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无比巧妙地将圣旨之上那个充满了毁灭意味的抹去,偷换概念成了针对整个书院的政治上的大清洗。
虽然将士们对这个命令感到不解,但出于对许卓的信任与服从,他们依旧轰然应诺,声震四野。
“遵命!”
许卓随即开始下达一系列的指令。
他命令早已在江南待命的岳飞将军。
即刻起率领五万大军,将整个白鹿书院所在的衡山,都围得水泄不通,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但只许围困不许强攻!
他要用这种方式,形成一种悬于白鹿书院头顶之上的巨大军事威慑。
与此同时,他自己则连夜秘密拜访了那位,之前曾协助他发动舆论战争的江南大儒顾炎武。
顾炎武的书房之内古朴素雅,这位在江南士林中素有清名的老者,看着眼前这位风尘仆仆却眼神坚毅的年轻人,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许卓将一份经过处理的圣旨内容告知了顾炎武。
并未提及抹去二字,只强调了女帝要彻查此案的决心。
随即长身一揖,诚恳地说道:“顾先生,白鹿书院乃天下文道圣地,本不应为刀兵所辱。然何敬此獠倒行逆施,已将圣地变为藏污纳垢之所,本公实不忍心让百年清誉,毁于一旦。”
他看着顾炎武,目光灼灼。
“所以本公想邀请您,以及一批在江南素有清名,且与何敬并非一路的鸿学大儒,组成江南士林清查团。”
“以你们文人自己的方式进入书院去清理门户,还白鹿书院一个清白,也还天下读书人一个公道。”
顾炎武看着许卓那真诚的眼神,沉默了许久,最终长叹一声。
“护国公有此心胸与远见,实乃我大梁之幸,我江南士林之幸。老夫领命。”
许卓的决定以八百里加急的形式秘密奏报回京,奏折之中他详细阐明了自己如此行事的利害关系,恳请女帝理解。
然而这封本应是绝密奏报,其内容竟在抵达京城的第二天,就在朝堂之上被有心之人故意泄露了出去。
御史大夫魏征听闻此事后当即炸毛,他无法理解也绝不接受许卓这种在他看来与矫诏无异的行为。
次日金銮殿上,这位三朝元老手持笏板浑身发抖。
他立刻联合了数十名同样认为许卓权势过重,行事已无所顾忌的御史言官,对远在江南的许卓发起了最为猛烈的雷霆弹劾!
“陛下!”
魏征老泪纵横,跪倒在地,声音之中充满了痛心疾首,“护国公许卓,竟敢伪造陛下圣旨,曲解陛下之意,此乃视君上如无物,视国法如儿戏的欺君罔上之大罪!”
他指控许卓拥兵自重。
在江南平叛之后不思立刻回京复命,反而私自结交江南士林领袖,收买人心,此乃意图不轨之心昭然若揭!
魏征最后抬起头,那双浑浊的老眼之中充满了为国尽忠的决绝。
“老臣斗胆,恳请陛下立刻下旨,革去许卓护国公之爵位,收回其所有兵权,并即刻将其押解回京,明正典刑!”
他一字一顿,声音响彻整个金殿!
“以儆效尤!”
江南,白鹿书院。
山脚之下五万大军旌旗蔽日,将整座衡山围得水泄不通,肃杀的军威让山林间的鸟雀都为之噤声。
山门之内数千名白衣学子手持棍棒严阵以待,脸上写满了被围困的屈辱与捍卫圣地的悲壮。
空气,仿佛凝固了。
就在这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时刻。
江南大儒顾炎武,手持着由护国公许卓亲授的先斩后奏金牌,仅带着十数名同样是在江南士林中素有清名的老学者。
从山下的大军阵前,向着那紧闭的山门缓步走去。
他们的身后没有一兵一卒跟随,只有那萧瑟的秋风卷起他们的衣袍。
书院的学子们看着这几个颇为敬重的老先生,此刻却与那兵临城下的酷吏站在一起,眼神之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愤怒,有不解,更多的却是失望。
“顾先生!您为何要助纣为虐?!”
何敬的大弟子一个名叫陆远。
在江南士林中以口才和文采著称的青年学者,第一个排众而出,他指着顾炎武,声色俱厉地质问道。
“许卓那酷吏,焚我经书,辱我斯文,如今更是大军压境,欲将我白鹿书院这千年文道圣地,夷为平地!”
“您身为我江南士林领袖,非但不为我等发声,反而甘为其走狗!您对得起天地!对得起圣贤吗?!”
面对这诛心之问,顾炎武的脸上,古井无波。
他没有理会陆远,只是看着那黑压压的人群,朗声说道:“老夫此来,非为许公,亦非为朝廷。”
“老夫,只为这天下读书人,求一个真相,讨一个公道!”
陆远闻言冷笑一声。
“公道?好一个公道!”
他振臂一呼,“诸位同门!既然顾先生想要公道,那我们,便与他好好地辩一辩这公道!”
他竟是要在这书院的讲坛之上,当着所有人的面,与顾炎武展开一场公审!
白鹿书院,杏坛之上。
陆远慷慨激昂,引经据典,口若悬河。
他避而不谈何敬掳走苏晚晴,以及藏经塔内的种种诡异。
他只将何敬所有的行为,都巧妙地美化成了一场,为了打破世袭皇权之腐朽,建立一个“天下为公,贤人治世”的伟大理想!
“我师何敬,其所作所为,非为一己之私!”
陆远的声音极具煽动性,他对着下方数千名学子,嘶声吼道!
“他是为了要建立一个,再无暴君,再无酷吏,人人皆可为尧舜的,大同世界!”
“为此理想,些许的牺牲,又算得了什么?!我师,是在为天下万民,探索一条,通往真正盛世的道路啊!”
“而顾先生你们,却被眼前的浮云遮蔽了双眼!被朝廷的功名利禄腐蚀了内心!你们是在助纣为虐!是在扼杀一个足以让天下万民,都迎来真正光明的伟大理想!”
他这番话,说得是荡气回肠,极具蛊惑之力。
不少本就对朝廷不满的年轻学子,此刻皆是听得热血沸腾,看向顾炎武等人的眼神,也变得愈发不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