。

魏县西角,巷子尽头,一座破屋孤零零地杵在墙角。

屋顶漏,门框歪,窗户上糊着破纸,连院墙都是半塌。

这就是原主的‘家’。

他推门进去,一股灰尘味扑面而来,屋里一张破床,一张木桌,还有一个灶台和一口黑锅,灶台里连根柴都没有。

墙角还有个木架,架子上堆了不少书,看得出来原主还是个刻苦读书的好孩子。

李长安慢慢坐在床边,低头盯着地上的裂缝,陷入了沉思。

这个身体的原主,也叫李长安,孤身一人,母亲早年病死,父亲是个穷秀才,考了一辈子功名也没考上,前几年带着家里仅存的一点盘缠在赶考的路上被强盗劫了,丢了命,连丧葬费都是靠邻里东拼西凑。

自己也是苦读十年不中,本来谋了个教私塾的差事也被人挤掉了位子,后来找了个替官府抄账单的活计,但是得到的报酬连糊口都不够,最近几天更是两天才吃得上一顿饭,终于是饿疯了,跑到县衙投了状子,想混口牢饭吃。

“现在好了,饭没混上,还差点被打死。”

李长安苦笑了一声,靠在墙上。

他是真的累了,不只是刚才那一场惊险,更是穿越之后的情绪,从头到尾都紧绷着,现在终于松了下来,反倒觉得浑身上下都没力气。

李长安窝在床角,沉默了许久,开始认真面对一个穿越者最该面对的问题:

“有没有金手指?”

他摸了摸自己的口袋,空的。

翻了翻袖口,没有图录、没有秘籍、也没有什么空间法宝。

甚至脑海里也没突然蹦出什么提示音,没有什么‘叮,您已绑定大宋首富系统’的荒唐幻觉。

李长安觉得可能是自己打开方式不对。

他很认真的闭上眼睛,心里默念:“系统出现吧!”

再睁眼,没有。

一连试了三四次,结果仍然是——屁都没有。

“靠!”

他躺回床上,盯着屋顶上的蜘蛛网,骂了一句:“就这?系统呢?面板呢?外挂呢?自己好歹也是天命之人,亿万中无一的穿越者,别说金手指了,你好歹穿越个大富大贵之人吧!”

现在这是什么?孤家寡人,孤苦伶仃,家里更是穷的令人发指,这和流浪汉有什么区别!

靠脑子?自己也仅仅就是靠着众多宋代网络小说填补了历史的空白,况且小说里的内容大多数也都是虚构的。

自己知道青苗法也只是当时看小说对于王安石变法稍微了解了一点,其他的历史名人,李长安都不知道这些人具体是哪个年代的。

至于做生意挣钱,或者靠抄诗词出名,那更是离谱的没边了。

毕竟是小说情节,搁他前世一个普通牛马身上,他都不知道抄哪首诗词,做生意他也没那本金。

“算了,没外挂就没外挂吧,活一天是一天,说不定这是系统的考验呢,过个一年半载的突然觉醒系统了,到时候直接迎娶白富美……不对,迎娶哪位大官家的千金小姐,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但话刚出口,他又一下子想起了另一个更现实的问题:

“……我借了粮种,谁来种地呢?”

空气顿时安静了。

李长安脸色僵了僵。

原主虽然是个穷书生,城外也有三四亩荒田,但是一直靠教书吃饭,从没下过田,十指不沾泥,连锄头都没碰过,更别说耕地施肥,播种浇水了。

而他自己,前世也是坐在办公室敲敲键盘,写写报告,吃外卖,连做饭都不会,种田经验只停留在小时候玩过的“QQ农场”。

再加上今天在县衙闹这一出,那些看热闹的百姓早把他的‘英勇事迹’传遍县城了。

“别人借青苗贷要托关系,我这是堂上申请的……官府不给,反倒要落人话柄。”

他想了想,更加笃定:“借粮种这事,肯定能批。”

“问题是我根本不会种地,秋后拿什么还?”

“做生意?自己能想到的法子无非就是摆摊之类的,想做其他的自己也没本金。”

李长安把头埋在手臂里,感到无比的绝望。

脑海里又浮现出那个借网贷的同学,跳楼前他们还在一起吃过饭,饭桌上那人笑着说自己不过是借了几万本金,结果利滚利要还几十万。

“网贷……青苗贷……”

李长安坐起身,眼神微变。

这青苗贷,前期虽然是朝廷颁发的低息借贷,但是后期简直和网贷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青苗法推行初期,以‘惠民’为宗旨,将常平仓米或钱款贷给农户,低息借贷帮助百姓摆脱高利贷盘剥,借贷现场百姓对其充满感激。

然百姓更倾向于借钱而非借粮,主要因货币使用灵活,可按需购买种子、农具等生产资料,也能应对多样生活需求;且担心借粮后,遭遇官府折变政策,在收获时被迫以高价折算还款,承担额外损失;同时,市场粮价波动大,若收获季粮价暴跌,借粮偿还会加重负担,而持有货币则可避免此类风险。

然而后期,在政绩压力与政策异变下,折变比例大幅提高,新增不合理抵息要求,农户还贷负担远超预期。催缴文书堆积如山,衙役强征,百姓因无力偿还而田地荒芜、家破人亡,原本的利民之法最终沦为苛政。

那县主簿刘福生不仅以‘弥补仓储损耗’‘应对朝廷考核’为借口提高利率,并且操控折变环节,强制高价折算,还虚报户等,强制借贷、伪造账目,侵吞公帑,通过这些手段,大量官府资金流入私人腰包。

大量百姓因为莫须有的债务被反复盘剥,生活陷入绝境。

但是问题也恰恰在这里,不管是官吏还是百姓,大部分的借贷操作都是在钱上,而自己借粮!

别人不借,他借!

“我借粮,他们种,并且低息,灵活还款。”

他越想越觉得可行。

他不是地主,不是商人,不是仓吏,但是他识字,而且在私塾教过书,在县里多少还有点脸面。

乡下人最讲这个。

况且这青苗粮不是私粮,是官粮,有批文、有名册,借出去也没人敢赖账,就害怕还不上,而自己低息灵活还款的方式让他们没有这个顾虑。

之前在堂上看那县令和主簿之间也不是一条心,不然自己就算口吐莲花,恐怕都要吃不了兜着走,自己只要抱上县令的大腿,也不害怕主簿来找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