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院招收工农兵学员主要靠两种渠道的举荐,一种是文艺单位送去进修的职工,一种是文化部送去代培。
陈兵倒显稀奇,两条都不占。
两年前前身提前复员,到复员兵安置办等待分配,被告知最好的工作是去卫生纸厂或酱油厂当学徒。
这都是街道办的工厂,自然不满意,除此之外便是离开BJ去当挖煤工人,煤矿属于大国企。
拖到最后关头,电影学院的招生通知分发到安置办来,安置办给写了推荐信,前身通过简单的考试,这才得以在最后两个招生名额中占了一个。
当然,陈兵的父亲就在北影厂人事部工作,其实只要人情运作一番都能走个后门,只是一家老小向来本分,没人往这方面想。
此后两年安稳上学,倒也没什么波澜。
只不过在半月前,学院开始忙碌本科招生的事项,安排学生外出采风,历经了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在十渡景区时偶发妙想,和同学老曾趴火车轨道想拍一张动静结合的相片……
不成想挨轨道太近,照相器材被火车司机误认为是不明危险武器,司机紧急刹停后下车追赶他们,逃跑中一脚踩空,脑袋磕石头上!
在头硬还是头硬的问题上,终究还是论证出了石更硬的道理。
此后经过数日的高烧不下,被送回北京城里治疗,再好转时江山换了绿水,已是后世的灵魂。
陈兵比谁都委屈!
他一个标准的85后成功人士,短剧影视公司的老总,吃着火锅唱着歌,中间拉泡屎的功夫就被吸进物资匮乏的年代,成为58年出生的帅小伙,找谁说理儿去!
除了再次感受到年轻脉搏的跳动和20岁身体的强壮肾脏,令他多有喜悦,眼下说是欲哭无泪也不为过。
对于未来的想法,自然得干自己擅长的行业。
北影厂子弟的身份,电影学院正统学生,文艺系统里也是罕见的存在。
在这个方兴未艾的年代,这样的身份不好好把握规划一番,那不是白来了!
“行吧,打小你就主意正,妈也不多打听。记得中午前到德胜门站带小嘎回家就行。”
小嘎?
陈兵眼睛一转溜,想起来了,同单元住户家的大儿子——葛尤,后世鼎鼎大名的演员,小嘎是他的乳名。
“这时候回来,小嘎难道想参加电影学院的招生考试?”
“对,就坐你常回来的345路公共汽车,到时候你们两个记得到副食店买肉,买两毛钱的不用票。”
“哟,都这点儿了!”郑文英忽地低头看了眼手表,急忙换好鞋,拎起女式皮革包就往外走。
陈兵忙道:“他回来了睡哪,难不成我们俩大男人要挤一张单人床?”
回答他的是单元门急促关闭后的碰撞声。
电影学院的招生从五月中旬开始,等到六月份才专业初试,之后还安排文化知识笔试,然后是专业复试和安排体检,一整个流程下来起码六月份是过完了!
眼下家中有三个人在外出差,便宜老爸到外地借调演员,葛尤的父亲配合电影补拍,施雯心也有事出差。
但过不了几日估摸着都会回来,到时人员一齐,这个40平的单元得同时住下7个人!
虽说如今城镇职工人均居住面积仅3.6平,他们家人均5.7平已是遥遥领先,但陈兵可过不惯这种集体生活的苦日子。
至于回电影学院住……他完全不考虑。
开玩笑!
这年头有句话叫“出了护城河就是城外”,大致相当于二环以内才是北京城区的意思。
北影厂在北三环路边的北太平庄,就是个庄。电影学院更是远在京郊昌平的朱辛庄,完全就是大农村!
况且工农兵学员除了学习还得劳动,住的照样是集体宿舍,吃饭也没有肉味儿,原身跟同学老曾还曾多次到老乡家里偷鸡……
他可不是想吃不饱饭,而是需要拥有个人生活的空间!
年轻的身体倍儿棒,偶尔想做点青春的小摩擦都不方便……
“得想法子解决问题!”
