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
林夏站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星月夜》前,画布上的漩涡在她眼中是一片灰蓝。她的瞳孔里植入着最新的虹膜芯片,能将所有颜色转化为不同灰度。“红色是最深的灰,蓝色像被稀释的墨。“她对身旁的策展人解释道,声音里带着职业性的冷漠。
(芯片的纳米线路在视网膜上投射出实时数据流,梵高使用的群青颜料在她视野中显示为#333333。林夏突然想起六岁那年,她把晚霞画成铅灰色,被母亲送进儿童心理诊所的情景 )
(2024-2026)
2024年3月伦敦大学实验室
林夏的量子计算机正在解析第108份色盲基因样本。“这种新型视锥细胞突变,“她对着全息记录仪说,“能让患者感知380-740纳米以外的光波。“实验室的紫外线灯突然闪烁,监控显示有人非法入侵。
(林夏抓起防辐射面罩时,注意到自己的白大褂下摆沾着某种荧光物质。后来她才知道,这是陆明在美术馆调试紫外线颜料时留下的痕迹 )
2025年9月巴黎地下画廊
陆明的画作《紫外线的狂欢》正在展出。当林夏的手触碰到他的调色板时,两种截然不同的光谱在空气中碰撞出诡异的涟漪。她的芯片瞬间过载,无数超越光谱的颜色在视神经中炸开。
(林夏看见自己的虹膜在陆明瞳孔里的倒影,那是一个由紫外线构成的曼陀罗图案。这个画面后来成为她论文《跨光谱感知的神经机制》的封面插图 )
2026年1月剑桥大学医院
“你的视锥细胞发生了结构性重组,“医生指着脑成像图说,“这种突变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一。“陆明突然握住林夏的手腕,将她的手按在自己眼窝上。林夏的芯片瞬间过载,无数超越光谱的颜色在视神经中炸开。
(林夏的实验室日志第47页记载:“当皮肤接触到陆明的温度时,我看见自己的白大褂变成流动的彩虹。这可能是芯片故障导致的神经幻觉,但...我希望这是真的“)
(2027-2028)
2027年5月苏富比拍卖行
陆明的《紫外线的狂欢》拍出2.3亿美元天价。庆功宴上,生物科技公司CEO递来合同:“只要你同意基因改造,我们就能让所有人看见你眼中的世界。“违约金条款足以让他倾家荡产。
(林夏在洗手间发现陆明的药瓶,标签上写着“基因稳定剂“。她偷偷取样分析,发现其中含有逆转录病毒成分 )
2027年11月东京总部
林夏潜入公司数据库,发现所谓的“颜色标准化计划“竟是将全人类的视锥细胞统一改造成陆明的基因序列。当她试图拷贝数据时,警报突然响起。
(逃跑时,林夏在通风管道发现一具尸体。死者是公司前首席科学家,手里攥着褪色的色盲检测图。后来证实,他就是二十年前启动“普罗米修斯计划“的核心人物 )
2028年3月威尼斯双年展
陆明正在给最后一幅画上色,颜料里掺着公司提供的基因稳定剂。“他们说这是为了艺术,“他的手在画布上颤抖,“可我总觉得,这会杀死某种更珍贵的东西。“
(林夏注意到陆明的瞳孔正在变色,原本的琥珀色中泛起幽蓝。这个细节后来成为她反基因病毒的关键靶点 )
(2029)
2029年4月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林夏将反基因病毒喷洒在《星月夜》的展柜上。所有观众突然陷入黑白世界,唯有陆明的瞳孔里,依然跳动着紫外线的火焰。
(博物馆的监控录像显示,病毒颗粒在空气中形成梵高星空的图案。这个画面后来被命名为《病毒的自白》,成为色盲艺术家运动的标志 )
2029年7月南极科考站
林夏在极端低温下调试病毒参数。“病毒会暂时关闭视锥细胞的基因突变,“她对着镜头说,“但我发现了更惊人的副作用...“
(当她取下防辐射面罩时,世界在她眼中重新变得五彩斑斓。原来病毒同时激活了她被芯片抑制的原生视锥细胞,这个发现彻底改写了人类颜色感知的历史 )
(2035)
2035年12月北极光社区
林夏在极光下创作的紫外线壁画正在揭幕。陆明突然握住她的手,两种不同的光谱在皮肤接触处交融。他们的影子在雪地上重叠,仿佛在书写着人类认知史上最惊世骇俗的悖论。
(社区的生物传感器显示,所有居民的视锥细胞正在发生二次突变。这个现象后来被称为“极光效应“,标志着人类感知进化的新纪元 )
2036年3月国际空间站
林夏在零重力环境下进行跨光谱实验。当紫外线与宇宙射线发生碰撞时,她看见整个空间站被包裹在一层彩虹色的光晕中。
(实验日志第1008页记载:“今天,我终于理解了陆明说的'色盲是另一种完整'。当我们不再执着于看见相同的颜色,反而能触摸到宇宙最本真的模样“)
尾声(2045)
百年后的色盲博物馆里,林夏的虹膜芯片与陆明的紫外线颜料并列展出。全息导游说:“这两件文物见证了人类最伟大的认知革命——当我们承认感知的局限,反而打开了无限可能的光谱。“
(某个平行宇宙中,六岁的林夏正把晚霞画成铅灰色。她的母亲没有送她去诊所,而是递来紫外线颜料:“试试这个,或许你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