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军工模拟器 第33章 霹雳-3改空空导弹

作者:疯子C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9:58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周一早上。

陈羽躺在床上,神清气爽着。

看着许灵韵急匆匆离开,门关上,他脸上不由得浮现一抹笑容。

等到许灵韵离开后,陈羽也从美妙状态中走出来。

每个人都有贤者时间。

陈羽穿越到这个时代时,以为自己早已看淡风云,可以随时保持贤者时间,对女色不以为意。

可是后面陈羽发现自己错了,而且大错特错,错得离谱!

七情六欲,乃是人之常情。

人之所以为人,便是因为人有七情六欲。

许灵韵的出现,让他的生活多了色彩,从单调的世界变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放在40年后,他只是个新手。可是放在这个年代,他就是老司机。

现在的女生就这点好,虽然各自有各自的精彩,但毕竟见识少,连陈羽都能化身老司机。

起来洗个澡,洗漱一番后,陈羽穿好衣服,带着他的包就离开,前往食堂。

此时食堂已经过了高峰期,人并不多。

陈羽的早餐,选择了小米粥配包子馒头。

美滋滋地享用早餐后,陈羽往钱永强的办公室而去,跟钱永强打个招呼后,陈羽便到了他办公室。

他的办公室就在钱永强隔壁,和别的讲师挤在一块,一间办公室足足有十二张办公桌,显得很拥挤。

不过没办法,现在北航的条件就是这样。

教室不够,宿舍不够,师资力量不足,连教师办公室也不足。

陈羽在自己办公桌坐下来,然后看着虚拟面板。

霹雳导弹3改进型,已经在这几天完成了科研,三维图非常的显眼,与原本的霹雳导弹3有了很大的改变。

或者说,这简直是两种不同型号的近程空空导弹。

该空空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舱面与弹翼前后呈X-X形配置。全弹由制导控制舱、引信与战斗部、动力装置、弹翼与舵面所组成,制导方式采用红外寻。

制导控制舱内装导引头,主要包括位标器、电子组件和伺服组件三部分。红外位标器是由陀螺光学装置、电磁线圈、制冷器等组成,用于探测目标位置信息。电子组件由电子元件、连接件和固态电路组成,用其将目标信息转换成跟踪和制导指令信号。伺服组件主要包括燃气发生器、气缸、活塞、摇臂、电磁线圈等,用其把制导电信号转换成控制舵的操纵力矩。

引信,顾名思义是在导弹接近或者命中目标时实时引爆战斗部。

战斗部,采用普通装药的破片杀伤战斗部,用来摧毁目标。

动力装置,采用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导弹提供前进的推力。

整个导弹长2.87米,弹径0.127米,翼展0.64米,全弹发射重量为87千克,战斗部重9.5千克,最大速度达到3马赫,最大射程14.5公里,最小射程500米。

这款导弹,能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作战。

陈羽开始画图,虽然只是一款近程空空导弹,但是设计图可是不少。

不仅仅是结构设计图,还有各个部件的设计详图。

这个时代,没有电脑、PS、AI和数位板,画图都依靠直尺、圆规等各种工具进行手工绘制。

现在陈羽画图速度比一开始快,但是再快也比不上电脑制图。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

陈羽白天忙着干活,晚上也得加班忙着干活。

为了身体,陈羽都开始泡枸杞茶。

这养生,得从年轻就开始。

不然的话等老了,可能就来不及。

这一天,陈羽将导弹设计图全部完成,足足几百张设计图。

他的这些制图,堪称是标准制图,制图之漂亮、标准,估计整个北航也找不出一个比陈羽更好的了。

陈羽活动了一下身体,身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不行,不能再用手工画图,累死人!”陈羽嘟囔着,这手工画图效率太低了,陈羽异常怀念,那个可以用电脑制图,有着各种各样的画图制图软件的年代!

计算机的发展,对于效率的提高,那是无以伦比的。

为何会称作计算机时代,便是因为计算机深刻地影响了各行各业,对时代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力。

在美国,个人电脑时代已经开始了,但是在中国,还没有。

以后大名鼎鼎的联想,这时候连影子都看不到。

陈羽现在有一种冲动,那就是将个人电脑研发出来,用来提升工作效率。

看了看天色,陈羽将图纸放好。

他的这些图纸,涉及到空空导弹,属于军事机密,保密级别非常高,按照霹雳3空空导弹的保密级别执行。

除了陈羽外,也就只有钱永强可以调看。

陈羽去了北航计算机室,这里有着一台DJS-050微机。

中国计算机从1958年开始发展,已经走到了第三代了。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研制,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研制,第三代基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

1973年,由北大、京城有线电厂和然画布等有关单位共同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150机,该机字长数48位,每秒运算100万次,主内存130K,主要用于石油、地质、气象和军事部门。

1974年清华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DJS-130小型计算机,此后共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逐渐形成了我国第一种国产DJS-100系列机。这DJS-100系列机应用范围不再用于军事领域,而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军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了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过程控制、数据采集、信息和事物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1977年4月,安徽无线电厂、清华和四机部六所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从此揭开了中国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仿8080的4片微处理器和多片的6800微处理器,随后研制单片的仿8080与6800微处理器。

北航的这台DJS-050机,便是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来的。

陈羽的手放在DJS-050机上,一下子虚拟面板便形成了DJS-050机三维图,同时形成了一整套设计资料。

陈羽便开始在DJS-050机的基础上,建立科研任务。

仅仅是DJS-050机,肯定无法满足陈羽的要求。

哪怕因为受限于工业水平,无法达到以后电脑的程度,但是陈羽也想搞一台电脑,可以达到这个时代的顶尖水平。

至于芯片这一类,因为歼-7改需要用到大量的芯片,有关单位已经根据陈羽提供的芯片技术,早已在进行生产,虽然只是很小批量生产,但是完全可以满足陈羽研制电脑所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