走到钢丝床前,陈兵掀开被窝的一角,从军绿色挎包中掏出本厚厚的小簿子。
摄影系学员的基本功是素描和构图处理,这本簿子记录的正是前身在拍照前后手绘的简单构图和心得体会。
随意翻了几页,陈兵心有所思,略过一页页素描图,在即将翻到底的时候停了下来。
线条简洁却显生动,几个笔画的起落便勾勒出一个农村出身的初中女孩喜悦的形象。
往后翻了一页,密密麻麻的字眼里写着一个故事的内容梗概:
笔直的铁路贯穿大山的阻隔,成为外界与山村连通的标志,山里的女孩们每日都翘盼着火车到站的唯一一分钟,从出于好奇的接近到尝试与火车旅客推销土特产……
这是原身在十渡采风时,与素描画上的女孩交谈时的有感而发,还未等剧本写出来,他便来了。
陈兵抓耳挠腮,咋感觉这故事特熟悉。
“这个故事,我见过!”
“主题积极向上,更是个人经历,就它了!”细想了有一会儿,陈兵放下小簿子,心中有了想法,不免轻松几分。
眼下不急写,他三天没出门,已有些憋得慌。
出门,迎师爷!
陈兵随意往身上搭了件衣物,戴好一块机械表,倍感有面儿。
进口的梅花牌!
指针分秒不差,两年前父母花了205元积蓄外带10张工业券买的。
他低头一瞧,来回看向两双颜色截然相反的鞋。
一双是军用的圆口黑色布鞋,上面留着被汗水反复浸透的痕迹,已不纯粹的黑,给整双鞋蒙上一层褪色的滤镜。
鞋帮边缘磨得松散起毛,两侧的缝隙看得出有严重的开胶,隔着老远就觉有味儿。
陈兵冷哼,将这双价值5元钱的鞋子任性往床底一丢,掏出另一双白净的球鞋。
回力牌,国货!
前身中学毕业后老妈给买的,由于从小人高马大,当时43的鞋码付了10元2角钱,稀罕的时髦物,宝贝得不得了,几年过去依旧崭新如初!
别人舍不得穿的鞋子,他穿!
陈兵踩着小白鞋出门,走几步到自行车存放处,在两辆二八大杠前停留了片刻,一辆是他家的,一辆是葛家的。
“五角星的好看,骑你!”
他挑了辆看上去合眼缘的,带着向前跑几步蹬腿一上车,跟门卫大爷问好后呼溜溜一拐弯,从大院里消失。
这辆自行车型号为永久PA13型,全锰钢车架,重量轻巧,强度非凡!
问世不久由于材质过分高级而被有关部门批评,随之停产。
葛家老爷子也不知从哪弄到的,他是个有超前消费观念的主,向来是发一块钱工资就要找人借五块钱,去买十块钱的,家里物件也尽是稀罕货。
在七十年代,全国上下都没有多少辆,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骑上的瞬间陈兵仿佛成了全北京城最靓的仔!
就是坐垫上翘严重,硌鸡蛋。要不是他家那辆更差,他高低得换一辆……
院墙西门外是条土路,陈兵骑慢了些,四下张望。
路对面是未来电影学院的校址,8年后才会搬到此处,眼下狗尾巴草一茬接一茬争相往外冒,原生态未被开发。
往北点是黄亭子生产队,西北小角落有块地,几年后儿影厂成立便设在这里,再往后此处还会成为6公主的办公地址…
越过电影学院的未来校址,往南则有一块菜地,10年后国家专利局的大楼会在这里修建。
他一路循着槐花香前进,在北三环中路交汇的路口向东面一转,视线随之开阔,道路好了些,中间用柏油铺成,两侧依旧是沙土路。
眼前多为低矮平房和荒草野地交汇,与记忆中的BJ相去甚远。
一眼望去,最气派的建筑与北影厂无关,而是坐落于路对面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亦不过是一幢联排的苏联式建筑。
天空灰蒙蒙一片,偶尔有辆汽车经过扬起浮沙,使得视线蒙上一层不真实的黄,仿佛这不是BJ,而是身处在大农村。
不做停留,陈兵一路途径总政家属院、北太平庄商店,总参干休所,新影厂……
整个北太平庄多为文化艺术和教育单位,找机会出门丢块石子,砸中的人说不定都是位老艺术家。
陈兵奋力往前多蹬几步,在十字路口南下,转到新街口外大街,人群和车流终于多了起来。
视线几乎被中山装和解放装所占据。
目之所及是泾渭分明的单一颜色海洋,首先是绿的,然后是蓝的灰的,间或添点儿白的、黑的,偶尔飘过不同的花色,匆匆一瞥便被淹没在人群当中。
陈兵下意识低头一瞧,原来他随意披上的也是件藏蓝色“的卡”面料的中山装,没有任何特殊。
路过北师大东门时,他多看了一眼,终于汇入到这片颜色单一的时代大流中,成为人群里并不起眼的一点,同他们一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