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殿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若有似无的龙涎香,这股香气仿佛是从远古时代飘来的,带着神秘而古老的气息。它并不浓烈,却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醉其中,心神渐渐宁静下来,与殿外略显阴沉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殿外,乌云低悬,似乎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秋雨,
当李卫、张廷玉、鄂尔泰三位重臣步入这威严的殿堂时,他们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大厅中回响,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稳有力。殿内布局严谨,金碧辉煌,雕梁画栋间透露出无尽的皇家气派,宝座高高在上,其上覆盖着华丽的黄缎,彰显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而在这宝座下方两侧,特意设置了两把雕花精美的座椅,显然是为今日受诏前来商议朝政的他们准备的。
三人对视一眼,心中皆明了此次召见的重要性。
在养心殿的深处,御案前,弘昀正全神贯注地阅读着一摞摞堆积如山的奏折。窗外,乌云压顶,开始偶尔有几滴细雨透过云层,悄无声息地落在窗棂上,发出细微的声响,与殿内紧张而专注的氛围形成了微妙的和谐。
这些奏折,皆是雍正皇帝病倒前亲笔批阅,每一份都承载着他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关怀与深思熟虑。弘昀,作为新帝,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他必须仔细研读这些奏折,以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他首先翻看的,是那些与他之前负责的苗疆事务相关的奏折。苗疆之地,地形复杂,民情各异,治理起来颇为棘手。但弘昀在调度苗疆事务期间,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与决心,他深知稳定苗疆对于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因此,他特别关注那些反映苗疆事务进度的奏折,希望从中找到进一步巩固边疆、促进民族团结的线索。
他逐字逐句地阅读,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点头赞许,心中对苗疆事务的进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他深知,这些奏折不仅是对他之前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治理方向的指引。他必须仔细思考,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与教训转化为实际的政策与行动,以确保苗疆的长治久安。
几个大臣步入养心殿,脚步在厚重的地毯上几乎无声,但他们的到来却如一股无形的力量,让整个殿堂的气氛更加凝重。他们行至御案前,齐齐跪拜,声音清晰而坚定:“臣张廷玉、鄂尔泰、李卫参见皇上。”
弘昀从奏折中抬起头,目光深邃而平和,他轻轻抬手,示意三人平身:“诸位爱卿免礼。”
张廷玉、鄂尔泰、李卫依次起身,站定后,目光皆落在弘昀身上,等待着他的指示。弘昀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不容忽视的坚定与睿智。
“朕知诸位爱卿皆是我大清之栋梁,今日召集尔等前来,乃是有要事相商。”弘昀的声音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在殿堂中回响。
弘昀微微颔首,语气平和而威严:“免礼吧。你们都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事情繁多,要议的也不少,恐怕得花上些时辰。”
张廷玉、鄂尔泰、李卫三人齐声回应:“遵旨,谢皇上恩典!”言罢,他们小心翼翼地各自落了座,只敢将半边屁股搭在椅子上,保持着应有的恭敬与谦逊。
弘昀见状,心中暗自点头,却也明白这种谨小慎微的态度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他深知,自己初登大宝,根基未稳,恩典过重确有可能引发朝野动荡,乃至不必要的猜忌与纷争。因此,他选择以稳为主,逐步树立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在暗中观察与考验着这些大臣的忠诚与能力。
“诸位爱卿,”弘昀开口,声音温和而有力,“朕今日召集尔等有诸多朝政需共商对策。朕知尔等皆是国之栋梁,愿尔等能各抒己见,共谋国是。”
弘昀轻轻清了清嗓子,目光凝重地扫视着面前的几位重臣,缓缓开口,将话题引向了正题:“朕近日所阅的折子,皆是关于苗疆局势的严峻报告。自雍正十三年二月以来,苗疆之地便风波不断,官吏的滥征钱粮激怒了古州地区的八妹、高表等寨的苗民,他们纷纷揭竿而起,反抗之声四起。更有包利之辈,趁机纠集了两万余众的苗民,于二十六日对古州城北的王岭汛地发起了猛烈的围攻。朕在潜邸之时,就曾接到过关于此事的奏报,当时哈元生与董芳两位将领因意见不合,导致大军虽云集数月,却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实乃憾事。朕当时也曾拟写折子,欲请先皇决断,更换主帅以挽颓势,然而,天不假年,先皇未及决断便龙驭上宾,留下了这诸多难题给朕。”
说到这里,弘昀不禁轻轻叹了口气,目光中透露出几分无奈与坚定。他深知,作为新登基的帝王,他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解决这些遗留问题。
张廷玉闻言,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深知苗疆之事非同小可,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边疆的安宁。于是,他恭谨地开口,将自己的看法娓娓道来:“禀皇上,此事在先帝时期便已在朝中引起了广泛的议论。臣以为,其主要根源在于先帝所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虽然此政策旨在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促进民族融合与统一,但实施过程中却难免触动了一些地方势力的利益,加之官吏的贪腐与滥征,使得苗民心生不满,最终引发了这场大规模的反抗。大军虽多次出征,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耗费了国家大量的钱粮与人力,实乃得不偿失。因此,臣斗胆建议,皇上不妨考虑暂时停止改土归流的进程,转而采取安抚苗民的政策,继续实行羁縻之策,以稳定边疆的局势。”
张廷玉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思熟虑的稳健与务实。
但是显然这个答案并不是弘昀所想要的,他不想以后自己这个皇帝要去贵州吃折耳根还要当地土司同意才可以。于是他转向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