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是阿甲的舅舅,是个学识渊博的人。17岁考的临夏师范,师范读完就直接参加了工作。起初是在吹麻滩中学工作,担任语文课程,然后因为工作调动调到临夏,也一直担任语文课程。
文华舅舅还是个刚正不阿的人,那些吃饭送礼,吃拿卡要那一套在他看来就是对崇高人性的亵渎。文华舅舅的直爽对比魏征,海瑞,于成龙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写过书,做过研究。是阿甲所在那个小县城里实实在在的为数不多的文人才子。但就是因为不懂社会的潜规则,不懂送礼,不懂求人办事的礼数,他那渊博的学识也只能化作在工作中从皮肤的毛孔里渗出的汗水。阿甲读高中期间做过一个调研——《保安族的文化习俗和饮食习惯的研究》。阿甲把用了二十几天拍摄的照片,视频,记录的所见所闻都简述和呈现给文华舅舅,然后根据文华舅舅的指导,写出了一篇全校拜读的文章,挣够了两个学分。
文华舅舅还是个有野心的人。92年,文华舅舅还跟着大部队下海经商,前往上海去追寻自己的发财梦——开拉面馆。那时候的文华舅舅意气风发的,跟铜铁一样生猛,带着七八个关系相当好的朋友去的上海。勉强开了一年不到,结果赔的裤衩子都不剩,差点回不来了。自那以后,乖乖的上班,再也不敢胡咧咧。
文华舅舅在工作中也是一把好手,是个工作狂。为了家庭,为了子女,能多干就多干,好多单位里面的事都是抢着干,争着做,在阿甲的印象中,文华舅舅总是加班,总是加班。阿甲和哥哥好多时候都会在夜里去找舅舅,那时候他还趴在办公桌上写汇报材料,写研究报告,给学生的作业批注释。把自己弄得跟个皇上一样。然后总会在两个孩子的期待中,拖着疲惫的身体拎着两个孩子回家。那时候阿甲和哥哥都不解,问舅舅为啥总是加班。文华舅舅都会说:‘踏实一些,不要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阿甲和哥哥也似懂非懂的点头。
阿甲在外公家长大,父母亲因为工作忙顾不上。导致文华舅舅是跟他最亲近的人。文华舅舅每次从临夏回来,都会给阿甲带礼物,糕点,玩具,电子琴,自行车,滑板车,旱冰鞋,唱歌机,随身听……
文华舅舅有一个儿子,跟阿甲同岁,但是比阿甲大一个月,阿甲叫他睿鑫哥哥。文华舅舅和睿鑫哥哥都对阿甲疼爱有加。有时候跟着外公去临夏,去舅舅家住几天,睿鑫哥哥会把自己的玩具送给阿甲玩,也会把储钱罐里的零花钱拿出来带着阿甲偷偷去买零食,他们俩追着挑担子的货郎跑又或者出入小区门口的小卖铺,从货郎手里买上自己喜欢的喷火枪,弹弓叉,游戏卡,飞行棋。到小卖铺里买辣条,买小面包吃,买榨菜吃。不到一会,就把凑了半年的零花钱整光了。多半时候,文华舅舅也会慷慨解囊,再给两个小毛孩子一些零花钱,两个人又开心的跟个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阿甲跟着睿鑫哥哥一起穿梭在临夏的大街小巷,敲敲这个小伙伴的家门,叫叫那个小伙伴的名字,玩的不亦乐乎的。
阿甲哪里见过那种世面,6层的楼房,甜美的糕点,好玩的电子游戏,在阿甲的小镇子里是没有的。
后加,阿甲上初中,跟着哥哥一起到临夏补文化课。那时候也是住在舅舅家。每天早晨7点多,舅舅会提前把牛奶热好,然后把馒头蒸好,放在餐桌上。阿甲和哥哥吃饱了就去补习班。好多好多次,都是如此。
文华舅舅把阿甲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听阿甲发牢骚,听阿甲说学校里的事,听阿甲说小镇里的事。然后又将阿甲不懂的问题,不理解的层面,一一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