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沉默了片刻后,不知是谁率先开口高呼:
“宣德陛下万岁!”
“宣德陛下万岁!”
“.......”
在百姓山呼海啸般的簇拥声中,朱瞻基离开了现场,返回皇宫。
不远处酒楼里,现场的文官脸色全都阴沉到了极点。
“张兄!这就是你口中的安排妥当?不仅没能伤到宣德分毫,反倒让他在百姓中的威望更上一层楼!”
张博的脸色同样难看到了极点。他原本以为,只需利用文官挑起舆论,就能迫使朱瞻基低头认错。毕竟,他们之前用这招对付崇祯,几乎是屡试不爽。可他万万没想到,朱瞻基竟能凭借三言两语,就轻易化解了他们的阴谋。
杨涟皱着眉头说道:“诸位,我必须郑重提醒大家,宣德和永乐可不是崇祯,别妄想用对付崇祯的手段来对付他们!”
张彩听后,愤怒地冷哼一声:“哼,永乐、宣德又怎样?大明的皇帝,又不是没出过意外。”
杨汝成赶忙劝道:“诸位,我可得提醒你们,对付宣德,要么一击必杀,否则,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张博略作思索,开口道:“那我们联系一下江南那边的人,告知他们宣德有意开海。我就不信,他们能坐得住!”
就这样,一个针对朱瞻基的新计划悄然成型。
.......
皇宫内。
“殿下!太子爷和太子妃从永乐朝过来了!”
自从来到崇祯朝,为方便调动两边资源,双穿门便安置在了皇宫内,由朱棣的亲信大军严密看守。
“我爹和我娘来了?”
“是的,殿下。此刻太子和太子妃正在乾清宫。”
朱瞻基听闻,只好先赶往乾清宫。
乾清宫内,朱高炽正在翻阅永乐之后的史书,接待他的正是朱由检。
“仁宗先祖,这些便是永乐朝之后的史书。”
朱高炽接过史书,翻阅起来,越看脸色越难看,最后停留在朱高煦起兵造反,被朱瞻基镇压,最后被做成瓦罐鸡的那一页。
“唉!都是一家人,何至于闹到这般田地。”
朱由检见状,赶忙安慰道:“仁宗先祖,宣德先祖当时也是迫不得已。”
朱高炽看向朱由检:“由检,你跟我讲讲这边的情况。”
“是,先祖。如今朝廷,由于我之前过度信任文官,致使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乱政,各地藩镇割据。”
“虽成祖爷率大军击溃闯军,解除了京师危机,但如今的大明依旧危机四伏。全国各地起义不断,关外满清对中原虎视眈眈,辽东之地已经尽数落入满清之手。”
“不久前,成祖爷已率兵出征,欲肃清山西、山东、直隶、河北等地。此外,北京城附近聚集了数十万流民。这些天,宣德先祖已着手清理朝堂贪官……”
朱由检将这些天发生的事详细说了一遍。经历周奎之事后,朱由检成熟许多,开始反思自己在位期间的种种,对文官也彻底没了好感。
朱高炽听后,眉头紧皱,崇祯朝的状况显然比他想象中更加糟糕。
这时,朱瞻基急匆匆赶了过来。
“爹,娘,你们都来了!”
朱由检见朱瞻基来了,急忙告退。
朱高炽神色复杂地看着朱瞻基,最后叹了口气:“小兔崽子,到了这边就开始放飞自我了?眼里还有我和你娘吗?”
朱瞻基苦笑道:“爹,这不是崇祯朝事情太多了嘛!”
太子妃张氏瞪了他一眼:“咋的,你爹一天天监国不着家,难不成你也监国了?”
朱瞻基笑道:“娘,您还别说,爷爷把崇祯这边的事请都交给我处理了,我还真在监国。”
张氏闻言,颇感震惊,不过朝中之事她不便过问。
朱高炽道:“坐吧!”
朱瞻基坐下后,问道:“爹,你们这次来所为何事?”
“我这次来有两件事。其一,想了解永乐之后的历史,以便在那边做出调整;其二,就是来看看这边的情况。目前看来,这边情况似乎很糟糕。”
朱瞻基道:“确实,大明近三百年积累的弊病,加上各种天灾人祸,处理起来确实棘手。”
朱高炽继续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处理这边的事?”
“崇祯一朝的朝廷已腐败到骨子里,唯有割除这些烂肉,让新肉长出,大明才能重焕生机。”
“唉!我听说你今天在菜市场公开审讯文官。”
“对!崇祯朝的文官已烂透,必须下猛药。”
朱高炽语重心长地说:“儿子,我知道你有改天换地的想法,但你要清楚,你要做的事,前路阻碍重重。”
“爹,我都明白。”
朱高炽看着眼神坚定的朱瞻基,又叹了口气:“唉!既然你已想清楚,就去做吧,爹和老爷子都会全力支持你。”
朱瞻基点点头,他深知自己要做的,是推翻士大夫的特殊权益,说白了就是向特权阶层宣战。
可若眼睁睁看着这里百姓尸横遍野,饿死之人随处可见,百姓一直受特权阶层压迫,那他这穿越又有何意义?
“既然你已想好,那就放手去做吧。”
朱瞻基道:“嗯,爹,您说说永乐那边的情况吧。”
朱高炽道:“永乐那边暂时没大问题。虽大肆采购粮食引得一些心怀不轨之人蠢蠢欲动,但都是小事。边关那边,草原部落得知三大营不在,开始有所动作,不过你二叔和三叔过去了,加上英国公,暂时不会出大乱子。”
朱瞻基点点头,当下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崇祯朝这边。
朱高炽看着朱瞻基,神情复杂:“儿子,历史上你二叔和三叔的结局,早晚都会被他们知晓,你打算如何交代?”
朱高炽将史书递给朱瞻基,那一页正是朱瞻基把朱高煦做成瓦罐鸡的事。
朱瞻基见状,心中苦笑,这是历史上宣德皇帝所为,跟他这个太孙朱瞻基有何关系?
“儿子,要是让你二叔知道这事,你觉得他会善罢甘休?”
朱瞻基心里明白,朱高煦本就觊觎皇位,若知晓朱瞻基登基后对他如此,本就想反的他,更是有了不得不反的理由。
“爹,您放心,这事我一定处理好。”
朱高炽道:“我知道你有想法、有抱负,但爹希望你记住,不管怎样,他们都是你的叔叔。爹不希望你对他们使用阴谋诡计,老爷子也不愿看到手足相残。”
朱瞻基清楚,朱棣已看过史书,知晓历史上的一切,朱棣一直不提,不代表不在意。
“好了,别一上来就说这些沉重的事。”
“儿子,带娘出去走走吧,娘也想看看两百年后的大明什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