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四五个小时里,大伙们都是连连上鱼,最后钓了差不多半个鱼护的鱼。等到收竿时,由于渔情太好,一个个都意犹未尽,恨不得多钓几个小时。
“林先生,我们今天的收获起码有十斤。”陈虞提了提鱼护,脸上的笑容分外明媚,“原来打窝是真的有用啊。这要是在平时,我们这么多人能钓到两三斤就很不错了。”
这个年代,没有经过后世打窝诱引的鱼儿,果然是单纯而又愚蠢,林立也觉得今天分外尽兴,他接过鱼护绑在摩托车后面,吩咐道:
“今天的收获的确不错,我和应松先把鱼带回去了,你们回去后,记得来应松家分鱼。”
陈应松正启动着摩托,车的后座还载着陈虞,“老板,等一下你要跟着我,我要先送两三条鱼给七祖婆再回家。”
林立嗯了一声,他骑着摩托车,跟着陈应松的摩托穿过林间小道,进入村道,最后在一处四面由黄色泥砖砌成的院子前停了下来。
陈应松把两条鱼放进了一个早上装过零食的塑料袋,一边装一边介绍七祖婆是他的曾祖叔婆,即是他爸爸的爷爷的一位堂兄的遗孀,平时大家都是叫她阿祖,或者“七祖婆”。
院子约有一百平方米大,里面种着几棵石榴树,林立三人刚一进入院门,一位年纪六十多岁的老人,脸色带着烦躁和阴沉,从大厅里走了出来。
“九伯公。”陈应松不咸不淡地打了声招呼。
陈虞的反应则更冷淡,他直接扭过头去,仿佛没有看到这个人。
那九伯公脸色就像其他人欠了他的钱一般,他也没有答话,只是微微点头回应。
直到那九伯公离开小院,陈应松才收回目光,迈步走进大厅,“七祖婆,你在家吗?”
“应松,陈虞,你们来了啊?”一位面慈目善的老人迎了出来,她的头发已然全是银白,但精神气十足,在听到陈应松声音后笑得见牙不见眼,当看到林立时,道:“应松,这是谁家的后生啊?别站在门口了,快进来坐啊。”
“这是我的老板。”陈应松把手里的塑料袋放到桌面上,“阿祖,老板今天来我们这里玩,我们几个在山塘那里钓了十几斤鱼。这么多鱼,我们几家肯定吃不完,刚好顺路就给你送过来了。”
七祖婆闻言笑着责怪陈应松,叫他不要每次都带这么多东西过来。她热情地招呼着林立,问他是哪个村子的,当从林立口里得知,他在南洋生活了十二年,刚刚才回国时,她微微怔了一下。
“我们家老头以前也在南洋干过十几年苦力。”七祖婆缓缓开口,“大概在八十年前吧,他从南非做苦力回国不久,又去了南洋做苦工。”
南非?林立对那位华工老前辈的经历一下子来了兴致,他把自己的摩托钥匙递给陈应松,示意他先回家把渔获分给大伙。
老人家开始絮絮低语,她提到了自家老头子是如何被哄骗到南非金矿做苦力的,她提到了南非的矿道、鬼佬的皮鞭、营地的赌坊,她还提到了老头子被遣返回国时船上的腥臭味和大海落日。
等到她说完,已经是半个小时后了。此时,把渔获分好了的陈应松,带着陈大春几人过来了,他们在旁边安静地听着,不少人都听得入了神。
大厅内残损破旧的挂钟当当地响了四声,七祖婆从沉湎的过去中回过神来,“难得还有人愿意听我这个老太婆说这些,年轻人,有空多过来坐一坐啊。”
“有空我一定过来看你。”林立站起来就要告别,刚才提着鱼护时手里沾了不少鱼腥,“七祖婆,你们家厨房在哪里?我想去洗一洗手。”
“哎呀,真不巧,家里刚好没水了。”七祖婆有些懊恼,“昨天水缸里就没有多少水了,早上都忘记去挑水了。”
“挑水?”
林立头脑里,浮现着早上他骑摩托进村时,一位阿婶挑着两桶水小碎步快走的画面,肩上的重量压得那位阿婶差点直不起腰来。
“阿祖,你平时都是自己挑水喝吗?”一位老人还在干挑水这样的重活,一不小心滑倒的话怕是会有危险吧?
“以前是九伯公挑的。”陈虞忽然插话,脸上带着不忿,“但最近九伯公说他年纪大了,挑不动水了,这鬼话谁信?去年,他还因为召鸡被公安抓了起来呢。”
陈应松叹了一口气,开始解释其中由来。
原来,九伯公是七祖婆的侄子,九伯公家十年前一连生了好几个孙子孙女,所以便叫七叔祖婆帮忙带孩子,在村里众长辈的见证下,双方还订立了九伯公以后要给七祖婆养老送终,而七祖婆死后,田宅等遗产都要归九叔公一家的扶养协定。
然而,前两年九叔公家的孙子孙女们略为长大后,七祖婆竟被赶回老宅一个人独吃独住了。
陈虞此时又插话了,说九伯公现在每个月就给七祖婆十几斤口粮,其他事基本都不管了。平时都是七祖婆自己去挑水,同村人在路上见着的话,基本都会帮忙挑回来。
“你们继续聊,我去帮七祖婆挑水了。”沉默少言的陈文,站起来走进厨房,不一会儿肩上就挑着一对空桶出来了。
“这样做治标不治本啊。”林立皱了皱眉头,他骑摩托经过村道时,见到不少人家都安装了手压抽水泵,这些人家应该都是打了水井的,“最好就打一口水井,这样就不用天天去打水了。”
“老板,打井的价格可不便宜。”陈应松算了一会儿,道:“我们这里冬春干旱时水位大概是地下九米,保险起见,起码得打十米深的深井,再加上安装手摇泵的费用,水井附近还要做水泥硬化,应该要花150块到200块。”
林立心道,地下几米就能出水,这条件已经不是一般的好了,在他的记忆里,三十年后,全国很多地方要挖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深,才能开采到地下水。
花费一两百块钱,就能让一家人免于天天外出挑水,这笔买卖可真不是一般的划算。
“这样吧,应松,我给你2000块钱,你帮七叔婆和村里还没有打井的贫困户打十口井吧。”
陈虞、陈大春几人闻言,目瞪口呆地看了过来,然后他们看到林先生脸上的神色平静,仿佛他刚才花出去的不是两千块,而是两毛钱一般。
这……这就是南洋富豪的实力吗?
在今天之前,他们都听陈应松很隐晦地提到过,自己的老板颇有家资,但他们万没想到,林先生竟会有钱到这种地步。