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辰海能源的讨论热度,比江文渊预期来得还要快。
仅仅两天,微博财经圈就被“储能黑马”“新三板龙头”这样的词刷屏。
“辰海能源官宣拟与中科院某研究所展开战略合作。”
“知情人士透露辰海已被地方产业园列为上市重点辅导对象。”
“储能风口下,辰海估值三天翻倍?”
这些帖子看似来源多样,实际上大多出自“叶子舟”团队的20多个分发账号。这种制造“多点共鸣”的操作手法,舆情圈有个专门术语,叫“矩阵发力”。
甚至还有几个博主拍了辰海展厅的视频,加上“科技感拉满”的滤镜和“时代新机遇”的标题,引发数千转发。
江文渊没去跟热闹。他在单位照常打卡上班,每天九点来、六点走。中午在食堂吃饭,晚上回出租屋看数据、复盘。
他不急。
这是他第一次亲手布下完整的“信息陷阱”,他要看清楚它运转的每一环。
“渊哥。”
办公室新来的女实习生林之夏凑了过来,递给他一封打印稿,“许老师让我转的,他说你有空可以看一下,有没有采访潜力。”
江文渊接过,是一份新三板储能企业的采访备忘。
他扫了一眼公司名字,叫“兰沃科技”,一家远不如辰海能蹭流量的边缘企业。
“谢谢。”
林之夏坐在他对面,扎着马尾,脸颊有点婴儿肥。她看着江文渊的电脑屏幕,迟疑了下,“你最近都在查新能源?我们要不要组个选题小组?”
“你想组就组。”
她眼睛一亮,认真地点了点头。
江文渊笑了笑,心里却想着另一件事。
辰海的百度搜索指数已经连续两天破千,煤球热帖浏览量超过50万,甚至有财经类公众号收钱转发带货文。他知道,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