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琼州岛,琼山海关办事大厅,朱棣等人坐在厅内,久久难以回复情绪。

“勉仁,此事你怎么看?”不知过了多久,沉默的朱棣突然发问。

勉仁,乃是杨荣的字,虽然杨荣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但要问朱棣最信任谁,那定然是杨荣无疑。

三杨之中,他年纪最小,却最为机敏,常随朱棣左右参事。

这也是为什么杨士奇和杨溥都被下过狱,独有杨荣一直备受恩宠的原因。

现在朱棣问起此事,杨荣的第一感觉就是老皇帝恐怕已经对琼王升起了疑心!

毕竟,老爷子得位不正,装疯卖傻多年,早已经杜绝了感性的影响。

若是琼王按部就班,好生教化一方百姓,那在朱棣心中自然会是一个好儿子。

可现在,不管是否真的见到琼王,至少看琼州本地情况,琼王已经有了造反之基。

在帝王家,一旦涉及到皇权之争,那就只有敌人,没有父子亲情了!

别看朱棣对朱高煦一忍再忍,实际上这是因为朱高煦战功太大,且没有实质举动,所以朱棣还愿意容忍。

相比朱高煦来言,琼王朱高燨一没有参加靖难,二在朝中没有党羽,小小年纪就已经远离京城,若真有反心,那朱棣绝不会容忍!

可这终究是帝王家事,他一个外臣,自然不敢掺和,犹豫了片刻,他方才拱手回道:“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此语出自《论语》,其意很简单,我不知道全部情况,所以不发表意见!

“好个大学士!”朱棣冷笑了一声,敲了敲椅子的扶手,又问道:“老二,瞻基,你们怎么看?”

这话一问出,朱高煦就迫不及待道:“这还怎么看,调兵啊爹,老四要反了!”

朱棣听着,面无表情的看向了朱瞻基,朱瞻基见状,犹豫片刻,也学着杨荣道:“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也是朱瞻基长大了,若是以前,说不得要和朱高煦是一个反应!

毕竟,他爷爷朱棣已经年迈,他爹朱高炽监国多年,皇位是稳的。

他爹能当皇帝,那下一个顺位继承的皇帝必然是他朱瞻基。

可现在四下环顾,大明朝的情况可算不上特别好,一方面建文帝仍然没有消息,威慑尚在;

另一面,朝中人才凋零,只有三杨著称,远没有洪武时期那般人才济济。

在这种情况下,他二叔朱高煦蠢蠢欲动,现在来了琼州,又发现四叔朱高燨也不是省油的灯。

纵使他朱瞻基文武双全,可面对这种情况,他还是感觉有些棘手。

然则这话不能明说,这些年在他爹朱高炽的言传身教下,他已经知道为人之道,在于锋芒不能毕露。

现在老爷子问他是什么看法,不是想知道他的真实想法,而是要知道他对自己亲人会是什么态度。

所以即便心中已经对四叔升起了警戒,但他还是需要表达自己愿意探查真相之心!

由是,杨荣的一句‘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方才是真正的标准答案。

果然,随着他一语说罢,朱棣便冷笑道:“你也是个浑水摸鱼之辈!”

不过冷笑之中,他却不再询问,反倒是靠在椅子上,抬起头来,幽幽道:“你们说老四这琼州,到底哪里来的这几百万人口?”

实则老朱并不太担心他家老四朱高燨会不会造反,因为他虽然老迈,短时间却死不了。

大明有两京一十三省,人口五千多万,府兵百万,无论是底蕴还是战争潜力都远超琼州。

故而老四即便造反,他也有信心在短时间之内将老四给按下去!

但他有一点很好奇,琼州到底是哪里来的这么多人口?

须知方才吴楷言说琼山人口就接近百万,而琼州府领有三州十三县,琼山只是其中人口最多的一县。

假设琼山有百万人口,那加上剩余十二县,那三四百万应该是有的!

而琼州在永乐元年,在籍户口也不过八万,人口不超过四十万!

也就是说,短短十一年,琼州的人口增加了数倍之多,这显然不合常理!

众人听得此言,自然都是深思,唯有杨荣思虑了一会儿道:

“此事倒也不难推测,黄老爷可还记得永乐五年,安南之役?”

安南之役,指的是永乐四年,安南安南国王之孙的陈天平投靠明朝,安南外戚黎季嫠假装邀请此人回国,在路上埋伏明军。

朱棣闻之大怒,故在永乐五年命朱能、张辅、沐晟等大将南伐安南。

是役,明军大胜,安南国灭,朝廷立交趾布政司,交趾自唐以后重新回到版图之内。

永乐五年,也即朱高燨就藩的第二年,至今九年之前!

回顾往昔,朱棣微微颔首,示意自己依然记得此事,杨荣见状,便又道:

“昔日交趾布政司初立之时,朝廷清点人口,查交趾一百八十县,户有三百一十二万。”

“然则当年清点人口,却发现交趾境内独有户二百八十四万,其间少了二十八万户!”

“当时经朝廷清查,安南交趾大乱之时,便有大量汉人百姓迁出。”

“彼时我等皆以为彼等出海为盗,故未彻查,可这数年来,海上却无这等海盗的消息!”

“此处便有二十八万户,百万人口,再有原岛居民、黎民,亦有近百万人口,再加上这些年两广南渡之人......”

“好了,不用再说了!”没等杨荣继续说下去,朱棣便挥手打断。

他本以为琼州如此应该是薅他墙角,正准备回去彻查。

结果杨荣一分析,他才发现朱高燨不仅没有薅他墙角,反倒帮了他一把。

因为安南收复之后,没多久就再度叛乱,至今已经叛乱了三次。

朱高燨挖安南百姓,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削减交趾叛军的实力。

此外,原本几十万人口不说,朱高燨又收服了几十万黎民,这是功劳。

再加上那些南渡百姓,即便不南渡也会成为流民,朱高燨收纳这些人,也是功劳。

也即是说,琼州能有今天,还真就和大明没半点关系,朱高燨不仅没过,而且有功?

在知道这点之后,朱棣便没了方才恶感,反倒是喃喃自语道:

“这臭小子,他娘的真有本事啊,上百万人,说收就收!不错,能折腾,是老子的种!”

他这人不怕儿子混,就怕儿子没本事,显然朱高燨就是那种又混又有本事的!

十六岁就藩,硬生生在这一穷二白的地方打下了这么大家业。

这其中不仅要心理素质足够强,还要求有一定的文治武功,既能安百姓,也能平乱民。

从这点来看,某种意义上,这么多年,他家老四的表现,才是最亮眼的那一个。

相比起朱高燨来说,他无论是朱高煦还是朱高炽,都显得有些偏科。

恍惚之间,朱棣忽然有种奇怪的想法升腾而起,难道他家老四才是最适合当皇帝那个?

想到此处,他又摇了摇头,忙道不可能,那臭小子,那里是当皇帝的材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