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扫视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几个官员,神情冷漠到了极点。
崇祯朝的官员实在太放肆了,他们已经忘记了永乐大帝的铁血手段,已经忘记了这位爷是怎么获得皇位的了,已经忘记这位爷曾经可是开创过诛十族先例的狠人。
“哦!那你们觉得朕该怎么做啊?”
闻言文官集团顿时大喜,以为朱棣这是向他们妥协了,心里暗喜道:看吧!大明的皇帝还不是要向他们低头。
薛举义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厂卫误国,想要安定大明天下必须要铲除厂卫,而且昨日锦衣卫当场残杀数百士子,其罪当诛,请陛下斩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请陛下废除厂卫,斩锦衣卫指挥纪纲!”
纪纲看到这一幕心里确实一点也不慌,看着朱棣的脸色,知道此刻朱棣已经动了杀意了,不过这股杀意不是针对自己,而是针对这些不知死活的人。
朱棣起身怒目圆睁的看着跪在地上的群臣道“你们真的以为朕是崇祯,你们是不是觉得大明是你们手里的玩物!你们把我大明皇帝当什么了!”
群臣闻言这才反应过来,这位可不是崇祯啊,他们用对付崇祯的办法对付朱棣,不是找死吗?
“陛下,我的都是为了大明啊!”
“是啊!陛下,厂卫误国啊!”
“....”
朱棣冷笑一声,说道:“为了大明?哼,好一个都是为了大明啊。朕听说之前朱由检号召群臣捐款,不知道在场跪着的诸位‘大明忠臣’,当时都捐了多少啊?”
这话一出,吓得跪在地上的群臣抖如筛糠。
薛举义赶紧说道:“陛下啊,当时真不是我们不愿意捐,实在是家里没什么钱了,日子过得紧巴巴,拿不出多余的银子啊!”
“是啊,陛下!我们是有心无力,真没钱呐!”其他大臣也跟着附和。
朱棣看着这帮哭穷的大臣,心里直觉得好笑。崇祯朝这帮人的底细,锦衣卫早就摸得透透的了。
还没钱?哼!
“是吗?诸位可都是大明的大忠臣,朕哪能看着忠臣们日子不好过呢!”
“纪纲!”
“属下在!”
“你亲自带人去这些‘大明忠臣’家里,好好查一查。要是哪家穷得揭不开锅了,都给朕报上来,朕给他们发银子、发粮食,可不能亏待了咱大明的忠臣!”
“属下遵旨!”
大臣们一听,感觉天都要塌了。要是真让纪纲去家里查,那他们可就全完了。
“陛下啊,我们都是一心为大明啊!您让厂卫去查忠臣的家,这不是侮辱我们吗?”
“对啊,陛下!您这么做,不是寒了我们的心嘛!”大臣们七嘴八舌地叫嚷着。
朱棣冷笑一声,说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朕不过是心疼大明的忠臣,想让锦衣卫去看看你们的家底,好给你们发钱发粮,你们却阻拦朕。难道,你们都在欺君不成?”
“啊!”
大臣们听了,抖得更厉害了,不少胆小的,直接开始求饶。
“陛下,臣知道错了!”
“臣再也不敢了!”
朱棣冷漠地看着众人,说道:“纪纲,把他们都带下去,仔仔细细查他们的家产,朕可不希望冤枉任何一个好人。”
“属下遵旨!”纪纲兴奋得不行,这两天抄家都有点上瘾了,立刻带着锦衣卫抓人。
“陛下饶命啊!”
“陛下饶命啊!”
没一会儿,七八位官员就被带走了。
在场的东林党人,纷纷偷偷对视一眼。今天这事,本是他们精心策划的,想着能逼朱棣就范,结果没想到,最后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朱棣眼神冰冷道“宣旨吧!”
小太监赶忙上前一步,尖着嗓子喊道:“传永乐陛下诏令:崇祯一朝,天下大乱,叛军四起,藩镇割据,关外女真虎视眈眈。如今,大明要行天兵,出兵征讨不臣!”
“命英国公张辅担任前军指挥使,樊忠为前军先锋,陛下将亲自坐镇中军,出兵讨伐叛逆!”
“臣张辅遵旨!”
“臣樊忠遵旨!”
小太监顿了顿,接着宣旨:“另命太孙朱瞻基监国,京师之事皆可一言而决!”
朱瞻基赶紧应道:“孙儿遵旨!”
“退朝!”
朱瞻基正打算离开,可是刚刚出大殿就被杨士奇拦住了“殿下,你这是要去哪里啊!”
朱瞻基看着笑呵呵的杨士奇,知道这个老东西没按什么好心道“自然是去做事了!”
“殿下,崇祯这边的内阁已经在组建了,你要不要过来看看啊!”
朱瞻基道“行了杨阁老,咱们之间没必要拐弯抹角的!”
“殿下,还是去看看吧!”
东暖阁内。
朱瞻基看着新的内阁名单皱着眉头道“全都是永乐那边的人吗?”
“殿下,崇祯这边的人我也不敢用啊!”
朱瞻基闻言也是点了点头,确实崇祯这边人不可信。
朱瞻基回忆了一下崇祯这边的忠臣想了想了给杨士奇推荐了两个人——李邦华和范景文,这两人算是崇祯朝目前前活着的人中少有的忠臣,能臣了。
“杨阁老,此二人可让其进入内阁!”
杨士奇看了看李邦华和范景文的履历,也是点了点头,内阁确实不能全是永乐朝的人。
杨士奇道“殿下,此事微臣会安排,今日让殿下来,还有更棘手的事情。”
说着杨士奇将一个奏折递给了朱瞻基。
朱瞻基看着手里的奏折也是眉头紧皱起来“这事确实棘手啊!杨阁老刚刚你为何不在朝上跟皇爷爷说,你这不是逮着我坑吗?”
杨士奇笑道“殿下,说笑了,陛下可是说了京师之事你皆可一言而决啊!”
朱瞻基无奈道“杨阁老啊!如今我们手里的白银并不少,可是不光我们这里用,永乐那边也要用啊!”
杨士奇给他说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没钱’。
杨士奇一脸坏笑道“殿下,崇祯朝这边可是有不少的贪官污吏啊!”
老实说永乐朝的日子也不好过,朱棣又是修永乐大典,又是下西洋,又是北征的,永乐朝的财政也很紧张,所以杨士奇这个内阁首辅也没见过太多现钱。
可来到崇祯朝才没几天,好家伙,就抄了一些官员的家,一下子几百万现银就到手了。这可把杨士奇惊到了,心里直嘀咕:嘿,果然无本买卖才是来钱最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