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第22章 独断

作者:席挥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3 16:18:20
最新网址:www.biquw.cc

这里面大确实大,却不像“殿”。

房子的正中设的不是须弥座,而是一把简简单单圈着扶手的紫檀木座椅。

两侧的四根大柱呈正方等距,约有两丈,两边都堆满了竹简文书。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广内是汉朝宫廷的藏书之所,象征着皇帝的书库,承载着帝王的书库之重。

承明,则是天子左右路寝的雅称,因承继明堂之后而得名。

广内殿的藏书之丰富,堪比古今图书的宝库。

而承明殿更是群英荟萃之地,皇帝在此接见文武百官,聚集文人墨客,所以,又称“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之士在此聚集,校理秘文,启发篇章,说是人才殿堂一点都不为过。

大司马不在,中朝以庄助为首引着尚书台、侍中、给事中等加官排成一行在左边站定。

公孙弘引着公卿排成一行在右边站定,然后,公孙弘一人慢慢走到靠近御座右侧绣墩上坐下。

这便是姜尚之后,丞相的威仪,百尺竿头。

苏文高声道:“陛下驾到!”

听到龙行虎步的声音,公孙弘这时才带头山呼:“臣等恭祝陛下——”

“万岁!万岁!万万岁!”所有的人整齐地俯首称臣。

刘彻走到御座边,没有坐下,只是用一只手扶着御座一侧的扶手,漠漠地望着跪在地上的人,“平身吧。”

“谢万岁!”

刘彻的目光望向了郎官桑弘羊,“说说看,有些什么上奏?”

桑弘羊立刻走入殿中央,朗声道:“启奏陛下,有御史署参奏,淮南、衡山二王谋反一案的奏本,还有弹劾皇太子……”

中、外朝官员谁的神色也没有变化,廷议开始,陛下与中朝官员一唱一和是惯例,但几乎没有什么用。

以淮南、衡山二王为例,都已经人死国灭了,参奏还能干什么?剉骨扬灰?

紧接着弹劾储君,外朝丞相府、中朝大司马幕府都没有动作,区区御史署,只是在引人发笑。

果然,刘彻直接道:“还有呢?”

“还有御史大夫李蔡报来请予廷议的盐铁策。”桑弘羊道出此次廷议的主要事宜。

“那个,那个——这个盐铁策,朕已经读过了,今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见解。”

刘彻望向中、外两朝的公卿,沉着声调,“这件事,关系到朝廷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所以你们可以畅所欲言,都谈谈,御史大夫李蔡!”

李蔡走入了大殿中央,应声道:“臣在!”

“你可以先作一个说明,朕也想听听众位爱卿的高见。”

“启奏陛下,盐铁策出自民间,关系重大,臣以为,当由贤人亲入殿中为诸位公卿,诸位列侯,诸位宗室大臣说明。”李蔡熟练推脱道。

而这,也是刘彻的想法,颔首道:“宣见吧。”

“是。”

东郭咸阳、孔仅觐见。

看到是这二人,两朝不少官员皱起了眉头,按照汉律,商人是不可以出仕官吏的,即使是以富訾选官,商人也被排斥在外。

感受着官员们冷漠的目光,东郭咸阳没有丝毫不自在,侃侃道:“诸位公卿,诸位列侯,诸位宗室大臣,草民现在提出的盐铁之策,并不是什么新鲜主张,不过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官山海’的旧事,也是秦国商鞅变法中‘控制山泽之利’的重提,盐、铁专卖,由朝廷垄断经营,寓税于价,百姓避免不了征税,又感觉不到征税。”

盐、铁的共性在于,都是山泽之利,且是百姓生活必需品,举盐为例,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无盐则肿”,危及生命。

春秋时期的齐国拥有丰富的海盐资源,晋国则拥有发达的河东池盐,可以说,盐为两国争霸重要的财富支撑,国以盐富。

铁则相反,为兵器之利,能对一切事物进行纯粹的批判,邻国屯粮我屯铁,邻国就是我粮仓。

大汉立国七十余年,高祖、孝惠帝、文帝、景帝,都主张无为而治,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开放民营,对盐铁采取放任政策,因此,一些经营盐铁的商人甚至富比王侯。

当然,相当一部分盐铁就掌握在王侯手中。

如果在国库充盈、百姓少事的文景承平时代,放任的盐铁政策以及自由市场秩序,对于百姓日常生活来说是一种便利,皇帝并不急于要从盐铁之中榨取更多的利益。

如今边衅不停,战事不已,加上无节制的徙民、大建宫殿,在无法有效“节流”的情况下,作为大汉天子的刘彻,就不得不考虑如何“开源”,甚而想到了一些不要脸的手段,还没等实施,东郭咸阳、孔仅就献上了盐铁策,可以说正对刘彻的心窍。

如果把各封国、封县境内产盐和铁矿资源尽数收归国有,那对现今的大汉财政情况是巨大增益。

封王不在这里,在这里的封侯却不少,没有片刻的犹豫,大汉开国功臣曹参玄孙,皇帝的外甥,平阳公主之子,平阳侯曹襄就站了出来,“陛下,盐铁专营,恐是与民争利。”

河东郡“有盐铁之饶”,平阳县更是占尽地利,整个平阳侯府一半以上的收入,都来自铁利,一旦专营,平阳侯府立时就会陷入困顿之中。

自曹参之后,历代平阳侯大多碌碌无为,但也不是愚笨之人,尽管曹襄不完全知道盐铁专营的本质,但也知道只要朝廷收益增加,受损最严重的,只会是百姓。

“那你以为如何?”刘彻冷冷地望着自己的亲外甥。

“回陛下,酂侯萧何教导我祖有言,凡是国策,不宜以大火去烧,当用温火,甚至用烟去熏,慢慢地成熟。”曹襄讲到了当初的“萧规曹随”。

“可朕等不及,东郭咸阳、孔仅这个盐铁策,深得朕心,此策关系到大汉立国之本,朕心有属意,尔当如何?”刘彻冷声道。

“既然陛下圣意已定,臣就不多说了。”曹襄选择了退让,和世袭爵位相比,盐铁之利也不是不能舍弃。

“你们呢?”

“陛下心有所属,臣等无话可说。”

“中大夫拟旨:以桑弘羊、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总理盐铁改革,自今日起,设立盐官三十九处,铁官四十八处,禁止百姓私自煮盐和冶炼铁器,更不得私自贩卖食盐、铁器,违令者,流徙朔方!”

“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