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的事务终于讨论完毕,大殿内弥漫着一股凝重而释然的气息。这时,殿外的长廊上响起了一阵细碎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身着华丽太监服饰的小太监,脚步轻快地步入大殿,他手持拂尘,低头恭敬地禀报道:“禀皇上,宝亲王已在殿外恭候多时,静候皇上召见。”
弘韵轻轻抬了抬手,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御案旁的座钟,那精致的指针正不偏不倚地指向了数字十,时间已悄然流逝至十点。他这才恍然想起,自己因忙于国事,竟忘了早先与弘历的约定,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歉意。
“让他进来吧!”弘韵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小太监闻言,连忙低身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喳——”,随即转身,步伐轻盈地退出了大殿。
不多时,大殿的珠帘轻轻晃动,一位身着亲王服饰的青年男子缓步踏入,他便是宝亲王弘历。弘历的面容俊朗,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凡的气质。他按照宫廷的惯例,双膝跪地,双手交叠置于额前,恭敬地行礼道:“臣弟请皇上安,愿皇上龙体康健,万寿无疆。”
弘韵见状,眉头微微一皱,随即起身离开御座,步伐稳健地走到弘历面前,双手轻轻扶起他,目光中满是兄弟间的温情:“朕躬安,无需多礼。朕早已说过,兄弟之间,何须如此拘礼,更不必跪拜!”
弘历被扶起后,脸色微红,连忙推辞道:“臣弟不敢,规矩不可废,以免乱了朝纲。”
弘韵闻言,脸色一正,目光如炬,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朕说的话,便是规矩!兄弟情深,岂能被这些繁文缛节所束缚?”
言罢,弘韵与弘历相视一笑,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而温馨,仿佛连空气都充满了亲情的味道。
但是如果有熟悉内廷的人却知道这只是假象而已。
弘韵微微一顿,神色中带着几分歉意与诚恳:“朕如今登基未久,诸事繁杂,方才才将苗疆事务处理完毕,竟忘了与四弟你的约定,实在心中有愧。”
弘历闻言,连忙躬身行礼,语气中带着谦卑与理解:“不敢,不敢!皇兄为国事操劳,日理万机,臣弟怎敢有所怨言。”
弘韵轻轻摆了摆手,目光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许:“明年朕便要正式改元,届时各藩国都将前来朝贡祝贺,此事关系重大,若无得力之人牵头,实难妥善安排。朕思来想去,觉得你最为合适,礼部将全力配合你的工作。”
弘历心中一动,深知这是自己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道:“臣弟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兄厚望。”
弘韵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第一步,朕想让你先把北京城修葺一新,打扫干净。你看这城中,除了通往皇城的大道还算整洁,其余皆是泥土路,遍地泥浆,污物堆积。想当年你我兄弟二人上朝之时,一遇雨天,便只能依靠太监们背负至金水桥,何等不便。”
说到这里,弘韵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回到了那段青涩的岁月:“朕记得有次,四弟你还曾感慨,希望有朝一日能让北京城焕然一新,修建一座美轮美奂的园子。朕在想,与其再修新园,何不将这笔钱用于整治北京城的环境呢?让百姓们也能享受到皇恩浩荡,共享盛世繁华。”
弘历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这是皇兄对自己的信任与期望。他郑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臣弟定当尽心竭力,不负皇兄所托,定要让北京城焕然一新,成为我大清的骄傲。”
弘韵深思熟虑后,缓缓说道:“朕经过再三思量,决定设立一个‘创建卫生城市事务处’,旨在全面改善京城的卫生环境。朕决定任命你为提调大臣,负责统筹顺天府及五城兵马司的人力资源,并招募必要的人员,专门负责城市的清洁卫生工作。”
他顿了一顿,目光中透露出对民生的关怀:“此次整治,朕决定不再征发徭役,而是采取雇佣的方式,让京城里的旗人子弟以及生活困苦的百姓们参与其中,既能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又能为京城的卫生环境出一份力。”
弘韵接着说道:“朕会从内务府拨款,作为此次整治的初始资金。但朕也希望你能够发挥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地进行募捐,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这样一来,我们的整治工作就能更加顺利地推进。”
弘历闻言,心中倍感振奋,他深知这是皇兄对自己的信任与重托。他郑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臣弟定当不负皇兄所望,尽心竭力地做好这项工作。臣弟会立即着手筹备,确保‘创建卫生城市事务处’能够迅速成立并运转起来。”
弘韵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相信弘历的能力与决心。他说道:“好,朕就等着你的好消息。记住,这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大事,也是一项彰显我大清国威的盛事。你一定要全力以赴,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弘历再次躬身行礼,语气中带着无比的坚定与自信:“臣弟遵旨,定当不负所托。”
“你先下去吧,下午的时候会有旨意到你府上,届时你就拿着旨意办事吧。”弘韵的话语简洁明了,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权威。
弘韵说完这番话后,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弘历可以退下了。
弘历闻言说了句:“臣弟遵旨,定当不负所托。”
说完,他转身缓步退出大殿,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他知道,自己即将承担起一项重要的使命,为京城的卫生环境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要让弘韵看见自己的能力。
午时分,果然如弘韵所言,一份旨意送到了弘历的府上。
同时一份圣旨也给了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让他们提供人手供弘历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